170 likes | 367 Views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 表面现象. 一、几个概念 1 .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相是指体系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匀的部分,有固、液、气三相 有:液 / 液(如乳剂)、液 / 气(如气雾剂)、固 / 气(如散剂)、固 / 液(如混悬剂)、固 / 固等。 2 .界面现象:是指物质在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 3 .表面:两相中有一相是气体的界面。气 / 固;气 / 液。 4 .表面现象:液 / 气、固 / 气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 二、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E N D
第一节表面现象 一、几个概念 • 1.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相是指体系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匀的部分,有固、液、气三相 有:液/液(如乳剂)、液/气(如气雾剂)、固/气(如散剂)、固/液(如混悬剂)、固/固等。 • 2.界面现象:是指物质在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 • 3.表面:两相中有一相是气体的界面。气/固;气/液。 • 4.表面现象:液/气、固/气界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
二、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 表面张力:是指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的力。这就是当一滴单一成分的液体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达平衡时,则总呈球状,即具有最小的表面积。由于表面分子受力不平衡而产生的张力。 • 表面自由能: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实际上是将液体内部分子拉倒表面的过程。由于表面分子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因此必须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把分子拉开,才能将内部分子转移到表面而增加表面积,这个过程中外界所消耗的功则转化为表面层分子的位能,这种能量即称为表面能或表面自由能。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 一、概述: 1.概念: •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2.组成: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 • 非极性烃链: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 极性基团: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等。
OOOOOOWW (肥皂R——COO-) OOW OOW OOW OOW OOW OOW OOW OOW OOW OOW 3.吸附性: • 溶液中的正吸附:增加润湿性、乳化性、起泡性 • 固体表面的吸附:非极性固体表面单层吸附, 极性固体表面可发生多层吸附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按解离性质分类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新洁尔灭--杀菌 •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肥皂类 (R-COO) n- Mn+ • 硫酸化物 R-SO4 - M • 磺酸化物 R-SO3 - M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肥皂类: 高级脂肪酸的盐, 通式: (RCOO —)nMn+ 碱金属皂:O/W 碱土金属皂:W/O 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良好的乳化性能和油分散能力,但易被酸破坏,一般供外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酸化物: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RO-SO3-M+ 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 ***稳定性好,外用 乳化性很强,且较稳定。主要用作软膏的乳化剂,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或增溶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磺酸化物: R SO3- M+ 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甘胆酸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 季铵化合物 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 卵磷脂:是制备注射用乳剂 及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 • 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 氨基酸型:R-NH+2-CH2CH2COO- Tego 甜菜碱型:R-N+(CH3)2-COO—。 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氨基酸型两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甘油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 HLB为3~4,主要用作W/O型乳剂辅助乳化剂。 2.多元醇 • 蔗糖酯:HLB(5~13)O/W乳化剂、分散剂 • 脂肪酸山梨坦(Span) :W/O乳化剂 • 聚山梨酯(Tween) : O/W乳化剂 3.聚氧乙烯型:Myrij(长链脂肪酸酯);Brij (脂肪醇酯) 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Poloxamer • 能耐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静脉乳剂的乳化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当其浓度高于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状等结构。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根据经验,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40,非离子型的HLB值在0-20。 • 混合加和性:HLB=(HLBa Wa+HLBb /Wb) / (Wa+Wb) • 理论计算:HLB=∑(亲水基团HLB值)+∑(亲油基团HLB)-7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3、增溶作用 1)胶束增溶:水不溶性、微溶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 非洛地平-----0.025%吐温-----10倍 (表)亲水基团---亲油基团, (药)极性基团---非极性基团 cmc,“表”的量,胶束,增溶量,最大增溶浓度(MAC)
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增溶:C>CMC ( HLB13~18) • 增溶体系为热力学平衡体系 • CMC越低、缔合数越大,增溶量(MAC)就越高 • 温度对增溶的影响:温度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 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Krafft点, Krafft点越高,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 • 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在聚氧乙烯链相同时,碳氢链越长,浊点越低;在碳氢链相同时,聚氧乙烯链越长则浊点越高。
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2.乳化: HLB:3-8 W /O型乳化剂:Tween;一价皂 HLB:8-16 O/W型乳化剂:Span;二价皂 3.润湿:(HLB:7-9) 4.助悬: 5.起炮和消泡 6.消毒、杀菌 7.去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