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11 Views
第一章 解表剂. 辛温解表法是根据风寒表证确立的治法。. 辛温解表法包括下类方证: A 外感风寒,肺失宣降类--麻黄汤、小青龙汤、 止嗽散 B 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类--桂枝汤 C 外感阴暑,湿滞脾胃--香薷散 D E F …… 兼证类 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九味羌活汤 兼气滞--香苏散 兼气虚--败毒散、参苏饮 兼阳虚--麻附细辛汤 …. 表里病变演变. 营卫不和. 营卫阻滞. 表邪. 肺喉受累. 脾胃肠病. A 外感风寒 辛温解表药组 肺失宣降 宣肺降逆药组
E N D
辛温解表法是根据风寒表证确立的治法。 • 辛温解表法包括下类方证: • A外感风寒,肺失宣降类--麻黄汤、小青龙汤、 止嗽散 • 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类--桂枝汤 • C外感阴暑,湿滞脾胃--香薷散 • D E F……兼证类 • 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九味羌活汤 • 兼气滞--香苏散 兼气虚--败毒散、参苏饮 • 兼阳虚--麻附细辛汤…..
表里病变演变 营卫不和 营卫阻滞 表邪 肺喉受累 脾胃肠病
A外感风寒 辛温解表药组 • 肺失宣降 宣肺降逆药组 • B外感风寒 解肌发表药组 • 营卫不和 调和营卫药祖 • CDE等兼证 兼治药组 • 湿 祛湿化湿 • 痰饮 涤痰化饮 • 里热 清热 • 气滞 行气 • 气虚 补气 • 阳虚 温阳 • 血虚 补血
麻黄汤 • 是治风寒表实证代表方及风寒喘咳基础方 • a麻黄 君 桂枝 臣 相须--开表发汗 • B麻黄 杏仁 佐 ----一宣一降 • 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 风寒束表,肺失宣降 (外感风寒表实) •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脉浮紧
病案讨论: • 根据下例患者四诊所得,进行辩证,拟定治法,遣药组方。 • 患者某某,男,52岁,矿工。宿有慢性枝气管炎20余年,未得根治。昨日天气突然降温,不慎受凉,时感恶寒。今日刻诊证见恶寒发热无汗,体温38.5c°,头身疼痛,喘咳不得平卧,痰多质稀,舌质淡,苔白滑,脉数浮紧。
小青龙汤 治表寒里饮喘咳代表方 •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质稀,苔白滑,脉浮。或干呕,或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或背心冷如掌大 • 表寒里饮,肺失宣降 •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a麻黄 桂枝 b干姜 细辛 五味子 半夏 c白芍 炙草
a麻黄-桂枝,君,相须 发汗散寒解表,麻兼宣肺平喘,桂兼温脾肺之阳,治本以化饮 • b干姜-细辛,臣,助桂温阳散寒,辛兼助桂解表 • c半夏,佐,燥湿化痰治痰饮之标,降逆止呕 • e五味子 少量,佐,敛肺止咳使散中有收 • F白芍,佐,和营养血 炙草,佐使,益气调和。讨论,补充:芍-草 敛肝解痉以助平喘 • A 解表化饮,解表为主 B标本兼顾,肺脾并调 C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无表寒证亦可作为治肺寒痰饮喘嗽代表方 • 麻桂并用、去桂用麻绒之用法 • 兼里热、兼咽证、兼鼻窍证的加减 • 增效配伍:鱼醒草-苦荞头;蝉蜕-沉香;地龙-苏子 • 讨论:剂型创新 • 比较异同: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 • 加减应用
止 嗽 散 • 風 邪 犯 肺, 微 余 表 邪 • 咳 嗽 咽 痒 , 微 惡 風 寒 • 宣 利 肺 氣 , 疏 風 止 咳 • a桔 梗 白 前 • b紫 菀 百 部 甘 草 • c陳 皮 • d荊 芥 • 溫 潤 和 平 , 表 肺 同 治 。 • 宣 降 并 用 , 治 肺 為 主 。
桂 枝 湯治风寒表虚代表方、调和阴阳基础方 • 惡 風 發 熱 , 自 汗 出 , 脈 浮 緩 • 風 寒 犯 表 , 營 衛 不 和 (風 寒 表 虛 ) • 解 肌 發 表 , 調 和 營 衛 • a 桂 枝-- 白 芍,君臣,等量,营卫,散收,邪正 • b生 姜 大 棗 • c炙 草辛 甘 化 阳, 酸 甘 化 阴 。 • 一 散 一 收 , 解 肌 為 主 。 • 邪 正 兼 顧 , 陰 陽 并 調 。
营卫不和与调和营卫图例 卫 营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 加减应用 病案讨论患者项背强,恶风寒,自汗,脉浮。 • 扩大应用 产后病后低热,妊娠恶阻,风疹,异性蛋白过敏,腹痛,冻疮 • 难点:1表虚与表实;2卫强营弱;3已有自汗出,何以仍要发汗? • 比较异同:麻黄汤-桂枝汤 • 桂枝汤用法: • 热粥助力,微汗透汗,汗忌流漓,量病停续,禁生冷等
九味羌活汤 • a羌活 、防风、苍术、白芷、细辛 • b川芎 • c生地 黄芩 甘草 •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 外感风寒湿兼里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 1发表清里,分经用药 • 2温燥清润,治风治血
柴葛解肌汤 • 柴胡、黄芩、干葛、白芷、羌活、桔梗、甘草、白芍、大枣 • 解肌清热 •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邪犯三阳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败毒散益气解表代表方 • a羌活 独活 柴胡 薄荷 生姜 川芎 • b前胡 桔梗 枳壳 • c茯苓 甘草 • d人参 •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 气虚外感风寒湿
参苏饮 a紫苏叶 葛根 b前胡 桔梗 枳壳 木香 c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d人参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香苏散 • a紫苏叶 b香附 陈皮 c甘草 • 疏散风寒 理气和中 • 轻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麻黄细辛附子汤 • 麻黄、附子、细辛 • 助阳解表 •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 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者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辛凉解表--风热表证 • 辛凉解表法是根据风热表证病机确立的治法。 • A外感风热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药组 • B肺失宣降 宣肺利咽药组 • C津液初伤 甘寒生津药组
银翘散 卫分证代表方 • a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竹叶、芥穗、淡豆豉 • b桔梗、生甘草 • c苇根 •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辛凉平剂 • 风温热毒,邪犯肺卫。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桑菊饮 • a桑叶、菊花、连翘、薄荷 • b杏仁、桔梗、生甘草 • c苇根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辛凉轻剂 • 肺失清肃,轻感风热证。风温初起,咳嗽明显,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 银翘散与桑菊饮异同比较
加减葳蕤汤 • 阴虚外感风热证 • 注意配伍:解表药性平和,滋阴而不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