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843 Views
生涯 GPS 建構生涯輔導的內在地圖. 黃素菲 國立陽明大學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sfhuang@ym.edu.tw. 序曲. 在一個外部的限定條件已經具有如此壓倒性的地位 而內在動機不在具有任何重量的是社會裡 人的可能性是什麼 ? 我們被關在一個我們不曾選擇並且注定要死去的軀殼裡 世界的空間卻給了人們永久逃逸的可能性 我們越來越被外在事務所決定 被那些無人能逃脫卻又讓人彼此越來相像的處境所決定 米蘭昆德拉 : 小說的藝術. 金樹人( 1997 ):「生涯」一詞涵蓋了以下三個重點.
E N D
生涯GPS建構生涯輔導的內在地圖 黃素菲 國立陽明大學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sfhuang@ym.edu.tw
序曲 • 在一個外部的限定條件已經具有如此壓倒性的地位 而內在動機不在具有任何重量的是社會裡 人的可能性是什麼? • 我們被關在一個我們不曾選擇並且注定要死去的軀殼裡 世界的空間卻給了人們永久逃逸的可能性 • 我們越來越被外在事務所決定 被那些無人能逃脫卻又讓人彼此越來相像的處境所決定 米蘭昆德拉: 小說的藝術
金樹人(1997):「生涯」一詞涵蓋了以下三個重點金樹人(1997):「生涯」一詞涵蓋了以下三個重點 1.生涯的發展是一生當中連續不斷的過程; 2.生涯涵蓋個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3.上述經驗塑造了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
澄清一些概念 (work or job) 安全需求 營生與 生計 (life) 自我實現 需求 追求中生 意義 (career) 自尊需求 一生的事業或志業 (occupation, vocation) 社會認可 需求 職業或 職位 黃素菲,2001
人生的五個主要層面 能力 是合適的人生發展平台 / 不是他人的評價 是解決問題的意願與動機 / 不是測驗分數 興趣 是基因與心理歷史交織出來的產物 / 不是道德修養 性格 是存在的主題 / 不是社會期待與責任 目標 是意義的創造與表達 / 不是社會地位 價值
「安身立命」 「安」、「立」是動辭,「身」、「命」是名詞。 「立」是樹立,「安」是安頓, 「立」的層次高於「安」 「命」是精神領域,「身」是生理層次, 「命」的層次高於「身」。
生涯發展階段 Super(1984)
Holland's Typology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實際型 研究型 傳統型 藝術型 企業型 社會型 Holland的六角形模式(採自 Holland,1985,P.29)
實際型(Realistic type) 實際型的人喜愛具體明確、需要動手操作的工作環境。他們通常情緒穩定、忍耐力強,給人的印象是誠實、謙和、節儉、腳踏實地。喜歡用實際行動代替言語表達,重視現在勝於重視未來。對於操作機械、修理儀器等需要技術、體力的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喜歡從事機械、電子、建築、農事等方面的工作,較不喜歡需要社交、與人接觸的活動。
研究型(Investigative type) 研究型的人擅長運用心智能力去觀察事物、分析推理,喜歡與符號、概念、文字、抽象思考有關的活動。他們的個性獨立、溫和、謹慎、保守、內向,頭腦聰明,思考理性、有邏輯。在工作上,表現出優異的科學能力,能提出新的想法和策略。喜歡從事理化、生物、醫藥、程式設計等需要動腦的研究工作,較不喜歡領導、競爭等需要企業能力的工作。
藝術型(Artistic type) 藝術型的人喜歡自由自在、富有創意的工作環境。他們喜歡藉著文字、聲音、動作、或色彩來表達內心想法和對美的感受。個性熱情、衝動,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工作上,樂於獨立思考、創作,不喜歡受人支配。他們對美的事物有敏銳的直覺,喜歡從事音樂、文學、戲劇、舞蹈、美術等藝術氣息濃厚的工作,較不喜歡從事文書處理等方面的傳統性工作。
