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k likes | 1.8k Views
写作教学模式: 解构与建构. 温州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彭小明 教授 硕导 电话: 0577—86596057 0577—88373102 邮箱: pengxm@wzu.edu.cn. 前言 :. 网络时代是写作时代。(马正平) 写作包围着你。(韦斯特) 学习:通过写作。(美国) 写作才能思考。(皮亚杰) 我 “ 写 ” 故我在。(罗伯特 . 肖尔斯) 快乐作文,享受写作。(“新课标”). 一 、 传统作文教学的 反思 :.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问题: 重“知识”(写作理论),轻“能力”(写作能力) 重“写法”(写作技巧),轻“内容”(写作素材)
E N D
写作教学模式:解构与建构 温州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彭小明 教授 硕导 电话:0577—86596057 0577—88373102 邮箱:pengxm@wzu.edu.cn
前言: • 网络时代是写作时代。(马正平) • 写作包围着你。(韦斯特) • 学习:通过写作。(美国) • 写作才能思考。(皮亚杰) • 我“写” 故我在。(罗伯特.肖尔斯) • 快乐作文,享受写作。(“新课标”)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问题: • 重“知识”(写作理论),轻“能力”(写作能力) • 重“写法”(写作技巧),轻“内容”(写作素材) • 重“训练”(机械训练),轻“态度”(写作兴趣) • 重“结果”(文章作品),轻“过程”(写作体验)
重“语言”(外部言语),轻“思维”(内部言语)重“语言”(外部言语),轻“思维”(内部言语) • 重“写作”(写作成文),轻“修改”(互改自改) • 重“指导”(写前指导),轻“讲评”(写后指导) • 重“范文”(名家例文),轻“下水”(教师写作)
(二)反思我国传统作文教学模式 • 在古汉语中,“模式”一词与现代意义大致相同。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模,法也。”“式,法也。”“法,刑(型)也。” • 在英语中,“模式”作modl,是模型、模范、典型、式样的意思,与汉语含义接近。 •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 “模式” 可解为“简化的标准样式”(样式、标准、规范、模型)。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可照着做”的标准形式、样式和范式,是为组织教学活动提供的结构、程序和步骤。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操作中介、桥梁和纽带。 “写作教学模式”就是指可遵循的、具有推广可能性的,并且具有操作程序的写作教学的“套路”“招式”或“范式”。
建国后,经长期的作文教学探索,我国中小学写作训练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模式。建国后,经长期的作文教学探索,我国中小学写作训练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模式。 大而言之:指导——命题——写作——批改——讲评。 小而言之:典型文章示范——写作知识讲解——学生限时作文——教师批改讲评。 它步骤清楚,操作性强,效果明显。
1.典型文章示范 •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课文作为典型的“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示范”。 • 除此教师精选的时文、教师写的下水作文、学生自己的佳作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范例”。
【范例】《谈骨气》(吴晗) 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论证: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投降; 贫贱不能移—不食嗟来之食;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 结论:有骨气的人能够表现出英雄气概。
2.写作知识讲解 •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为指导学生写作,给学生讲授必要的写作理论、作文知识。 • 如写作基本规律、写作技法技巧、文章文体特征、表达方式方法等,为学生作文引路。
附1:有关传统写作知识 (1)与文体、表达相关的知识: •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和文学作品等各种文体知识。 •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表达方式的方法知识。
(2)与写作过程、方法相关的知识: • 观察与阅读(摄取材料)、分析与概括(抽象思维)、联想与想象等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 • 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修改等方面的专门知识。 (3)与语言表达相关的知识: • 炼字—选词—造句(句式、句型) —标点的知识。
附2:写作学习基本规律: (1)人文共进律(2)知行合一律 (3)主客互化律(4)厚积薄发律 (5)法而无法律(6)学以致用律 (7)循序渐进律(8)从仿到创律 (9)先放后收律(10)勤写多改律
附3:写作技巧,如 ①选材上的点与面、多与少等; ②立意上的正与反、虚与实、隐与显、曲与直等; ③文势上的断与续、疾与徐、张与驰、起与伏等; ④表达上的疏与密、简与繁、动与静、浓与淡、粗与细、拙与巧等; ⑤风格上的刚与柔谐与庄等; ⑥笔调上的哀与乐等。
3.学生限时作文 • 作文课一般为两节连排,除了例文分析、作文知识讲解外,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要求,限时在课堂上即时完成写作任务。 • 一般是40——45分钟一节课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小学400字、初中600字、高中800字以上)
4.教师批改讲评 • 教师收到学生当堂写成的作文后,或全批全改,或轮流批改,或抽批抽改,或典型批改。 • 并写好评语,做好记录,下次作文课进行全班讲评。
(三)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解构: • 教学模式解构:就是否定或扬弃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 • 目的:是为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是为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为了教学的个性化、艺术化。 • 方法:(1)否定; (2)改造。
1.中国内地: (1)“观察——分析——表达”教学模式 • 这是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刘胐胐和首都师大教授高原提出的侧重于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三级训练”体系。其总体思路是:观察是基础,分析是核心,表达是结果,三者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 • 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初中生作文教学,初中一年级着重进行观察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方式是写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这一阶段侧重练习记叙和描写。
