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815 Views
歷史二 第五篇. 第十一章中華民國的創建 第一節 革命運動的開展 第二節 民初政局的演變. 第十一章 革命與建國 第一節 革命運動. 學習目標: 孫中山的革命志業 立憲派與革命派之爭 革命派在長江流域的活動 武昌起事. 大 事 紀. 孫 中 山. 孫文,名文,字逸仙,旅居日本时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幼年聽家鄉老人談 太平天國軼事,受其影響 14 歲赴檀香山, 18 歲返香港就讀西醫書院 1885 年,中法戰爭失敗,激起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之志. 坐落在翠亨村的中山先生童年時代聽太平天國老兵講述洪楊故事的雕塑─「根」。. 孫文及其家人.
E N D
歷史二 第五篇 • 第十一章中華民國的創建 • 第一節 革命運動的開展 • 第二節 民初政局的演變
第十一章 革命與建國第一節 革命運動 • 學習目標: • 孫中山的革命志業 • 立憲派與革命派之爭 • 革命派在長江流域的活動 • 武昌起事
孫 中 山 • 孫文,名文,字逸仙,旅居日本时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 幼年聽家鄉老人談太平天國軼事,受其影響 • 14歲赴檀香山,18歲返香港就讀西醫書院 • 1885年,中法戰爭失敗,激起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之志 坐落在翠亨村的中山先生童年時代聽太平天國老兵講述洪楊故事的雕塑─「根」。
孫文及其家人 • 中山先生的子女在總統府留影。右為孫科,前為孫王延、後為孫琬 。
孫中山的革命志業 • 1894(光緒20)年,上書李鴻章不見用,同年甲午戰爭爆發旋失敗,體認唯有推翻滿清,革命才能救國 • 同年於檀香山創建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一年策劃廣州起事失敗,陸皓東被捕亡,孫被通緝 • 1896倫敦蒙難,居留英國期間完成《三民主義》理論體系 1909年在英國倫敦時期的孫文。
「興中會」創立地點 國父革命策源地-香山茂宜島加孖奧里故址
戊戌政變後出現的革命團體 此時其他革命團體 紛紛出現,例: 1.華興會(湖南): 黃興、宋教仁、陳天華 2.光復會(上海): 龔寶銓、陶成章、蔡元培 鎮南關之役、黃花 崗之役革命軍 領導人----黃興 北方沒有革命團體? 革命的上、中、下策
「同盟會」的成立 3.1905年,日俄戰爭後,孫文於日本結合各革命團體,另建「同盟會」於東京,孫任總理 主張:「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政治綱領,以《民報》為機關報 行動:發動廣州黃花崗之役,行動失敗卻震 撼全國人心
立憲派與革命派之爭 民族主義→國族主義 民權主義 社會主義→民生主義
立憲派與革命派論戰的結果 立憲失敗 一、革命派略占上風,趁機宣揚革命主張,惟梁啟超論點不幸言中,民國政局果如所述 二、梁啟超後來不反對革命,間接對革命產生助力 三、清廷表現顢頇,國人愈傾向革命 四、清廷對立憲缺乏誠意,鐵路國有政策失當,在在使地方士紳、知識分子由原先支持立憲轉向革命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
革命派在長江流域的活動 • 醞釀:革命運動出現分化,革命黨人在各地組織不同革命團體 • 湖北:「科學補習所」、「日知會」、 「文學社」(新軍為主)、 「共進會」(會黨為主) 「文學社」、「共進會」直接推動武昌起義 • 上海:同盟會中部總會
革命派在長江流域的活動 • 主要團體: 一、共進會,主張革命活動的重心放在長江流域,採用會黨的開堂、燒香、結盟、入伙的方法組織會員,以十八星旗為軍旗 二、文學社:以研究文學為名,於1911年正式成立 三、文學社演變:日知會,1906年為清廷查封,會員改組軍隊同盟會→群治學社→振武學社→中國同盟會:分別派代表前往湖南、安徽、湖北、四川等省設立分會 • 中部同盟會制定長江流域起事計畫,促進共進會和文學社的聯合,武昌起事即以兩團體為核心
辛亥革命如何爆發? 鐵路國有→川路風潮 武昌起事 皇 族 內 閣 民 主 思 想 宣 傳 黃 花 崗 之 役 支 持 革 命 者 增 中 國
四川鐵路國有政策 • 起因:清朝川漢、粵漢等 鐵路原委由「地方商辦」, 但資金募集、工程興建緩 慢,宣統三年(1911 ), 清廷郵傳部尚書盛宣懷提出 「鐵路國有政策」 • 主張:「向國外銀行團借款,將全國鐵路收歸國有」
武昌起事 一、衝突:川漢、粵漢等鐵路 原已委由地方商辦,後又收歸 國有,川鄂湘粵紳商群情激 憤,清廷補償辦法不公,優厚 湘粵,獨薄四川,故四川反彈 最為激烈,罷課罷市,並組織 「保路同志會」抗爭。 率軍入川鎮壓的兩江總督端方
武昌起事 二、過程:清廷派端方武力鎮壓,激起民變,武漢駐軍抽調入川,湖北一時防務空虛僅剩新軍,革命黨份子多在新軍,趁機密謀起義 三、結果:十月十日發難,湖廣總督瑞澂、新軍統制張彪相繼出走,革命軍順利占領武昌,並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擔任都 督,中華民國於焉誕生 其他省份的態度呢? 外國人呢? 清廷政府呢? 怎麼辦? 獨立 中立
「起義門」 武昌起義之「起義門」
湖北軍政府 1911年10月11日,革命軍占領了武昌全城後,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民主共和政權——湖北軍政府
武昌起義想像圖 武昌起義
上海市等待消息的人群 武昌起義後,上海民眾在報館前等消息
辛亥革命成功原因 一、革命時機成熟: 1.辛丑和約簽訂後,民眾對清廷徹底失望 2.立憲失敗、四川保路運動起,反清情緒 達於頂點 二、知識份子宣傳: 革命宣傳力量深入人心,梁啟超等人大力介紹歐美憲政與民權思想,對民主思想啟迪有相當助益 多少人才能改變社會?
