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37 Views
95 學年度工學院年度報告. 王栢村 教授兼院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TEL: (08)770-3202 轉7980 , 7017 FAX: (08)774-0142 E-mail: coe@mail.npust.edu.tw www: http://tve.npust.edu.tw/College/Engineering/ 2008 年 4 月 29 日 Annual Report for College of Engineering - Academic Year 2006. 一 . 工學院概況 1. 工學院組織架構 2. 教學宗旨與目標 3. 承辦會議
E N D
95學年度工學院年度報告 王栢村 教授兼院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TEL: (08)770-3202轉7980,7017 FAX: (08)774-0142 E-mail: coe@mail.npust.edu.tw www: http://tve.npust.edu.tw/College/Engineering/ 2008年4月29日 Annual Report for College of Engineering-Academic Year 2006
一.工學院概況 1.工學院組織架構 2.教學宗旨與目標 3.承辦會議 4.各系所學制統計 5.師資人數統計 6. 95學年度各系新聘教師 7.各系人數統計 二.教學成果 1.專業學程規劃 2.教師互動與合作之成果 3.通過教師升等之教師 三.研究成果 1.各系所之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及專利、著作發表概況 2.各系所研究計畫執行概況 目錄大綱 • 四.推廣及服務成果 • 1.召開發揮學院特色之學術(產學合作)研討會 • 五. 95學年度重要工作報告 • 1.召開會議 • 2.各系重點支援經費分配 • 六.未來展望 • 1.工學院教學目標與宗旨 • 2.工學院未來發展之方向 • 3.工學院發展策略 • 4.優勢Strength • 5.弱點Weakness • 6.機會Opportunity • 7.威脅Threat • 8.未來因應措施
一.工學院概況 • 1.工學院組織架構 • 工學院為本校第二大學院,除了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包含博士班及碩士班,其餘各系: • 機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水土保持系、車輛工程系、生物機電工程系及材料工程系,均含碩士班,另有坡地防災與水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 共有七個系及一個獨立所。 • 工學院設有水資源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本校二級單位: • 機械工廠、農機訓練中心、水工工廠。 • 配合各系專長與特色,設有7個技術服務中心: • 土木工程技術服務中心、營建暨水資源工程服務中心、環境科技服務中心、水土保持科技服務中心、機械工程科技服務中心、先進車輛技術研究暨服務中心、材料檢測科技服務中心。 • 扮演工學院之產學合作平台以及工業界之服務窗口。
一.工學院概況 • 1.系所架構 95學年度工學院組織架構圖
一.工學院概況 • 2.教學宗旨與目標 • 工學院配合本校三大教育目標:專業化、國際化、全人化,所訂定之教育宗旨: • 1.落實技職教育體系完整性以促進產業升級 • 2.發展整合型工程科技學院以培訓專業技術人才 • 3.培養二十一世紀國家所需之高科技工程人才 • 4.教學重點:理論與實務、通識教育、倫理道德、國際觀、外語能力提升 • 工學院並積極推動全院之工程科技與教育認證,主要教學目標: • 1.培育兼具專業知識、人文關懷及國際視野的工程人才 • 2.落實技職教育體系完整性,發展整合型工程科技,以促進產業升級、營造社會和諧、增進人類福祉為宗旨。