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析训练,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训练方式是写分析笔记,这一阶段侧重进行议论和说明的练习。 • 初中三年级进行表达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方式是语感训练和文章结构的训练,训练方式是进行语感随笔和章法训练,侧重于语言运用和文章构思训练。
(2)“语言——思维”训练模式 • 这是北大附中语文教师章熊提出并成功实验的写作训练和作文教学模式。 • 章熊认为,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上要求有所不同,而思维的条理性则是相同的,写作学习应该是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结合。
写作训练包括五个方面: ①语言练习(长短句变化、语感的培养等); ②形式逻辑训练(语言清晰性、语言连贯性、思维条理性的练习); ③想像与联想、综合与概括的训练; ④写作技巧的局部练习(如说明性练习、观点与材料的处理等); ⑤阅读与分析练习。
(3)分格作文训练模式 • 这是黑龙江省常青老师设计并推广的作文教学模式,他称之为“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 • 分格训练的所谓“格”,是单一的基本教学单位,相当于人们常说的“片断练习”、“单项训练”的片断或项目。
常青把表现五味(声、色、味、形、触感)和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的基本元素划分为265个格,每一格配以范文,由易到难,由简而繁,逐格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写作能力。
如有写人格、记事格、景物格、章法格、形式格。写人格又分外貌格、动作格、内心格、对话格。对话格可以这样训练:人+话;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话。如有写人格、记事格、景物格、章法格、形式格。写人格又分外貌格、动作格、内心格、对话格。对话格可以这样训练:人+话;人+动作+话;人+动作+表情+话;人+心理活动+表情+动作+话。 • 这一教法要求学生先进行“分格训练”,后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
(4)文体递进训练模式 • 20世纪初,以希尔为代表的英美学者“文体学”传入我国,我国近百年的作文教学基本上以“文体为序列”、以“文体为中心”。 • 此模式结构是:先记叙文后说明文,再议论文,三个层次。并相对应于初中、高中作文教学。初一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为主,初三以议论文为主;高一以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复杂的说明文为主,高三以复杂的议论文为主。
例如: • 20世纪80年代,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以“文体中心论”指导下,创造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训练体系。 • 此体系着重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探索,其基本程序是“模仿——改写——仿作——评析——借鉴——博采”。
(5)“重视过程”教学模式 • 我国古代作文教学以“熏陶——自悟”为主,可以称“熏陶式”作文教学法;现代作文教学以“模仿——创造”为主,可以称“模仿式”作文教学法。 • 在教改中,许多老师意识到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不重视“写作过程”;如果重视“过程训练”,必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于是出现了“过程式”作文教学法。
①“文体为纬—过程为经”教学模式 • 这个模式以北京景山学校周蕴玉老师和上海于漪老师为代表。 • 他们的做法是: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
②“文体/过程”双轨教学模式。 • 这是中央教科所实验教材《作文》所设计的写作教学体系。这套教材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教学来安排初中第一、第二、第三学年的作文基本训练。 • 同时又按“作文过程”(列提纲、写初稿、修改、打开思路、收集积累作文材料、语言和文风、审题和构思等)的教学项目来组成初中作文的另一训练线索,故可称“文体/过程”平行双轨作文教学模式。
③“三线并行”写作教学模式。 这是扬州师范学院20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所创设的一种写作训练体系。 所谓“三线并行”是指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写作过程三线索的并列安排。 第一条线索是“写什么”的由简到繁的序列——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和复杂的一事多人、一人多事、多人多事、由物及人等等。 另外两条线索是关于“怎么写”的:一条是写作手法——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一条是写作过程——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
(6)“快速作文”教学模式 • 这是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杨初春创造的。这一训练模式应“升学教育”之需,以“作文速度”为中心,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 • 这一训练模式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又符合“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应试之需,所以较受学生欢迎。
杨初春概括为“五步四法两课型”。 • “五步”:即基础训练(如兴趣、积累、语言)、思维训练、技巧训练、速度训练、综合训练。 • “四法”:即写作限期限时法、指导先“实”后“虚”法、评阅浏览自改法、训练分步达标法。 • “两课型”:即写作实践型和理论指导型。
杨初春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他更重视的是“技法模式训练”,他概括出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有:“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杨初春很强调基础训练和思维训练,但他更重视的是“技法模式训练”,他概括出写作的“一般技巧模式”有:“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 • 在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写作技巧模式方面,他提出:“快速写景状物3法”、“快速抒情达意4法”、“快速记人记事3法”、“说理议论4法”、“快速给材料作文3法”等等。