社會型(Social type) 社會型的人喜歡從事與人接觸的活動。他們的個性溫暖、友善,樂於助人,容易與人相處。對人慷慨、仁慈,喜歡傾聽和關心別人,能敏銳察覺別人的感受。在團體中,樂於與人合作,有責任感,喜歡和大家一起完成工作,不愛競爭。他們關心人勝於關心事物,喜歡從事教師、輔導、護理、宗教等與幫助他人有關的工作,較不喜歡從事需要技術、體力等機械操作方面的工作。
企業型(Enterprising type) 企業型的人喜愛冒險、競爭,通常精力充沛、生活緊湊,個性積極、有衝勁。他們的社交能力強,是溝通協調的高手。在工作上表現出強烈的野心,希望擁有權力、受人注意,並成為團體中的領導者。做事有組織、有計畫,喜歡立刻採取行動,領導人們達成工作目標、賺取利益。喜歡銷售、管理、法律、政治方面的活動,不喜歡花太多時間做科學研究。
事務型(Conventional type) 事務型的人個性保守謹慎,注意細節,有責任感。做事按部就班、精打細算,清清楚楚。他們喜歡安定,不喜歡改變、創新、和冒險。在工作上,表現出有秩序、做事仔細、有效率、盡本份、值得信賴。他們喜歡在別人的領導下工作,樂於配合和服從。喜歡從事會計、秘書、銀行等數字計算、文書資料處理方面的工作,較不喜歡從事藝術活動。
Holland強調職業選擇是基於個人經驗的累積和人格特質的影響,因而職業會吸引有相同經驗與人格特質的人。Holland強調職業選擇是基於個人經驗的累積和人格特質的影響,因而職業會吸引有相同經驗與人格特質的人。
分類: 核心假設 (一二三四) 匹配: 操作假設 應用: (五六七) 用於推測個人在教育及職業上的 適應、穩定、滿足與成就的程度 RIASEC 理 論 內 涵 解 析 人追求工作 工作吸引人 和諧性:人境類型符合一致性:類型鄰近程度區分性:類型清晰程度
Holland生涯類型論 1.大多數的人可歸入六種類型之一; 實用型 (R) 研究型 (I) 藝術型 (A) 社會型 (S) 企業型 (E) 事務型 (C) 2.環境亦可區分為這六種類型 3.人尋求能施展其技術與能力、能展現其態度與價值觀,以及能勝任任務和角色的環境。 4.人的行為是由其人格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所決定 5.和諧性指人與環境匹配的程度。 6.一致性指類型之間在心理特質上相似的程度 7.區分性指傾向某一類型的清晰程度
Holland類型論的應用(興趣代碼) 通常人不是單純的只具備某「一」種興趣類型而己。多數的人會有兩、三種比較突出的興趣類型;不過其中某一種會最強,而其它則較弱。因此從興趣量表上,取出前面三個高分的興趣類型代表這個人的「興趣組型」。並由高分到低分以類型的英文字母排列表示之,稱做「興趣代碼」例如:興趣代碼RIA,表示這個人是實用型的人,兼具研究型和藝術型的傾向。
認識六角形模式(hexagonal model) 六角形模式是以幾何關係表徵六個類型於六角形上的排列順序及類型間的距離關係的概念,表示類型間的心理運作相似性程度。 E企業 治事 事務C 物 實用R 人 S社會 研究 I A藝術 動腦
特質因素理論與諮商策略 • Parsons特質因素論及工具主張職業輔導須先探究個人,再探究職業,最後再將個人與職業相配合 • 特質--因素理論係將個人特質與特定職業需求相配合,藉由測量與工作相關的因素,以預估未來工作的成功 (1)對自己要有清楚明確的認識。 (2)對成功所需條件的知識與瞭解。 (3)工作世界的知識: a.資訊的類型 b.職業分類系統 c.職業所要求的特質和因素
以Savickas 的生涯建構理論(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 • 生涯建構論特別強調特定的態度(attitudes)、信念(beliefs)和能力(competencies),Savickas稱之為生涯建構的ABCs。 • Savickas認為生涯建構的ABCs形塑了每個人的問題解決策略,這些因應行為使得每個人歸納出在工作角色中的職業自我概念。 • ABCs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四個向度:關切concern)、控制(control)、好奇(curiosity)和自信(confidence),提昇每個人的生涯適應力是生涯建構諮商諸多目的的核心目標,藉此瞭解案主需要哪些方法?如何達成生涯目標?