一.工學院概況 • 2.教學宗旨與目標(續) • 工學院主要重點發展特色: • 1.綠色資源與科技之開發與研究:生質能源、風力發電、太陽能。 • 2.環境科技與生態永續之研究與發展:水資源、環境保育、污染防治與復育。 • 3.防災科技:坡地保育、災害防治。 • 4.省能源及安全車輛之開發與研究:油電混合動力車、車輛安全評估認證。 • 5.新興科技之研究與發展:半導體、微機電、奈米科技之應用與產品開發。 • 6.地區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與產品研發:CAD/CAM/CAE/CAT(電腦輔助設計/製造/工程分析/試驗)、材料開發與應用、機電整合與自動化。 • 7.運動休閒器材與生醫產品之開發與研究:高爾夫球具、醫療輔具。
一.工學院概況 • 工學院重點發展特色圖 工學院重點發展特色圖
一.工學院概況 • 3.承辦會議 • 院務會議 • 本學院設置院務會議,以院長為主席及各系(所)主任及專任教師代表共同組成,討論本學院有關教學、研究、輔導;服務及其他院務事項。 • 下表為95學年度院務會議成員一覽表,其中,有7位當然委員,10位票選委員。
一.工學院概況 • 院教評會議 • 本學院設置院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有關教師之聘任、聘期、升等、學術研究(含進修)、延長服務等單行規章及事項。 • 下表為95學年度院教評會議成員一覽表,其中,有8位當然委員,8位票選委員。
一.工學院概況 • 院主管會議 • 本學院各項業務及重要決策均事先經由各系所主任所組成之院主管會議。 • 如下表所示,經充分討論,並達成共識後,逕行決議之執行或提送如院務會議等其他會議之研議。 95學年度院主管會議成員一覽表
一.工學院概況 • 4.各系所學制統計 • 本院中,除了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包含博士班及碩士班。 • 其餘各系:機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水土保持系、車輛工程系、生物機電工程系及材料工程系,均含碩士班。 • 另有坡地防災與水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 共有七個系及一個獨立所。如下表所示。
一.工學院概況 • 5.師資人數統計 • 本院95學年度教師共計有81人,各系師資人數如表5,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助理教授16人,講師4人。 95學年度師資人數統計表
一.工學院概況 • 6. 95學年度各系新聘教師 • 本院95學年度新進教師共計3人,其擬聘職級及相關資料如下表所示。 95學年度各系新聘教師一覽表
一.工學院概況 • 7.各系人數統計 • 工學院有七個系設有大學部,每年招收四技日間部7班,二技2班;四技進修部2班與二技進修部3班。 • 現有大學部學生1931人 • 日間部1579人 • 【四技1483人、二技96人】 • 進修部452人 • 【四技255人、二技197人】 • 七個系均有碩士班,碩士生518人 • 【日間部355人、在職生163人】 • 兩個博士班,博士生21人。 • 95學年度工學院各系人數統計如表7。
一.工學院概況 • 7.各系人數統計(續) • 95學年度工學院各系人數統計如下表。
二.教學成果 • 1.專業學程規劃 • 本院為因應社會及產業發展之多元化,增廣學生學習領域、增加學生就業機會,規劃開設跨院跨系整合相關系之學程。 • 目前本院規劃之專業學程整理如下表。 • 有生物機電、生質能源、防災及電腦輔助設計分析等4個學程。 95學年度專業學程規劃一覽表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專業學程規劃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專業學程規劃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 2.教師互動與合作之成果 • 本院95學年度院級推動計畫共執行2個計畫案,分別是教學卓越計畫以及教育部重點特色專案計畫,詳細工作內容與執行時間如下表所示。 