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55 Views
第六章 激励理论. 第一节 双因素理论 第二节 ERG 理论 第三节 激励需要理论 第四节 期望理论 第五节 公平理论 第六节 强化理论. 第一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四种状态与两种因素 四种状态:满意 — 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 — 不满意 两种因素: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二、双因素理论的启示. 1 、对双因素的划分 2 、激励因素的作用 3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转化. 第二节 奥尔德弗的 ERG 理论. 一、 ERG 理论框架
E N D
第六章 激励理论 • 第一节 双因素理论 • 第二节 ERG理论 • 第三节 激励需要理论 • 第四节 期望理论 • 第五节 公平理论 • 第六节 强化理论
第一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一、四种状态与两种因素 四种状态:满意—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不满意 两种因素: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
二、双因素理论的启示 1、对双因素的划分 2、激励因素的作用 3、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转化
第二节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 一、ERG理论框架 1、人的三种需要:生存需要;联系需要;发展需要。 ——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的区别: 生存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联系需要=社交需要+外部尊重 发展需要=内部尊重+自我实现
2、ERG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比较 1、ERG理论认为,人在同一时间可能有不止一种需要起作用; 2、“受挫—回归”思想。人在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的话,对低层次需要的渴求会更加剧烈。
第三节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一、三种基本的激励需要 对权力的需要 对归属的需要 对成就的需要
2、激励需要理论的启示 (1)高成就需要者能独立负责、可以获得信息反馈和具有中度风险的工作环境。 (2)主管成就需要比较强烈,但高成就需要者并不一定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3)归属需要与权力需要和管理的成功直接相关,最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权力需要高而归属需要低的人。 (4)可以通过培训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
第四节 佛隆的期望理论 一、期望理论的公式 M=VE M:激发力量 V:目标效价 E:期望值
期望理论的解释: 努力—绩效—奖励—需要 1、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五节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心理公式: Qp/Ip=Qo/Io • Qp代表个体对自己收入的评价 • Ip代表个体对自己投入的评价 • Qo代表对其他相关人的收入的评价 • Io代表对其他相关人的投入的评价。
不公平的表现 Qp/Ip>Qo/Io Qp/Ip<Qo/Io
二、公平理论的启示 1、影响奖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量,还有报酬的相对量。 2、激励时应力求公正,尽量减少不公平感。 3、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第六节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理论的内容 1、正强化与负强化 2、连续强化与间隙强化
二、强化理论的启示 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2、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 3、及时反馈。 4、应以正强化(奖励)为主,负强化(惩罚)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