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陳家榮 中 華 民 國 98 年 6 月 12 日

能源策略研究說明會. 產業結構低碳化. 陳家榮 中 華 民 國 98 年 6 月 12 日. 壹、近年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與結構變化現況. 貳、產業部門低碳化問題探討 . 參、產業結構低碳化策略 . 目 錄. 壹、 近年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 與結構變化現況. 我國能源結構. 2007 年我國能源供給量 147.24 百萬公秉油當量,供給結構中 化石能源占 91.6% ,導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不下。. 我國自產能源比例僅 占 0.68% , 進口能源佔 99.32% 。.

ori-meadows
Download Presentation

陳家榮 中 華 民 國 98 年 6 月 12 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能源策略研究說明會 產業結構低碳化 陳家榮 中 華 民 國 98 年 6 月 12 日

  2. 壹、近年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與結構變化現況壹、近年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與結構變化現況 貳、產業部門低碳化問題探討 參、產業結構低碳化策略 目 錄

  3. 壹、近年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 與結構變化現況

  4. 我國能源結構 2007年我國能源供給量147.24百萬公秉油當量,供給結構中化石能源占91.6%,導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居不下。 • 我國自產能源比例僅 占0.68%,進口能源佔 99.32%。 平均每人能源消費量國際比較 4 資料來源:能源局(2009)。中華民國96年能源統計手冊

  5. 台灣與主要國家人均CO2排放趨勢 5 資料來源:IEA(2008), CO2 Emission from Fuel Combustion.

  6. 我國發電結構 2007年我國總裝置容量4,589萬瓩,其中化石能源佔76.9%。 2007年我國總發電量243,180百萬度,其中化石能源為78.2%。 我國2007年之電力排放係數為0.637噸CO2e/千度,高於日(0.429)、韓(0.418)等國。(1990年我國電力排放係數為0.48噸CO2e/千度) CO2排放係數 (公噸CO2/公噸油當量) 煤: 3.8483 燃油: 2.8862 氣: 1.9841 裝置容量 資料來源:能源局(2009)。中華民國96年能源統計手冊 6

  7. 主要國家發電結構 2007年日本電力係數:0.429公斤CO2/度 資料來源:台灣節能減碳趨勢下的產業結構調整(2008),經濟部工業局

  8. 我國產業部門與最終能源消耗之關係 2008年我國各部門總能源消費為11,931公秉油當量,相較2007年減少2.6%。(節能的效果?) 59.6% 8

  9. 1980~2007全國CO2排放量年均成長率為5.39%。 1980~2007製造業CO2排放量年均成長率為 5.06%(含電力)。 1980~2007製造業CO2排放量年均成長率為 2.78% (不含電力)。 製造業CO2排放的增加主要來自於用電需求及電力排放係數大幅增加所致。 近年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及產業結構現況 269 154 87 註:括號內數字為1980~2007年平均成長率。 資料來源:工研院能環所,2008.11版本;本研究整理。 9

  10. 製造業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 10

  11. 46.30 LCD NB 22.76 20.66 IC PC 10.29 2007 製造業結構變化 資訊電子業 化學工業 金屬機械工業 民生工業 這樣的發展對台灣最有利? 註:以實質產值為計算基準,利用固定價格之產值計算。 資料來源:「國內生產各業產值雙面平減表」 ,行政院主計處。

  12. 耗能產業發展變化

  13. 我國產業結構與各部門能源消費 (一)工業部門的生產毛額占比已逐年降低,2008年僅占國內生產毛額的31%;服務業比重則不斷提高,97年已達68%。就GDP占比而言,國內產業結構已有改善趨勢 (二)能源密集產業之能源密集度從1999年62.69公升油當量/千元逐年提高至2008年109.49公升油當量/千元 三級產業結構變化 問題! 能源密集產業能源密集度 13 註:以實質產值為計算基準,利用固定價格之產值計算。 資料來源:「國內生產各業產值雙面平減表」 ,行政院主計處。

  14. 近年四大製造業CO2排放密集度走勢

  15. 近年四大製造業CO2排放密集度走勢(續)