95學年度工學院執行計畫一覽表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工學院執行計畫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工學院執行計畫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工學院執行計畫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工學院執行計畫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工學院執行計畫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95學年度工學院執行計畫一覽表(續)
二.教學成果 • 3.通過教師升等之教師 • 本院教師升等以三級三審方式進行,院將各系陳報之教師升等資料送院教評會,依據本校教師評量表,審核教師升等教學、服務評分。 • 評審通過後,學院應將各系申請著作升等有關資料送交院教評會評審。 • 其評審結果不為通過者,院教評會應詳述不予通過之理由作成會議紀錄,並以書面敘明教師具有之申訴權利通知未獲通過升等之教師。 • 95學年度通過教師升等之教師統計表如下頁下表所示。
二.教學成果 • 3.通過教師升等之教師(續) 95學年度通過教師升等之教師統計表
三.研究成果 • 1.各系所之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及專利、著作發表概況 • 本院2006年各系所教師發表論文詳如下表 • 共計有572篇, • 其中SCI期刊67篇,EI期刊19篇,國外研討會76篇,國內研討會255篇,專利86篇,其他69篇。 2006年工學院各系教師之專利、研討會論文、著作整理表
三.研究成果 • 2.各系所研究計畫執行概況 • 在研究計畫方面詳述如下表 • 共計有145件計畫, • 其中國科會56件,農委會16件,政府單位49件,產學合作24件。研究計畫經費統計如表13所示。 2006年工學院各系研究計畫數量統計表
三.研究成果 • 2.各系所研究計畫執行概況 • 研究計畫經費統計如下表所示。 2006年工學院各系研究計畫經費統計表
四.推廣及服務成果 • 1.召開發揮學院特色之學術(產學合作)研討會 • 本院95學年度召開兩次學術研討會,其詳細內容如下表所示。 95學年度工學院召開之學術研討會
五. 95學年度重要工作報告 • 1.召開會議 • 本院95學年度共召開院務會議4次、院教評會4次、院主管會議10次,其詳細內容如下表所示。 95學年度工學院召開會議一覽表
五. 95學年度重要工作報告 • 1.召開會議(續) 95學年度工學院召開會議一覽表
五. 95學年度重要工作報告 • 2.各系重點支援經費分配 • 本院96年度經費各系所重點支援經費分配如表16,總經費係依據本校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決議,並經院主管會議決議分配之。 96年度工學院各系重點支援經費分配表(單位:元 )
六.未來展望 • 1.工學院教學目標與宗旨 • 強化教學品質提昇畢業學生素質為主,並能以發展應用科技、產品導向具實務價值之產學及學術研究為輔,突顯本校在技職教育體系的特色。 • 教師在教學上,應加強學生「仁實」人格特質培養,提供產業職場資訊與聯繫,在研究上除了學術性期刊論文,也可強化在技術報告及專利發明,以產品化、商品化的技術價值創造為目標。
六.未來展望 • 2.工學院未來發展之方向 • 未來發展應以四技及研究所為主。博士班的成立可以進一步提昇本院研究水準,也才能讓本校躋身國際級學府。 • 為配合學校國際化、專業化、全人化的目標,將強調通識教育與人文氣質,培育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的菁英份子為目標。 • 專業學程、雙學位的授與或多專長的培養為時勢所趨,規劃跨領域與科系的整合性課程,提供學生更多選擇與更佳品質的課程。 • 規劃成立電機工程、材料工程、電子工程、資訊工程、化學工程等系所,使成為一完整的工程科技學院。