生涯適應力 • 個人的生涯適應力的概念內含包括: • 1.變得越來越關切職業未來與生涯方向; • 2.越來越增加職業未來的個人控制感; • 3.經由探索「自我與未來藍圖」的可能性,而展現出生涯好奇; • 4.提昇追求個人抱負的自信。
從生涯議題看故事敘說 • 敘說是理解關於生命不確定性的智慧 • 生命永遠指向人的未來, 而未來也是充滿不確定性 • 故事一方面檢視敘說者存在的回顧維度,另一方面故事也闡明著敘說者的某個過往處境 • 基本上人處在一個既非開始也非結束的時間裡,處在一個無人能知邊界何在的空間裡,未來其實是永遠走不到終點
敘事治療重構的核心概念 It’s not who you are , But what hold who you are. 不是你是誰而是什麼使你成為你是誰 什麼時候 什麼事情 什麼人…… 使你用…形容你自己
自我是社會建構的 我認為我們的個我感〈personhood〉與認同〈identity〉都深深根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鼻息仰賴、習焉不察的文化之中,而敘說〈narrative〉提供了自我與文化之間的一座橋樑。
Watkins生命風格諮商 • 生涯風格訪談(Career Style Interview)引發出案主自我界定的故事,有助於諮商師確認與理解案主生命中的連貫性主題,藉此瞭解這些生命主題對案主為什麼這麼重要?生涯訪談內容或素材範圍很廣泛,包括個人的傳記、故事、幻遊的內容,以及訪問文本等等。 • 具體的步驟包括: (1)聽取當事人的故事,並用心聽出其中生命主題; (2)將生命主題反映給當事人,思索此一生命主題; (3)回到當事人生涯困境,探索與此主題的關連; (4)嘗試將生命主題延伸至未來; (5)發展並練習做決定所必須具備的技巧。 • 經由瞭解職業性格型態、提昇生涯適應力和瞭解這些生命主題等,這三個方法,可以形成協助案主的生涯諮商計畫。
大綱 • ㄧ 敘事治療的知識論 • 二 敘事治療的人性觀 • 三 敘事治療的理念 • 四 敘事的作法: • 1.解構 • 2.重構 • 3. 產生新的故事線(找出隱藏故事)
一、敘事治療的知識論 • 什麼是事實 • 治療者和案主的關係 • 人的概念 • 心理治療的知識基礎
進行敘事治療前有幾件事是必須思考的: • 什麼是事實: *人的世界只有主觀真實沒有客觀真實 *自我認同是社會建構(construction)出來 *人的心理歷史也是建構出來的 • 治療者和案主的關係: *敘事心理學是去理解人怎樣敘說自己的知識 *敘事治療事應由諮商員與當事人共寫(co-auther)故事的再 建構(reconstruction)過程 • 人的概念: *人必須經由自我的創造與環境的互動才能建構真實的主體經驗 *人有能力把自己視為主動創造者(from victim to agent) *人可以從主體經驗中超越內外自我的限制 • 心理治療的知識基礎: *普通的知識是有價值的 殊相與共相一樣重要 *案主是問題的專家(案主為主體) *表面現象是所有人都可以完全理解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詮釋表面 現象的能力。
二、敘事治療的人性觀 • 故事是經驗的基本單位。去瞭解有哪些故事/主題在塑造一個人的生命。 • 一個人的生命是被許多看不見的故事線組合起來的。敘事療法是尋找看不見的故事線和增強這些故事線。以豐厚故事。 • 在人的生活中總有一些時候沒受到問題的影響。問題不會完全使人困住,也不會百分之百奪走人的生活和關係。 • 敘事治療試圖成為諮商領域中一種尊重的、非指責取向的工作方式,人是己生命的專家。
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人不是問題)。問題是用來發現到底一個人的生活中有什麼是最有意義的。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人不是問題)。問題是用來發現到底一個人的生活中有什麼是最有意義的。 問題是在文化脈絡中建構的。這些脈絡包括種族、階級、性偏好、性別、和邊陲的權力關係。自我認同是社會建構出來的(ex,我是內向的)。 通常人會對自己的生活和關係下單薄的結論。這些結論經常助長人自認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使人難以利用他們的知識、技巧和能力。 人可以成為他們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要作者。當事人在決定對話的方向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人有許多技巧、能力、信念、價值觀、承諾和力量,有助於改變他們和問題在生活中的關係。
