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k likes | 1.56k Views
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研究所 吕涛. 错合畸形是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所导致的牙齿、颌骨和颅面的畸形。. 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 , 一般指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 , 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矫正及引导治疗。. 发现并消除引起错合畸形的因素, 阻断畸形发展, 引导面颌良性发育,从而保障儿童口颌、颅面及心理的健康发育。. 本章节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早期矫治的定义及内容 早期矫治的优点及缺点 早期矫治的临床意义. 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包括三方面:.
E N D
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研究所 吕涛
错合畸形是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所导致的牙齿、颌骨和颅面的畸形。错合畸形是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所导致的牙齿、颌骨和颅面的畸形。
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矫正及引导治疗。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矫正及引导治疗。
发现并消除引起错合畸形的因素,阻断畸形发展,引导面颌良性发育,从而保障儿童口颌、颅面及心理的健康发育。发现并消除引起错合畸形的因素,阻断畸形发展,引导面颌良性发育,从而保障儿童口颌、颅面及心理的健康发育。
本章节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 早期矫治的定义及内容 • 早期矫治的优点及缺点 • 早期矫治的临床意义
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包括三方面: • 预防矫治 (preventive orthodontics) 胚胎发育第六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不包括第三磨牙)建合完成前的这段时期,通过定期检查,对影响牙齿(包括乳牙和恒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发现并去除,或对已有轻微异常趋向者从速纠正,或以各种方法诱导其趋于正常,从而使牙列顺利建合,颌骨协调发育,颜面和谐生长,功能健全形成及儿童心理发育健康。包括早期预防和预防性矫治两方面内容。
阻断性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 对乳牙列期及替牙列期的一些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导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来的牙齿、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用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其目的是阻断畸形发展的过程,使之自行调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 正畸治疗中的预防矫治和阻断矫治,仅有时间上和是否有畸形表现的区别。
颌骨生长控制和矫形治疗 通过内力或外力刺激或抑制颌骨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关系,引导其三维空间的正常生长发育。
早期矫治优点: • 早期矫治可充分利用生长发育的潜力以及细胞代谢活跃、牙周组织及颌骨的可塑性大、对矫治力反应好、适应性强等优势,在生长变化中调整,十分有利于畸形的矫正。 • 早期矫治可降低某些复杂畸形的治疗难度或改善骨性错合的上下牙弓及颌骨的不调关系,有利于后期的治疗,甚至免除后期的正畸治疗及正颌外科。