辛亥革命成功原因 三、革命精神感召: 孫文領導前仆後繼,特別是黃花崗一役震 撼全國人心,使得民眾同情革命 四、各方面之支援: 華僑,新軍,會黨、綠林份子給於協助, 立憲派最後亦支持革命
革命黨新軍的炮兵 武昌之役時,革命黨新軍的炮兵
中華民國光復與共和紀念郵票 • 民前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建立民國。分別以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為中心圖案的中華民國光復與共和紀念郵票,於民國元年底發行。
清末各方勢力的消長 日 俄 戰 爭 甲 午 戰 爭 戊 戌 政 變 海外鼓吹 立憲 海外鼓吹 立憲 立 憲 派 戊 戌 變 法 皇 族 內 閣 八 國 聯 軍 庚子後 新政 立憲 運動 清 廷 同 盟 會 中部 同盟會 革 命 派 光復會 興 中 會 中華 民國 華興會
課後活動 • 廣州三二九黃花崗之役與武昌之役發生在同一年,試述兩者成敗的因素? • 將班上同學分成兩組,各組推派代表,就清末立憲派和革命派的主張,進行一場辯論比賽。
好站連結 •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http://sun.yatsen.gov.tw/ • 維基百科/孫中山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4%B8%AD%E5%B1%B1 • 紀念辛亥革命95週年http://big5.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71094/index.html
11-1圖源出處 • 坐落在醉亨村的中山先生:http://sun.yatsen.gov.tw/image/sun/sun_obj/sun_obj_a020_b020_c020_d010_050.jpg • 中山先生的子女在總統府留影:http://sun.yatsen.gov.tw/image/sun/sun_obj/sun_obj_a020_b020_c040_d010_210.jpg • 1909年在英國倫敦時期的孫文:http://www.sunyat-sen.org/sun/index06.html • 國父革命策源地-香山茂宜島加孖奧里故址:http://sun.yatsen.gov.tw/content.php?cid=S01_01_03_01 • 黃花崗之役革命軍領導人黃興:http://en.wikipedia.org/wiki/Xinhai_Revolution • 梁啟超:http://www.gmw.cn/content/2006-05/26/content_423842.htm • 事業集大成時期的盛宣懷:http://hk.chiculture.net/0121/html/d13/0121d13.html • 率軍入川鎮壓的兩江總督端方:http://jnu100.jnu.edu.cn/management/edit/uploadfile/20060510103254771.jpg • 武昌起義之「起義門」:http://www.whdaj.gov.cn/dazl/cl-23.htm • 湖北軍政府: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xhgm/64432.htm • 武昌起義:http://www.bmf.edu.hk/bmf-web-ed/bmf-sunbuild/new_page_21.htm • 武昌起義後,上海民眾在報館前等消息:www.fangchen.net/sites/fangchen/books • 武昌之役時,革命黨新軍的砲兵: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Wuchangqiyi_paobing.JPG • 以孫中山先生為中心圖案的中華民國光復共和紀念郵票(左圖):http://chch.idv.tw/word/pic/P100-5.jpg • 以袁世凱為中心圖案的中華民國光復共和紀念郵票(右圖):http://chch.idv.tw/word/pic/P100-6.jpg
第十一章 中華民國的創建第二節 民初政局的演變 • 學習目標: • 武昌起事後各方勢力的折衝 • 中華民國的成立 • 民初的政黨政治 • 袁世凱的帝制野心
武昌起事後各方勢力的折衝 一、各省紛紛響應,代表集會於上海,承認湖北軍政府為民國軍政府 二、黎元洪被推選為「中央軍政府大都督」,通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中華民國元年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文
武昌起事後各方勢力的折衝 三、孫文在美國,決定先從事外交遊說工作,轉往英國請求中止對清貸款,並希望藉由「英日同盟」影響日本,再轉往法國,商談借款 四、1911年底孫文返國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1912年元旦於南京就職,採用五色旗,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接下來要做什麼?
