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学院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 参加省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 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交流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学院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 参加省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 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交流. 陈炳钦 2010 年 8 月 12 日. (一)阶段 纲要从开始征求意见到颁布实施历时两年,时间从 2008 年 8 月 29 日到 2010 年 7 月 8 日。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时间从 2008 年 8 月至 2009 年 2 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了解情况,聚焦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起草论证阶段: 时间从 2009 年 2 月到 2010 年 2 月。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学院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 参加省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 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交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学院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参加省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专题研讨班学习心得交流 陈炳钦 2010年8月12日

  2. (一)阶段 纲要从开始征求意见到颁布实施历时两年,时间从2008年8月29 日到2010年7月8日。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时间从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广泛了解情况,聚焦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起草论证阶段:时间从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 《规划纲要》工作小组进行了一年时间的起草和论证工作。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

  3.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 (一)阶段 三是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时间从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其中电子邮件8317封,信函1064封,教育部门户网站网友发帖18474条。此外,从媒体和网络收集的报道评论与意见建议249万多条。 四是审议和完善阶段:时间从2010年4月至7月8日。这个阶段在 吸收各方面意见之后,对文本进行进一步完善,并经历了 三次审议 。

  4.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 (二)特点 本次规划纲要动员的人数之多、覆盖范围之广、参与程度之高 是前所未有的。 (三)《纲要》要点 纲要在制定过程中,坚持三个统一的原则:即系统设计与突出重点的统一;战略谋划与近期任务的统一;理论指导和政策 举措的统一。纲要的要点有:

  5. (三)《纲要》要点 战略目标(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表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 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 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

  6. (三)《纲要》要点 三大任务:发展、改革、保障。8项发展任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 6项改革任务: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 6项保障任务: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教育信息化、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组织领导 主要目标: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0%。中职教育在校生:235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0%。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目标: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19500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2年。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

  7. (四)纲要解决的十个焦点问题 1.关于教育投入占GDP4%问题。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48%,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2.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在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必需”。 3.“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4.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个因素。 5.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 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

  8. (四)纲要解决的十个焦点问题 6.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2009年,全国997.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已有五分之四在公办学校就读。《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7.高考改革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8.40%毛入学率问题。《规划纲要》提出,2009-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从2979万人增加到3550万人,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20-59岁)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从9.9%提高到20%。 9.高校行政化问题。“政府管得过宽、学校被管得过死”是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行政部门对高校管理得过多过细,导致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以“权力”而非“学术”为中心,影响了原有的单纯的教学气氛。 10.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情况

  9.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刘延东同志作总结讲话,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刘延东同志作总结讲话,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对今后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精神

  10. (一)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精神(1) 主题: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主线:遵循规律、科学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简言之就是坚持20字工作方针)

  11.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突出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同教育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强调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等。 (一)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精神(2)

  12. 在体系设计上,明确育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涵盖学龄人口,而且包括全体公民,学习不仅在校,而且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不仅满足社会需要,更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在体系设计上,明确育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涵盖学龄人口,而且包括全体公民,学习不仅在校,而且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不仅满足社会需要,更要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在观念导向上,倡导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把这些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贯穿社会各行各业。 在领导责任上,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一)总书记、总理重要讲话精神(3)

  13. (二)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二)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14.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15.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16.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

  17.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基础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 ——加强应用研究(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 ——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 ——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18.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 ——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积极推进文化传播 ——积极参与决策咨询 ——开展志愿服务

  19.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 ——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0. (三)今后十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个目标体系 六个协调发展 十大工作任务 十大计划项目

  21. 1.一个目标体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升。(在学总规模:3550万, 毛入学率: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20%)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高等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高。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地国)

  22. 2.六个协调发展 以培养人才为根本, 统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统筹高等教育质量、结构、特色、成效协调发展; 以突出办学特色为指向, 统筹各类型各层次各办学性质高校协调发展;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 统筹各层次各门类人才培养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 以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为重点, 统筹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 统筹普通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23. 3.十大工作任务 1.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构筑科学研究战略高地 3.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4.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5.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 6.统筹区域高等教育发展 7.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8.提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9.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 10.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24. 4.十大计划项目 1.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4.农科教合作基地建设计划 5.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计划 6.专业目录修订与自主设置计划 7.质量工程”二期建设计划 8.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 9.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 10.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

  25. 第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 计划概述 选择基础学科特别强,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和国家理科基地的高校进行试点,着力教育教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未来基础学科领域的优秀领军人才。

  26. 第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 主要目标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深化办学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27. 第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3) 实施原则 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选择部分高水平大学,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营造一流学术氛围,通过国内国外交叉培养,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长期实施、定期评价。(国家给予持续的经费和政策支持,高校潜心研究、自主探索、长期实践。国家定期组织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计划实施进行严格的科学评估。) 按照《人才规划纲要》论证意见,首批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领域试点。