早期用简单的矫治方法及简单的矫治器,短时间即可获得好的疗效。对患者的社会活动影响小。早期用简单的矫治方法及简单的矫治器,短时间即可获得好的疗效。对患者的社会活动影响小。 • 早期消除畸形防止了其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伤害,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早期矫治缺点 • 牙颌关系正处于调整阶段。畸形特征未完全表现出来,常难于正确判断那些应治疗、那些应观察,易造成误诊或矫治失误。 • 早期矫治后,儿童仍处于生长发育期一些骨性畸形或生长型可能会延续到生长发育停止。因此可能复发,疗程长,很多需双期矫治。
涉及的生长发育知识较多,要求医师对这些知识要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不当的矫治,反而影响牙萌替,妨碍牙颌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口腔颜面的医源性损伤。涉及的生长发育知识较多,要求医师对这些知识要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不当的矫治,反而影响牙萌替,妨碍牙颌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口腔颜面的医源性损伤。 • 需要家长及患儿的良好配合,否则疗效难保证。
早期矫治的临床特点 1. 矫治时机十分重要 2. 矫治力适宜 3. 疗程不宜太长 4. 矫治目标有限
矫治时机十分重要:应根据牙龄、骨龄、及智龄(合作状态)判断矫治时机十分重要:应根据牙龄、骨龄、及智龄(合作状态)判断 • 乳牙列的矫治:最好在四岁左右:乳牙根已发育好,且未开始吸收,幼儿常能合作,矫治效果好 • 混合牙列的矫治:在恒切牙的根基本发育好时进行,约八、九岁左右,过早矫治可影响切牙根的发育造成牙根吸收
颌骨畸形的早期矫形治疗:根据骨龄判断,应在生长高峰期前及生长高峰期进行。一般在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约10~12岁前(男性高峰期晚于女性2年左右)如治疗过早,因颌骨生长型的原因,易复发,需长期观察和维持而人为地延长了治疗时间。上颌基骨宽度扩大应在腭中缝完全融合前进行。颌骨畸形的早期矫形治疗:根据骨龄判断,应在生长高峰期前及生长高峰期进行。一般在青春生长高峰期前1~3年,约10~12岁前(男性高峰期晚于女性2年左右)如治疗过早,因颌骨生长型的原因,易复发,需长期观察和维持而人为地延长了治疗时间。上颌基骨宽度扩大应在腭中缝完全融合前进行。
矫治力应适宜:根据治疗的对象(牙和颌骨)不同而异矫治力应适宜:根据治疗的对象(牙和颌骨)不同而异 • 乳牙及继替恒牙的移动:特别是乳切牙选用轻而柔和的矫治力,力过大可造成乳牙根加速吸收过早脱落。施力位置应尽量靠近牙颈部,使其尽可能的整体移动。乳牙的整体移动可诱导恒牙胚随之同向移动。 • 颌骨的功能矫形治疗:利用的主要是肌能力、咬合力,可通过本体感受器自身反馈调整,对力一般要求不严格,但在重建咬合中不能过多的移动下颌位置。
颌骨的矫形治疗(口外牵引治疗):应采用较大的力。对上颌骨后缩的前牵引治疗:每侧力值500克以上。颏兜抑制下颌骨前突的矫形力:每侧300~400克的力,过大的力可导致下颌体向后下旋转,下颌骨变形,下颌角前切迹过深,影响颜面形态或以后的正颌手术颌骨的矫形治疗(口外牵引治疗):应采用较大的力。对上颌骨后缩的前牵引治疗:每侧力值500克以上。颏兜抑制下颌骨前突的矫形力:每侧300~400克的力,过大的力可导致下颌体向后下旋转,下颌骨变形,下颌角前切迹过深,影响颜面形态或以后的正颌手术
矫治疗程不宜太长 • 早期矫治的矫治装置:尽可能简单。多选用活动的、功能性或局部固定矫治器,一般不选用复杂的全口固定矫治器 • 戴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6~12个月。以免影响牙合发育。
矫治目标较有限 • 早期矫治仅在牙颌面生长某一阶段进行,可能只是整个治疗计划的一部分。由于生长期变化的个体差异及畸形表现形式不确定,不是所有的畸形都可通过早期矫治一次治愈,大多数需要替牙后再进行常规正畸治疗。早期矫治有些是尝试性的、有限的,又称有限矫治。
一些诊断一时难以确诊的畸形会出现矫治效果不理想,在矫治过程中可以调整和重新制定治疗计划或暂停治疗,仅观察。一些诊断一时难以确诊的畸形会出现矫治效果不理想,在矫治过程中可以调整和重新制定治疗计划或暂停治疗,仅观察。
儿童早期合及颌骨特征 早期预防 早期矫治
1. 乳牙列期牙合的特征 • 乳切牙、乳尖牙宽度较小, 乳磨牙宽度大; 乳前牙长轴较垂直; 牙弓呈卵圆形;
4岁前乳牙列中多无间隙,4岁后随恒牙胚的发育、颌骨增长,牙弓前部出现散在间隙或灵长类间隙。4岁前乳牙列中多无间隙,4岁后随恒牙胚的发育、颌骨增长,牙弓前部出现散在间隙或灵长类间隙。 牙列间隙,以散在间隙为主,占62.21%,灵长间隙29.39%,乳中切牙间隙8.4% 上颌间隙总量4.8mm,下颌间隙总量2.86mm.
