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52 Views
第五章. 电 起 爆. 电桥分 热能 和 爆炸能 ,热能为灼热桥丝式;爆炸能为冲击波 (产物)即爆炸丝式和飞片式;直接 ― 火花式。 静电感度: ①火花 > ② 热桥 > ③ 爆炸能. 穿甲弹用压电式雷管( 10 μs ),非常敏感 , 一般需采取如下措施 : ① 工房内安铜网; ② 导电金属门帘; ③ 工作地面辅导电橡胶。. 热击穿 : 电阻 → 焦耳热 → 电阻↑电流↑发热↑ → 热积累 → 温度使绝缘破坏 ( 几分钟 ) 电击穿: 电压 → 电容击穿 →
E N D
第五章 电 起 爆
电桥分热能和爆炸能 ,热能为灼热桥丝式;爆炸能为冲击波 (产物)即爆炸丝式和飞片式;直接―火花式。 静电感度:①火花>②热桥>③爆炸能 穿甲弹用压电式雷管(10μs),非常敏感,一般需采取如下措施: ① 工房内安铜网; ② 导电金属门帘; ③ 工作地面辅导电橡胶。 热击穿:电阻→焦耳热→电阻↑电流↑发热↑→ 热积累→温度使绝缘破坏(几分钟) 电击穿:电压→电容击穿→ 火花起爆炸药(10-7秒) 击穿场强:Ec = /d所加电压和极距。
K = 装药密度/真密度,70~90%(压装),50~60%(松装)。 说明药颗粒间有空隙(存在空隙及药粒两相组成)。 介电常数与物质种类有关: 空气 1.3~3.9KV/mm 炸药 3.5~15.8KV/mm(均为高电压) E = = 串联: E = = E :E = E 空气
所以,空气加电压大,介电常数小,所以首先被击穿所以,空气加电压大,介电常数小,所以首先被击穿
→ a=AP (电场强度) a; 经1cm距离产生撞击次数 n;电子捕捉,复合,消灭次数 条件;a>n时,“雪崩”才能发生(击穿) 自由电子、离子→高压电场加速→(电子)撞击中性气体分子e+加速→撞击``````连锁反应→击穿 Dn = nadx Lnn=a +lnA t=0, (本身具有的电子数) n=
初始条件n=Ae,e=e,则A=n0 n=ne 阴极上的电流(单位时间流过的电量) I=q n =qn0 e =I0e, q——每个电子电荷量 I0没有撞击激离时的电流 分析 E a I 综合考虑
产生新电子数 新增加电子数n也就是产生正离子数 个电子走过 n;n 增加的电子数 = 增加的正离子数 自由电子撞击中性分子,产生新电子,新离子,正离子到阴极后 也碰撞产生电子补充自由电子,不需外界给能,持续放电。
左边曲线随P V 不变气体压力P 极板见空气密度 撞出电子多,则不易击穿, V0低P不变增加 不变(1cm长放出电子数),则 放出电子总数增加,易击穿,V 低 右边曲线P V 自由行程缩短,自由撞击次数减少,需V 不变P P不变, 若不变)则V 才能使击穿发生 起爆器材应用中, =1mm一般在右边曲线范围
静电感应仪(我校为213所制,最大问题是存在漏电高压真空开关, 准备改为铜球开关)火花感度测定(V可由交流整流或火花放电来 获得高压直流电) 试验方针有两种: 1.圈定电极法,两电极距离 =const,V0 变化测50%爆炸的 值(升降测法) V V 2.固定电压法(也叫移动电极法) 调整一定电压,改变极间距 由小变大,大到刚能开始大,再大 就不能炸即可,测出静电临界电压 , V
存在问题;距离为0.01mm~0.09mm用千分尺很难调整静确存在问题;距离为0.01mm~0.09mm用千分尺很难调整静确 低能区; 很小,针尖端有一定的金属气化而导电,生热使炸药爆炸 较大,才是火花穿击导致炸药爆炸,若将 击柱改成导电橡胶,则低能区消失 高能区;
火花感度因素: 一、电极形状,材料空气击穿产生火花要有一定持续时间,火花 若使炸药吹掉则不能炸,针形状应维持炸药不被吹飞散, 微妙级点火点不着火药,毫秒极点火头却能点燃黑火药, 因为持续时间太短,(当然三硝基间苯二酚铅点火能力较弱) 金属材料比导电橡胶材料测出的能量要小 阴极电子流量密度大,E值偏低,易击穿 二、炸药性质状态 2 药厚 药厚 易击穿(药厚、总击穿电压加大,所需场强 ) 1 种类,LTR〈PbN6 〈四氮烯 E
3药密度及粒度。K 压实系数,空隙度=1-K 比表面积大, 击穿电压也增大, 结晶小空气分散越细,使空气泡间距离小需能减少。 =0182S 1/3 E 三、环境气体压力和相对湿度的影响(P,T0、Φ )
四、发火线路 电容器放电时(电阻尺较小时,易产生震荡 即反复自发充放电) 产生振荡,则使火花放电能量减少,电容器能量 C E= 火花系中的能量W= E 电压 I 电流 通常以 表示 C 铜球高压开关
第五节 炸药击穿起爆 条件:炸药在真空情况下或单晶炸药(无空隙) N3-Pb-N3介于离子键与共价键之间,Pb++ (N3-)2具有半导体性质。 金属与PbN6界面 ①电子扩散 ②自建电场 ③势能阻力(势垒) ④外界场强足够时,克服势垒, 而使电子流继续流动,炸药被击穿
炸药击穿是一个“电子过程”与 前讲热起爆理论的击穿不同(空气 击穿),对有机炸药电起爆(击穿)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复习思考题 • 1.为什么说固体炸药的电击穿起爆首先发生空气击穿? • 2.炸药电火花感度和热感度有什么关系? • 3.什么是巴申曲线?它在起爆器材设计中有什么作用? • 4.炸药击穿起爆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 5.为何火花式雷管在海拔高处使用时感度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