六.未來展望 • 3.工學院發展策略 • 協調研究經驗豐富的教授透過經驗傳授、協同主持、人脈承續、資源分享等方式,加速年輕教師的成長與維持研究的熱情。 • 藉由舉辦國內與國際研討會、論文比賽等學術活動使各系產生向上、向前的動力,並互相激勵,帶動整體研究風氣,朝向國際一流工學院邁進。 • 合理分配校內有限資源,積極開拓校外資源爭取經費,如:投入地方重大工程建設、協助推動大型整合計畫、加強產學合作、開放實驗室、建立試驗性工廠、產業育成中心、技術評估中心等。
六.未來展望 • 4.優勢Strength • 1.全院師資陣容尚稱齊備。 • 2.各系均有碩士班,另有2個博士班,基本研究人力條件 具足。 • 3.大學部實務專題實施成效佳,可再擴大其成果效益。 • 4.產學合作之研究開發活動熱絡。 • 5.教師普遍具有教學熱誠,有助於教學品質提昇。 • 6.師資平均年齡低,仍有相當大發揮潛力與能量。 • 7.新完成工學院大樓,教學研究空間充裕,更應妥為應用。
六.未來展望 • 5.弱點Weakness • 1.各系師資人數偏低,不易顯現如大系之總量成果,以及 各系之競爭力。 • 2.各系教師員額普遍不足,且教師授課超鐘點數明顯偏高, 不利於教師從事學術研究與產學合作。 • 3.地處南部區域,尤其需建立工學院特色。 • 4.除了經費拮据,如何有效運用現有經費資源待突破。 • 5.各系所之教學、研究的整合性尚待加強。 • 6.改善學院行政運作及對教師教學與研究之協助。 • 7.亟待建立全院之量化成果指標,例如:計畫、著作、專 利等。 • 8.亟待建立產品化之研究成果,並創造新聞性之話題,以 利行銷。
六.未來展望 • 6.機會Opportunity • 1.國家開始注重南部地區之發展與資源分配。 • 2.本校農業方面之固有特色,相當具知名度,可思考工學 院與農學院整合之教學學程與研究發展。 • 3.能源為我國之國家級重點發展,可結合南部地區特色積 極發展。 • 4.推動IEET工程教育認證,有利於招生與行銷。 • 5.教育國際化之趨勢,應在教學上及早因應。 • 6.本校聯外道路即將完工,有利於與外界互動。
六.未來展望 • 7.威脅Threat • 1.鄰近同屬性公私立科技大學林立,亟待創造工學院自己的特 色。 • 2.少子化、學生素質等社會現象,必須及早因應。 • 3.國科會計畫申請與核定競爭激烈,研究經費來源亟待多元化。 • 4.如何引導各系除了在本位之發展,更要以工學院及學校整體發展為重要挑戰。
六.未來展望 • 8.未來因應措施 • 1.加強各系在各學制之教師授課時數、課程數、修課人次之統計分析,以深入明確瞭解教師授課負荷,以便思考可能之因應措施。 • 大班教學實施成效評估與擴大辦理之可行性。 • 各系所同質性課程之統合→由院開設共同選修課。 • 必選修課程數、內涵之綜合檢討。 • 持續改善機制之建立。 • 2.加強全院各系例如:計畫、著作、專利等量化研究成果指標現況之統計分析與評估,以便擬定具體之鼓勵方案,並建立持續改善機制。 • 3.依照主管會報校長指示,思考及討論性質相近系所合併之可行性,例如:機械、車輛、生機;土木、水保、坡防所。以探討顯現大系之總量成果及提昇競爭力之評估。 • 4.組織與強化工學院所屬「服務中心」及「研究中心」之現有功能與特色,並能結合工學院現有之「基礎教學實驗室」與「特色研究實驗室」,於教學與研究之持續發展。 • 5.加強建立工學院及各系之各項經費來源與支出運用情形之統計分析,以便開拓經費資源,以及有效運用現有經費之評估與改善。
六.未來展望 • 8.未來因應措施(續) • 6.建立工學院各種行政作業措施之ISO化,以減輕行政人員之行政作業負擔、行政作業之經驗傳承、以及有助工學院能基於量化數據指標參考之規劃發展。 • 7.建立「組織整合性研究團隊」之機制,以形成工學院團隊研究之能量與對外競爭力。 • 8.檢討思考本校(院)在對教師及學生之「獎勵、鼓勵、激勵」措施之成效與改善作法。 • 9.推動教師道德公約,激發教師榮譽與責任,使能奉獻於教學熱誠、展現於研究動能、以及服務於學校發展之貢獻。 • 10.推動學生道德公約,凝聚學生對本校之榮譽心與向心力,發揚「仁實」校訓精神於生活體驗、專業學習及就業準備。 • 11.對於學校整體措施之思考建議: • 教師員額不足之根源問題。 • 工學院及各系職員人力不足,以致於行政負荷重。 • 有待全面性思考「持續改善機制」之建立。 • 如何建立教師、職員、行政主管之「經驗傳承機制」,以維永續經營之目標與持續成長之動能。
報告結束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