灵长类间隙(Primate Space): 大多数乳牙列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存在间隙,这一间隙是灵长类动物所特有的,故称灵长类间隙。
3) 前牙覆合覆盖相对稳定。 4) 上下第二乳磨牙----终末平面:齐平、近中阶梯、远中阶梯。 齐平终末平面 近中阶梯 远中阶梯
终末平面与各类合的关系 齐平终末平面:最常见,必须对它密切观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可引导恒磨牙建立正常的I类关系或异常的Ⅱ类关系。
近中阶梯:第一恒磨牙萌出后直接建立中性合关系。但在替牙合期若下颌第一恒磨牙继续向近中移动时,有形成安式Ⅲ类关系的错合倾向近中阶梯:第一恒磨牙萌出后直接建立中性合关系。但在替牙合期若下颌第一恒磨牙继续向近中移动时,有形成安式Ⅲ类关系的错合倾向
远中阶梯:引导第 一恒磨牙建立异常的Ⅱ类错合关系
2.替牙列期牙合特征 • 1)切牙债务: • 21 12 大于 ⅡⅠⅠⅡ 7.6mm; • 21 12 大于 ⅡⅠⅠⅡ 6.0mm;
切牙债务的调整方法:(Incisor liability) 乳牙列中存在间隙 恒切牙较乳切牙唇向倾斜,牙弓弧形长度增大 恒尖牙萌出时更向唇侧,尖牙间宽度增大 双尖牙萌出时位置较乳磨牙更向颊侧 Leeway Space
2)剩余间隙 (Leeway Space) 由于乳尖牙、乳磨牙牙冠总宽度大于恒尖牙、双尖牙牙冠总宽度,当恒尖牙及双尖牙替换后牙弓中尚有剩余间隙。 Nance(1947): 上颌单侧 0.9 mm 下颌单侧 1.7 mm 有利于磨牙关系的调整; 也有利于切牙债务的补偿
3)替换顺序: 上颌: 1 2 4 3 5 下颌:1 2 3 4 5 若上颌1 2 4 5 3,Ⅴ剩余间隙为6前移占据,易形成6/6远中关系。
4)暂时性错合: 1 1萌出后冠向远中倾斜,上中切牙间间隙; 2 2萌出后冠向远中倾斜; 前牙Ⅰ--Ⅱ度深覆合; 切牙轻度拥挤
(一)胎儿期 •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情愉快 • 充足的营养 • 避免发热性疾病 • 避免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及污染的环境 • 避免烟,酒,咖啡,化学物质及毒品 • 正常分娩
(二)婴儿期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喂养姿势为45度的斜卧或半卧位;还要有充足的喂养时间,保障婴儿正常的吮吸活动,引起唇颊肌及口周肌功能收缩运动,刺激面颌部的正常生长发育。人工喂养应使用解剖形的扁形奶头使与口唇外形吻合,才不泄漏空气,奶头孔不宜过大,以保证足够的吮吸功能活动。长期睡着吃奶可使下颌过度前伸、偏斜而形成上下颌骨矢状向及侧向位置不调。 2、睡眠姿势:经常更换体位。 3、不良习惯:避免形成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应尽早破除。
(三)儿童期 • 饮食习惯:补充富含营养和一定硬度的食物,促进和刺激牙颌正常发育。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防治疾病:防治影响呼吸道通畅的疾病和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急性和慢性) • 防龋:为的是保持正常的牙弓长度和正常的咀嚼功能 • 心理维护: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1、替牙障碍 1)乳牙及恒牙早失 2)恒牙早萌 3)恒牙迟萌、阻生、异位萌出 4)恒牙萌出顺序异常
1)、乳牙及恒牙早失 [原因]龋、外伤、医生处理不当过早拔除。 [影响]牙弓间隙丧失; 颌骨缺乏功能刺激; 功能性下颌前突或偏侧咀嚼; 后继恒牙过早萌出、阻萌或错位萌出; 后牙合关系紊乱。
矫治原则: (1) 乳牙早失:维持间隙,保持牙弓长度以便后继恒牙有足够的萌出间隙。 (2) 恒牙早失: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保持间隙。
适应证: (1)乳牙早失,恒牙胚牙根形成不足1/2,牙冠上覆盖有较厚的骨组织。 (2)间隙已缩小或有缩小趋势的患者。 (3)一侧或双侧多数乳磨牙早失,影响患儿咀嚼功能的。
要 求 (1)能保持牙弓长度。 (2)不妨碍牙及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发育。 (3)能恢复一定的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