袁世凱憑 什麼? 清帝的退位 一、面對革命情勢,清朝束手無策,答應袁世凱條件後,重新啟用袁氏 二、此時袁世凱一面向革命黨展現其有能力消滅革命火種。另一方面,派遣唐紹儀與革命黨代表伍廷芳於上海談判議和 三、用意:暗示其可迫清廷退位,脅迫革命黨人選其為總統 四、孫文答應袁氏若能迫清退位即與大總統一職讓予之 五、 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結束268年統治 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
清帝退位詔書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頒布退位詔書,正式結束統治中國的時代
袁世凱的入主 一、袁氏繼任臨時大總統,但袁藉口北京不穩,無法南下就職,各國公使亦表不願袁離開,革命派只好妥協,臨時政府遷北京 二、民國二年國會成立,選袁為正式大總統,黎元洪為副 三、公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採內閣制,三權分立,意在約束袁世凱 四、臨時政府大總統為最高首長,國會採參衆兩院,最高司法機構為大理院,國務院為最高行政機關,設國務總理
??? 規定國體→共和國 規定政體→內閣制
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於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民初的政黨政治 • 背景:民初政局權力落入軍人與立憲派之手且政黨林立 • 兩主要政黨: 一、革命派聯合小黨組成「國民黨」,以孫文為理事長,實際主導人宋教仁 二、原先與同盟會對抗的清末立憲派人士則合併為「進步黨」,理事長黎元洪,實際領袖為梁啟超 政見有哪些差異? 原為清廷官員,民國建立後化身一變成為政黨領袖的黎元洪。
國民黨與進步黨的主張 實力派
「二次革命」的起因 • 起因:國民黨於國會選舉大勝,宋教仁欲北上出任內閣總理,卻遭暗殺於上海車站,舉國譁然,人們紛將矛頭對向大權可能架空的袁世凱 • 善後大借款:袁世凱以武力對付國民黨,並不經國會同意,擅自向英法德俄日五國借款二千五百萬英鎊充作軍費,史稱「善後大借款」 袁世凱要做什麼?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二 次革命」的發動 • 發動:袁世凱解除國民黨籍三省都督(省長)職務,並命北洋軍南下,前江西都督李烈鈞首先起兵討袁,皖粵閩湘川各省繼之宣布獨立,是為「二次革命」 • 結果:失敗 • 失敗原因: 一、國民黨力量分散 二、軍備不及北洋軍 國民黨下場如何? 怎麼因應? 改組為中華革命黨
「二 次革命」後的局勢 • 戰後:袁世凱勢力獨大 一、國民黨人紛避走海外,袁氏勢力更加鞏固 二、民國3年(1914),袁氏悍然解散國會,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行總統制,大肆擴權 三、修改「總統選舉法」,無任期限制,可指定繼承人,共和名存實亡 這樣就可以實行獨裁了嗎? 被袁世凱解職的國民黨籍江西都督李烈鈞。
二十一條要求 起因:1.袁氏欲求列強支持,對俄、英強占蒙藏採取妥協立場 2.日本趁一次大戰,歐美列強無暇東顧之際,派兵強占膠州灣(山東),欲繼承德國在山東權益 3.日本拒不撤兵,反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欲將中國納為其保護國 結果:袁氏故意將消息洩漏,國際壓力壓迫日 本退縮,袁氏答應日本大部分要求
洪憲帝制 • 帝制前的醞釀: 一、安排美籍學者古德諾於報刊鼓吹 二、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勸進 三、策劃各省「公民請願團」支持 四、由「國民代表」擁戴袁為「中華帝國皇帝」 洪憲帝制朝儀與朝服
洪憲帝制 各方看法如何? • 1915年12月,袁氏接受參政院「推戴書」,改元「中華帝國」,將民國五年訂為「洪憲元年」,計元旦登基 西方 國家 ? 各省 都督 ? 立憲派 梁啟超 ?
反袁帝制 • 反對聲浪四起: 一、原雲南都督蔡鍔聯合唐繼堯、李烈鈞組「護國軍」起兵討袁。 二、各省響應,袁氏部下亦反對帝制 三、在華列強表示反對立場 1915年12月25日 →護國軍起義紀念日 組織護國軍的蔡鍔
反袁帝制 結果: 袁氏在眾叛親離下,於民國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下令撤銷帝制,不久病亡,洪憲帝制告終 連袁世凱的重要助手馮國璋(左)、段祺瑞(右)也不支持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