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四章 经 络

第四章 经 络. [ 要求 ] 1. 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生理功能。 2. 掌握十二经脉的大体循行路线、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以及表里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总体的功能,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 4. 了解阳跷、阴跷脉、阳维、阴维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 5. 了解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和功能。.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 经:路径之意,是主干。

loya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经 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经 络 • [要求] • 1. 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生理功能。 • 2. 掌握十二经脉的大体循行路线、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以及表里关系。 • 3.掌握奇经八脉总体的功能,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 • 4. 了解阳跷、阴跷脉、阳维、阴维脉的循行路线和主要功能。 • 5. 了解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和功能。

  2.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 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 • 经:路径之意,是主干。 • 络:网络、联络之意,是分支。

  3.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1.古代长期的医疗与养生实践—砭刺、导引、推拿、气功/病理表现。 2.阴阳五行的指导与渗透

  4.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 (一)经脉 • 主要有正经、奇经与经别三大类。 • (二)络脉 • 有别络、浮络与孙络之分 • (三)连属部分 • 外连经筋、皮部,内络属脏腑 • 十二经脉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属 • 十二经脉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连系-----络

  5. 经络系统简图 • 十二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 • 奇经八脉:统率、联络调节12经脉。 • 经脉与络脉十二经别:从12经脉别行的正经 • 十五别络:较大的分支。 • 经络系统孙络:细小的络脉。 • 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  • 内属—脏腑—同12经直接络属。 • 内外连属十二经筋 • 外连 • 十二皮部

  6.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名称

  7.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 (一)走向规律 •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8. 头(面)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阳经) 胸 手 (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腹 (足三阴经) 足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9. 三、分布规律 (二)交接规律 1.相表里阴阳经在四肢交接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交接 3.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 1.四肢部:见上表 • 2.头面部:阳明—面额(前) • 少阳---头侧(中) • 太阳---面、头顶、后头(后)

  10. 3.躯干部:手三阳行于肩胛,手三阴行于腋下。3.躯干部:手三阳行于肩胛,手三阴行于腋下。 • 足阳明—前, • 足少阳----侧(中), • 足太阳—后。 • 腹面:从内---外: • 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11. 四、表里关系 • 手/足阳明-----手/足太阴 • 手/足少阳-----手/足厥阴 • 手/足太阳-----手/足少阴 • 五、流注次序 • 六、循行部位

  12. 第三节 奇经八脉 • 概念: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 一、主要功能 • 1. 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 2. 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 3. 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13. 二、奇经八脉各自的循行及功能 • (一)督脉:总督、统率 • 1.循行: • 2.功能: • (1)调节阳经气血“阳脉之海”。 • (2) 反映脑、髓、肾的功能。

  14. (二)任脉:担任、妊养 • 1.循行 • 2.功能: • (1)调节阴经气血“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调节月经,促进生殖功能,与妊娠有关。

  15. (三)冲脉:冲要 • 1.循行部位 • 2.功能: • (1)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脉之海”。 •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冲为血海” 。

  16. (四)带脉 • 1.循行 • 2.功能:约束纵行诸经,调节脉气;主司妇女带下。

  17. (五)阴阳跷脉 • 功能:主司下肢运动;司眼睑开合 • (六)阴阳维脉 • 功能:维络诸阳诸阴

  18.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 一、经别 • 别行的正经(离、合、出、入) • 生理功能: • 1.加强表里经在体内的联系 • 2.加强体内外、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 3.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 • 4.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 5.加强足经与心脏的联系

  19. 二、别络(十五、十六别络) • 功能:主导细小络脉,维系表里两经。 • 三、经筋 • 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 • 四、皮部 • 十二经脉之气在皮肤一定部位的反映区。

  20.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 一、沟通联络作用。 • (一)脏腑与体表的联系 • (二)脏腑与官窍的联系 • (三)脏腑之间的联系 • (四)经脉之间的联系 • 二、运输渗灌作用 • 三、感应传导作用 • 四、调节作用

  21.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1.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2.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 3.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诊断 2.分经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推拿治疗 2.指导药物治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