  28. 第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 实施背景 国家发展需要培养大量优秀工程师 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工程教育面临挑战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工程教育 我国工程界呼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

  29. 第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 主要目标: 培养造就一大批各类型(现场型、设计开发型、研究型)优秀后备工程师。 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30. 第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 总体思路 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31. 第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4) 重点任务(五项) 1.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建立行业指导、校企联合的实施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2.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相结合) 校内学习阶段,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企业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2. 第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5) 重点任务(五项) 3.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有计划地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 兼职教师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加强与国际工程教育界的交流合作,培养能够适应企业“走出去”战略需要的工程型人才。扩大来华接受工程教育的留学生规模。 5.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 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行业专业标准依据通用标准的要求制订,规定行业领域内具体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33. 第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 保障措施(五项) 1.建立多部门联合实施的组织领导体系 建立多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参加的组织管理体系。 2.设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多部门联合认定一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效果良好的大型企业,设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改革工程型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与培训制度 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工作,鼓励企业专家承担参与高校的教学任务,改革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制度。

  34. 第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7) 保障措施(五项) 4.制定鼓励高校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政策 对参与高校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予以优先支持;对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参与高校,增加参与专业免试推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名额等。 5.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政策 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事故处理政策等。

  35. 第三、卓越医生师教育培养计划(1) 主要目标 着力培养两类医学人才: 一类是适应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的农村和社区适宜卫生人才; 一类是适应医疗创新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拔尖人才和未来医学领军人才。

  36. 第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 主要举措 1.推行医学教育标准建设。(建立国际认可的医学专业认证程序,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标准。) 2.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的实施工作。(从今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其中,中央财政分三年为中西部2.9万个乡镇卫生院每所培养一名拟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 3.推进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教育部、卫生部共同开展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管办分开的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有效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科研职能一体化的体制和功能,加强高校对附属医院人事编制权和医院主要负责人任免的人事管理改革;研究提出附属医院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管的有效形式。)

  37. 第四、农科教合作基地建设计划 与农业部合作,建立教育系统和农业系统联合协作机制,依托农业部现有970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把人才培养的功能纳入试验站,建设一批农科教合作基地,把合作基地作为农业院校学生的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今年挂牌建设首批100个农科教合作基地。2012年逐步建成970个农科教合作基地。)

  38. 第五、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计划(1) 总体思路 (1)面向全体大学生,结合人才培养,立足实际,注重特色,形成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紧密结合专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建立自主创业实践保障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4)将自主创业工作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39. 工作目标 (1)引导高校凝聚共识,高度重视、共同推进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2)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使更多的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4)准备推出一整套创业政策,建设100个创业基地,确定一套系列课程和教材,每年实现10万学生自主创业。 第五、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计划(2)

  40. ——改革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1.加强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运行方式的宏观调控。 2.加强地方统筹,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和部分特殊专业由教育部审批外,其它专业由中央部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3.制定“高等学校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基本要求”,鼓励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第六、专业目录修订与自主设置计划(1)

  41. ——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修订原则:科学、规范、增强适应性 2.修订要求:既要体现国家对本科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又要有利于增强高校办学活力。 3.与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对接。 4.专业名称:力求准确而科学地反映专业培养方向和业务范围。同时兼顾社会职业分工,并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第六、专业目录修订与自主设置计划(2)

  42. 第七、“质量工程”二期建设计划 ——科学制定“质量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落实纲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改革创新、引领示范、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有效整合一期各项目改革成果,继承创新建设内容。项目的设计将更加关注西部地区高校和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更加关注行业背景高校的发展,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 ——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二期建设计划。(从2011年起,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二期建设计划。 )

  43. 第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 ——建立以高校教学评估为主体,学科与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为辅助的三级评估体系 ——常态化的质量监控与阶段性重点评估活动相结合 ——专门机构评估与社会中介机构评估相结合 ——建立高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积极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 ——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44. 第九、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 ——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工作目标:实现“四个显著提升” 。(显著提升受援高校的教师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 ——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重点支援新疆、西藏地区的高校。 ——重点组建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分别牵头,多所大学参加的工作组,团队化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

  45. 第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1) ——制订并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启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遴选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引导各地实施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

  46. 第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2)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地方与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管理、生均经费投入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办学的地方财税政策、协调资源配置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招生考试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在本区域率先建成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7. 第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3) ——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发展规划需要,重点依托先进制造技术类和生产性服务类专业,遴选建设20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实施卓越技师教育培养计划,将技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展对企业、社会、学校新技术培训与高技能鉴定服务,使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成为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资格认证培训的中心。) ——建设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实施高职院校校长领导能力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与聘任。

  48. 三、纲要对民办教育的阐述和政策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和实施组成,共22章、70条,约27000字,其中4大部分、7个章节共9个条款涉及到民办教育。具体有:

  49. 三、纲要对民办教育的阐述和政策措施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二)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 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 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50. 三、纲要对民办教育的阐述和政策措施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四十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