  16. 貳、產業部門低碳化問題探討 16

  17. 國際經濟與我國產業發展限制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 產業發展需與國際潮流同步脈動 能源、資源價格高漲改變消費、生產及價值鏈型態 3E永續發展模式成為全球規範 國際趨勢 貿易投資自由化,價值鏈中生 產活動競爭加劇,需轉型知識 經濟活動方能確保持續發展。 全球連結與區域定位不明 因應全球化,台灣在 區域價值鏈定位與連結策略 因應節能減碳趨勢下 產業轉型與結構調整 總體挑戰 產業競爭全球化衝擊 產業發展低碳化壓力 產業轉型與結構調整困境 17

  18. IPCC 第四次評估報告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COP 12 肯亞奈洛比 COP 13 印尼峇里島 COP16 COP 14 波蘭波茲南 COP 15 丹麥哥本哈根 峇里行動計畫(Bali Action Plan) 京都議定書進一步承諾特設工作組(AWG-KP) 長期合作行動之特設工作 組AWG-LCA 後京都全球協議 議定書第3.9條 :後京都目標之磋商 議定書檢討(第9條) 溫室氣體減量國際壓力 1.目前國際間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相關國內法規之國家,均為附件一國家,尚無非附件一國家之案例可供參考。 2.國際減量談判步伐緩慢,對於2012年以後的規範機制仍不明確,以致對管制機制之發展造成影響。 資料來源: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政策說明與檢討」簡報,2008。

  19. 潔淨 Cool 台灣 ! 效率 穩定 國內壓力 • 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係由行政院於97年06月10日頒佈。 • 藉由能源供應面的「淨源」與能源需求面的「節流」共同執行。 產業部門具體行動方案 資料來源:永續能源政策綱領,2008,06。

  20. 國內壓力 能源管理法修正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能源稅條例 溫室氣體減量法 20

  21. 能源管理法對產業潛在衝擊之條文 ? ? 資料來源:我國能源與溫室氣體法規推動策略諮詢會(2009),李堅明 21

  22.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對產業潛在衝擊之條文 資料來源:我國能源與溫室氣體法規推動策略諮詢會(2009),李堅明 22

  23. 能源稅條例對產業潛在衝擊之條文 資料來源:我國能源與溫室氣體法規推動策略諮詢會(2009),李堅明 23

  24. 溫室氣體減量法對產業潛在衝擊之條文 資料來源:我國能源與溫室氣體法規推動策略諮詢會(2009),李堅明 24

  25. 工業部門減量壓力來源 ●全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1.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16年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排放量。 2.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 3.工業部門單位產值碳排放密集度於2025年下降30%以上。 產業結構 產業發展與溫室氣體減量折衝 能源價格 能源稅課徵 工業溫室氣體排放量 重大投資案 總量管制 排放交易 壓力 限制 25

  26. 台灣企業在溫室氣體管理面臨之問題 政府政策:2016到2020年間,將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2008年的情況。 逐漸形成 資料來源:國內外溫室氣體管理實務與低碳節能科技之發展(2008),申永順 26

  27. 工業部門節能減碳具體行動計畫執行結果 • (一) 擴大節能技術服務: • 提供能源密集產業、能源產業、商業用戶及政府機關學校等4,500家大用戶節能技術服務,2007年發掘節能潛力約14.4萬公秉油當量。2005至2007年合計辦理節能技術服務達1,913家,發掘節能潛力達45.6萬公秉油當量。(2007能源耗用:147,240萬公秉油當量) • (二) 溫室氣體排放量登錄: • 協助231家工廠完成2005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登錄,累計登錄量逾8千萬公噸CO2當量。另協助186家廠家完成2006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登錄,總登錄量逾7千萬公噸CO2當量。 • (三) 自願減量協議: • 與鋼鐵、石化、人纖、水泥、造紙、棉布印染等6大產業公會、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及中華民國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協會簽訂自願減量協議。 • (四) 溫室氣體減量推動辦公室 : • 成立「溫室氣體減量推動辦公室」,推動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於2015年較2000年時,降低溫室氣體密集度10%之目標。(2025年較2007年下降30%)

  28. 工業部門節能效率提升問題 (一)工業部門已長期推動節能,節能潛力有限。 (二)能源價格偏低,節能成本高,自願性節能協議效益較低。 (三)缺乏碳市場,節能減碳投資誘因不足。 (四)金融誘因不足,能源服務產業尚未普及。 (五)無法參與國際與國內減碳合作機制,提高節能減碳成本。 (六)節能資訊監測、申報與查證制度(MRV)仍未完整建置。 (七)尚未納入中小企業節能管理。 (八)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場,節能減碳效益無法內部化。 資料來源: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09),曲新生 28