三、敘事治療的理念自我認同的建構過程 • 其實,自我認同的建構過程,涉及了自我意識之客體化和公共性的體現過程(Mead, 1967) • 「自我」不僅是個人意識的顯露,「自我」也揭露了它所存活的社會環境,更重要的是「自我」實際存在於一個共同生活的世界,這種「自我」的在場,向我們保證了世界和我們自己的實存。
四、敘事的作法: • 1.解構---心理位移 • 鬆動 • 換視角退一步海闊天空 • 山窮水盡柳暗花明 • 全局思維顧全大局 • 陰陽轉換思維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所謂「觀照」是指: • 我不只是入經驗外界世界的我,也有另一個意識我在「觀自在」,觀察自己的存在。 • 布袋和尚師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到,退後原來是向前。」 •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解構「從業」,建構「志業」 • 從業是「從事的行業」, vocation字根是vocal 意思是聲音,vocative是指稱呼 • 志業是「矢志的行業」, occupation動詞是 occupy,意思是佔據、佔領
2.重構 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 Apple CEO Steve Jobs 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
Paul Ricoeur(1984): Time and Narrative 敘說如何產生意義? 我們生活在一個暫時性的世界裡,因此必須創造敘說,透過敘說我們才得以在持續變化的流變中找到秩序和意義,我們不只創造關於這個世界的敘說,敘說在我們構思自我與認同時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透過敘說,我們不但建構出行動與行動之間的特殊連結,也把我們和他人區分開來。
敘說與認同 • 敘說不只是使人將生活現狀帶來秩序和意義 也反過來提供我們自我概念的架構 • 我們對自己和別人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同時 我們創造了敘說認同 • 我們在我們所說的關於自己的故事中認識自我 不同的敘說認同不只把我們和某個社會關係連結在一起 也提供出局部自我的連貫性與穩定感 • 經由敘說我們開始定義自我 澄清生命的連續性 藉此宣稱我們的生命有其特定的秩序和方向
定 標 題 1.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寫出生命歷程中正面的事件式記憶(episodic memory) 2.谷底經驗(valley experience),寫出生命歷程中負面的事件式記憶 3.定標題(address a title),為每一項寫出來的事件定一個標題,這很重要。上圖中括符內的文字即是標題。 4.給自己一段描述:
意義的建構與理解 生命故事的敘說使得我們對人生的過 往經驗得以經由敘說,而理解生命意義 與建構生命意義
3.產生新的故事線(找出隱藏故事) • Reframing的 例子生命的替代故事—老故事與新故事 • 看似幽黯的負面經歷 卻留下強韌的生命力 • 谷底經驗挖深生命的河床 • 容納更充沛的水流
從生命故事的受害者轉成主導者 • 找出隱藏的故事線意味著去探索案主對情境的典型故事劇本,並與當事人探索新的故事劇本,使得當事人能夠以新的參考架構看見典型故事腳本之外的其他新的故事線 • 當事人將發現自己擁有選擇權,他並不是被困在原來故事裡的受害者,而是可以重新架構故事情節的主導者。
人的一生都在做決定 而決定是一門放棄的藝術 Decide means de-cide 抉擇 之道是 去 有害
蘋果與芭樂的不同命運 • 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性向,有如種子裡潛藏的所有成長因子,芭樂種子的責任就是長成又大又甜又多汁的芭樂。 • 人的責任就是讓自己淋漓盡致的發會潛能。 •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延伸閱讀:「用腳飛翔的女孩」 蓮娜瑪利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