2.中国香港:“命题——写作提示”引导式训练。2.中国香港:“命题——写作提示”引导式训练。 3.中国台湾:“范文——作文”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训练。 4.日本:例文——指导——练习。 5.美国:作品示范——写作知识——预备活动——正式写作。 6.法国:词汇训练——句子合成训练——作文训练。
7.俄国:“基本写作能力——特殊写作能力”训练体系7.俄国:“基本写作能力——特殊写作能力”训练体系 ■一部分是“写作能力”训练,训练分写作一般能力(审题的能力;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系统整理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和特殊能力(选择文章体裁的写作能力)。 ■一部分是“文体写作”训练,即特殊写作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记叙文(记叙能力)、描写文(描写能力)、议论文(议论能力)写作训练。
8.英国:虚构故事(写虚)——现实写作(写实)8.英国:虚构故事(写虚)——现实写作(写实) • 英国人认为,学生绝不会写好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而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用自己的“想像”去解读外部世界,所以学生最想写的东西应该是“虚构故事”,因此写作教学要从“写虚”开始。 • 其基本线路是:故事文——生活文——记叙、描写文——论说文。
二、“新时期”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与写作教学模式建构的尝试:二、“新时期”写作教学改革实践与写作教学模式建构的尝试: • 新时期,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出现了新概念作文、快乐作文、情境作文、想象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体验作文、绿色作文、文化作文、生存写作、生命写作、合作作文、乡土作文、课本作文、生本作文、素描作文、网络作文和非构思作文等不同模式。
(一)“新概念”作文 • 1997《萌芽》杂志提出作文“二新一真”。 • 新思维: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矩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无拘无束; • 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 • 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
这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这是“新时期”作文教学改革的“先声”,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扬弃”。它为中小学生写作学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表达真情性、真感受,自由写作,放飞心灵! • 如第六届:《我们不能到达的世界》。
新概念作文主题: (1)体现青春期的反叛 • 如韩寒《三重门》写到:“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2)体现爱的执著 • “80后”的人,出生于我国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时期,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着周围的众多人的爱,“爱”这个词对于他们并不陌生。 • 一般来说,爱包括朋友之爱、爱人之爱和亲人之爱,而这三种爱在新概念作文中被中学生们真挚的描写。
(3)挥之不去的忧伤 • 郭敬明:“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忧伤是嵌在心里的不可名状的灼热,不可言说”,“我总是在我十八岁的时候缅怀自己的十七岁,等到十九岁的时候又后悔虚度了十八岁。”
新概念作文写作策略: (1)要有创新的思维 新世纪需要新的人才即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自然要有创新的思想,体现在作文中就是要有创新的思维。 作为新时代的新新人类的中学生,要想解放自己的思想,冲破传统牢笼的束缚,就要学会创新。在作文中,就是要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头脑风暴”,去想象、去联想、去创新 。
(2)要有个性的表达 中学生作文已经没有了处于自己那个年纪的个性语言,每个学生的作文就像是被格式化一样 。 要写出新概念作文,首先要有突出表现自己个性的意识,意识到作文是自己写的,它要有能体现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语言,要能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要能表现自己的观念。
(3)要有真挚的情感 刘正国说“学生对作文所持的态度不对头,认为生活和思想是一回事,作文是另一回事。作文是要端起架子写并非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东西”,这也许就是学生作文空洞乏味的原因。一篇文章纵然可以没有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辞藻,高深的哲理,但是它要有能打动人的真情 。
学生要明白“作文就是要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刘正国)学生要明白“作文就是要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刘正国) “写作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困难和神秘,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而已。”(曹明海)
(二)生活作文: • “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观照学生真实生活,拓展学生作文内容入手,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理念及教学策略。
基本过程: • 关注生活(意识)——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情感)——思考生活(理性)——记录生活(真实)——表现生活(艺术)。 • 如“生存写作”与“生命写作”。 • 如应用文、日记、书信等“实用文”。
1. “做人—作文”教改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题。 • 以“三化(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合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专题活动和常规活动来建构作文教学体系。 • 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追求做人的真谛,另一方面又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
2.“社会化”写作(李元昌): • 又称 “放—收—放”写作教学模式,是吉林省榆树市秀水镇第二中学特级教师李元昌创立的作文教学法。 • 他的时间安排大致是:初一解决材料问题,即“放”;初二上半年训练各种文体写作,即“收”;初二下半年和初三转为社会实践应用,即“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