  29. 國內電價的國際比較 新台幣元/度 資料來源: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ELECTRICITY INFORMATION(2008 Edition)》、美國The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及馬來西亞電力公司(TNB)2007年統計資料。 98全國能源會議資料 註:1美元等於31.358元新臺幣 29

  30. 重 大 投 資 案 CO2 增 量 石化業投資案 30

  31. 重 大 投 資 案 CO2 增 量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投資案 已知重大投資案CO2合計增量:4,065萬公噸 31

  32. 推動具查核機制的自願性減量協議,針對高耗能產業提出自發性減量計畫及目標,規範重大投資案及能源耗用產業發展需採行BAT推動具查核機制的自願性減量協議,針對高耗能產業提出自發性減量計畫及目標,規範重大投資案及能源耗用產業發展需採行BAT 輔導產業汰換設備 引進或開發節能製程 具減量成效廠商給予租稅獎勵能源效率標準與標章計畫、清潔生產技術的發展、 台灣 溫減法草案( 2025年CO2排放量回歸2005年水準)及永續能源政策綱領(2025年CO2排放量回歸2000年水準) 產業減量的未來發展 經團連自主行動計畫 主要參與者為能源產業、民生、運輸部門。 引進高效率設備 提供融資低利優惠 技術開發並普及成果 日本 領先節能計畫(2003~2030年節能效率至少達30%) 朝低耗能產業結構發展 節能/提升使用效率 高效率設備驗證計畫、能源效率標準與標章計畫、清潔生產技術的發展、擴大普及產業界能源效率機器 國別 目標 韓國 節約能源政策(2005~2008年較2003年減少8.2%) 強制遏止高耗能產業盲目擴張 對高耗能產業提供經濟誘因以鼓勵節能、研發並引進節能技術,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中國大陸 十一五規劃-能源政策(期末單位能源密集度較十五期末減20%) 新加坡 發展潔淨能源研發及實驗 促進清潔能源使用 實行各裝置設施、建築自願性能源效率標章 新加坡綠色計畫2012 國內工業部門承受的減量壓力遠比各國大 各國工業部門減量策略比較

  33. 歐盟對住家、商業、交通、產業等各部門的減量潛力評估歐盟對住家、商業、交通、產業等各部門的減量潛力評估 資料來源:http://ec.europa.eu/energy/action_plan_energy_efficiency/doc/memo_en.pdf 劉國忠,溫室氣體減量的問題與對策探討,台北,台灣大學,96/7/17

  34. 2006年我國產業部門與CO2排放之關係 製造業自身減量佔比:14百萬噸:(24%) 發電業排放係數降低:28百萬噸:(50%) 住商及服務、交通等非製造業:16百萬噸:(26%) 再生能源之發展將提高2、3項之減量潛力 可再提高 34

  35. 參、產業結構低碳化策略

  36. 低碳化之產業發展主軸與目標 • ●我國產業發展策略應以國家永續發展為精神,兼顧環保、能源及經濟合理成長等原則,進行效率提升與產業低碳化。 • 主軸:強化產業綠色生產、建構溫室氣體減量能力,規劃因應低碳時代的產業發展結構與方向。 • 目標: • 密集度目標:藉由提昇能源效率及政策工具,製造業單位產值CO2排放密集度於2025年較2005下降30%。

  37. 低碳化之產業發展策略 (一)短期策略: 1.加強執行第二次全國能源會議後研擬之工業部門能力建構及實質減量 具體行動方案。 2.將溫室氣體減量議題納入污染防治、工業減廢、綠色生產力等相 關輔導計畫中,以增加資源使用成效。 3.成立製造業節能減碳服務團,推動產業低碳科技整合應用輔導計畫。 4.提供中小型企業能源節約獎勵措施。 5.確立「自願減量承諾」及「早期行動減量成果」之驗證機制。 6.積極推動跨廠區區域能源整合系統,並給予早期減量成果之登錄。 7.儘速完成耗能產業發展政策之政策環評,以降低產業發展對環 境之衝擊,減少耗能產業重大投資案之爭議。 8.國內能源價格市場化及國際化,提升節能成效及產業國際競爭力。 9.協助產業從事碳揭露、碳足跡之驗證工作,以因應國際貿易發展趨勢,提升 產業競爭力。

