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信息素养内涵新解

信息素养内涵新解.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 张义兵. 需要讨论 的问题:. 一、为何提信息素养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三、信息素养是新解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一、为什么要提信息素养?.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信息化人才与公民的信息素养 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 ——国家统计局 国家信息能力评价指标. 国家信息能力排名. 国家信息能力排名. 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美国、日本

noah-du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素养内涵新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素养内涵新解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 张义兵

  2. 需要讨论 的问题: • 一、为何提信息素养 •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 三、信息素养是新解 •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3. 一、为什么要提信息素养?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 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 •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 信息化人才与公民的信息素养 • 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 ——国家统计局 国家信息能力评价指标

  4. 国家信息能力排名

  5. 国家信息能力排名 • 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分为五个层次: • 第一层次:美国、日本 • 第二层次的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新加坡、荷兰、英国、德国、新西兰、法国 • 第三层次:东欧为主的一些国家,得分在20-50分之间,这些国家的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30-56% • 第四层次:拉丁美洲为主的一些国家,得分在10-20分之间,这些国家的信息能力相当于美国的15-25%。 • 第五层次:亚洲一些国家,中国的信息能力很低,得分为6.17,仅为美国的8.6%, • ——数字鸿沟 • ——后殖民

  6. 一、为什么要提信息素养? • 2、从课程价值的角度看:

  7. 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 一、为何提信息素养 •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 三、信息素养的新解 •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8.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研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不同国家(空间)的不同学者和研究团体(人) ,在不同时期(时间),服务于不同需要(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界定。

  9.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1、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 (1974) Zurkowski, Paul 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1974. p.6

  10. 保罗·泽考斯基(1974) 保罗·泽考斯基的定义 在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方可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已经习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以形成信息方案来解决问题

  11.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2、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 www.ala.org/acrl/nili/ilit1st.html

  12. 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定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

  13.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3、1992年Doyle(多伊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的定义: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one who: • recognizes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 recognize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 formulates ques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 •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 develops successful search strategies;  • access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uter-bas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  • evaluates information; • organizes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 integrates new information into an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 uses inform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14. Doyle多伊尔的定义 • 能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 • 能识别信息需求。 • 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 • 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 • 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询策略。 • 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 • 能评估信息。 • 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 • 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 能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15.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4、美国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协会和教育通讯与教育技术协会在1998年的《信息的力量:建设学习伙伴 》中提出的概念: A.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1: 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ccesses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Standard 2: 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evaluates information critically and competently. Standard 3: The student who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uses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creatively. B . Independent Learning Standard 4: 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ursue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personal interests. Standard 5: 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appreciates literature and other creative expressions of information. Standard 6: The student who is an independent learner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strives for excellence in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knowledge generation. C.Social Responsibility Standard 7: 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o a democratic society. Standard 8: 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ractices ethical behavior in regard to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 9: The student who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o society is information literate and participates effectively in groups to pursue and generate information.

  16. 图书管理员协会的定义 A、信息素养: •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B、独立学习 • 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C、社会责任 • 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17. 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 一、为何提信息素养 •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 三、信息素养的新解 •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18. 三、信息素养新解 1、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 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恰当地选择各种信息工具,主动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 采集信息包括:检索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包括: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发布信息包括:表达信息、发表信息、表现信息、呈现信息

  19. 三、信息素养新解 • 2、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该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 确定信息问题或信息需求、选择信息策略,检索和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整合信息与构建问题的解答而成为信息作品,最后是评价和展示信息作品。 • 信息问题的解决不是信息的简单消费,而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比较、概括等方法进行信息扩展、增殖的过程;信息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信息的简单再生产,而是新信息的生产与个体、社会信息重组的统一。

  20. 三、信息素养新解 • 3、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 •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交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学活动本身所进行的交流,其二是基于信息社会所涉及的交流的模式、内容、方法、途径、效率等多方面内容。 • 点到点与点到面、单向与双向、直接与间接、实时与非实时、纵向与横向、跨空间与跨文化……等多元化交流

  21. 三、信息素养新解 • 4、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 • 信息文化的建构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意识,其二是在信息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价值观,其三是在信息交流中形成的信息伦理与道德、所遵循的法律法规。

  22. 三、信息素养新解 • 5、从教育学的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人的全面发展 • 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身体、心理;作为社会的人,科学、人文、道德、技术、信息

  23. 三、信息素养新解 • 信息处理是基础 • 问题解决是关键 • 信息交流是根本 • 信息文化是导向 • 全面发展是目标

  24. 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 一、为何提信息素养 • 二、信息素养的渊源 • 三、信息素养的新解 •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25.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 1、课程结构:中小学一体化设计 • 义务教育阶段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侧重普及层面的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性操作。 • 高中阶段主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侧重信息技术文化视角的普及层面的内容,选修模块则涉及兼顾信息技术本体与文化两个视角的提高层面的内容。

  26. 2、课程内容:螺旋上升 • 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1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 • 小学-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衔接: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的课程设置——校本尝试

  27.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3、实施主体: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承担青少年信息素养培养的责任 学校是主渠道:信息技术必修课地位不可替代。 家庭是重要场所:信息技术不断普及,课程内容要回归日常生活 妥善处理网吧问题:绿色网吧、绿色游戏

  28. 四、信息素养的实现 • 4、课程渠道:“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相辅相成 • 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可替代性 • 课程整合的未来发展

  29. 谢谢!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 • 张义兵 • Zhyb304@126.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