  38. 低碳化之產業發展策略(續) (二)中長期策略: 1.建構國際競爭力之產業發展環境,並提供足夠誘因,促使產業逐步 邁向高值化,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率,讓工業部門之溫室氣體排放 密集度與產業發展脫勾。 2.工業部門減碳策略應以創造產業發展為原則,並積極推動綠色能源 產業之發展。 3.國內基礎產業以滿足內需,提升下游產業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反應 環境成本,以降低工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量。

  39. 2020年能源需求與CO2排放及各項效果評估 技術提昇與技術研發是未來減碳最重要的來源!! 資料來源:陳家榮、陳彥尹,〝因應二氧化碳減量能源策略之檢討分析〞,能源季刊, 第32卷,第2期。民國91年。

  40. Baseline Emissions 620億噸 60 碳捕獲與封存(19%) 核能發電(6%) 50 再生能源(21%) 40 發電效率(7%) CO2 emissions (Gt CO2/yr) 30 能源使用端效率(47%) 20 BLUE Map Emissions 140億噸 10 WEO2007 450 ppm case ETP2008 BLUE Map scenario 0 2005 2010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節能減碳技術展望 • 2008年 IEA Energy TechnologyPerspective推估,2050年全球擬降低 480億噸 CO2 (BLUE Map scenario) 之關鍵技術: • 使用端:能源效率提升為關鍵占47%。 • 供給端:再生能源占21%,其次是碳捕獲與封存。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Energy TechnologyPerspective, 2008.

  41. 工業部門的節能減碳技術規劃建議 • Industrial electric motors 效率提升 (40%) • Lighting technology 效率提升(30%/38%) • Energy management

  42.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98~102) 四大組別: • 能源科技策略規劃 • 能源技術規劃 • 節能減碳技術規劃 • 人才培育規劃

  43. 能源科技策略規劃 提出38項研究議題,並分為三大類。 一、節能與減碳改善溫室氣體排放 • 節能與減碳政策相關法令之研擬 • 台灣碳排放交易相關制度之研擬 • 淨煤之技術及經濟可行性分析 • 發展再生能源計畫之工程與經濟可行性之分析 • 節能技術之推廣與運用政策研訂 • 因應地球暖化之產業政策 • 評估推廣各種節能產品使用之經濟可行性 • 能源技術成本效益資料庫建立與評估程序 • 提昇能源生產力與促進經濟成長和能源消耗脫鉤 • AMI電力用戶之時間電價價格策略分析規劃 • 能源價格合理化及其影響評估 • 再生能源合理收購價格之研擬 • 台灣液化石油氣(LPG)市場自由化之研究 • 台灣天然氣自由化之影響評估及法規研擬

  44. 二、開創能源產業 • 研擬發展各種節能服務業之策略 • 研擬發展各種節能產業之策略 • 研擬發展各種再生能源產業之策略 • 評估各種新能源及節能減碳研發項目發展潛力及優先順序 • 新能源技術的政策與長期效益可行性評估 • 能源產業推動效益評比與管考準則研訂 • 需量反應措施研訂與推廣研究 • 既有核能電廠延役之工程與經濟可能性分析 • 新兆元能源產業篩選準則與綜合性量化指標之研擬 • 中長期低碳能源技術發展組合規劃 • 氫能源科技應用與效益評估 • 既有核電廠加蓋新核能機組的政治及經濟可行性分析 • 國內智慧型電表相關產業發展之規劃

  45. 三、提昇能源安全 • 我國能源政策環評之技術評估作業準則計畫 • 建立能源整合評估模型 • 規劃及評估我國中長期能源及產業政策 • 能源資源整合規劃研究 • 能源需求面管理的經濟與技術評估模式建立 • 電業自由化規劃研究 • 核電擴建之政策與技術可行性評估計畫 • 核電擴建對我國產業結構與型態轉變評估 • 能源供應選項之動態量化評量 • 配合再生能源發展台灣輸、配電系統之重新規劃及相關措施之研擬 • 台灣輸電系統安全性之重新評估

  46. 人才培育規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