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1.3k Views
性別平等教育 : 多元性傾向觀點. 吳政庭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人生而自由平等 階級 族群 國族 年齡 職業 性別 性傾向 。。。. Before we start. 在台灣,身為同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嗎 ? 我們所處的文化脈絡中,是一個對同志友善的空間嗎 ? 我們的校園,是一個對同志友善的空間嗎 ? 我們的法律對同志有無保障 ? 有哪些保障 ?. 性別教育 - 同志視野. 一個王子與王子的故事 什麼時候你 / 你開始接觸「同性戀」、「同志」、「酷兒」這些詞彙的 ?. Part 1. 以下會有一些圖片或文字,都會跟性別有關. 性別動動腦.
E N D
性別平等教育:多元性傾向觀點 吳政庭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人生而自由平等 • 階級 族群 國族 年齡 職業 性別 • 性傾向。。。
Before we start • 在台灣,身為同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嗎? • 我們所處的文化脈絡中,是一個對同志友善的空間嗎? • 我們的校園,是一個對同志友善的空間嗎? • 我們的法律對同志有無保障?有哪些保障?
性別教育-同志視野 • 一個王子與王子的故事 • 什麼時候你/你開始接觸「同性戀」、「同志」、「酷兒」這些詞彙的?
Part 1 • 以下會有一些圖片或文字,都會跟性別有關
性別動動腦 • 有一天小明與爸爸在上學途中,經過學校門口的大馬路上,忽然,一輛卡車快速呼嘯而過,撞傷了小明,小明當場倒地不起,爸爸擔心地匆匆呼叫救護車,送小明至醫院急救.到了醫院,小明被送進急診室,醫生進入開刀房,看了一眼病人,突然大叫了一聲:「天啊!他是我的兒子啊!」(答案有兩個ㄛ)
答案是 • 1.醫師是媽媽 • 2.醫師也是爸爸(同志家庭)
性/別/笑/話說從頭 • 有一天小華看到小明愁眉苦臉 • 不禁問了小明:「你怎麼看起來不開心」 • 明:「因為…其實…我是同性戀」 • 華:「哪有什麼關係,陷在同性戀已經很正常,社會已經很開放」 • 明:「不過,我哥也是同性戀耶」 • 華:「沒關係,兩個人比較有伴」 • 明:「我弟也是呀,所以我才難過」 • 華:「你們家難道沒有人喜歡女生嗎」 • 明:「有呀………我妹」
性別動動腦 • 爸爸說,他看不懂斷背山在演什麼,你/妳想是什麼原因?
他從小就愛玩芭比娃娃,喜歡幫娃娃設計衣服 • 後來18歲就成為時裝洋娃娃公司的設計師 得到不少大獎 • 23歲就成立自己的服裝品牌 Jason Wu (23歲耶23歲!!!) • 我看到一篇台灣報導說 • 他媽媽一開始擔心他愛玩娃娃是不是性向有問題 • 還帶他去看醫生orz • "確定沒問題"才放心支持他栽培他 • 真想知道現在他媽媽對他兒子的性向是否也跟他的成就一樣支持與肯定呢?
全民G測大考驗 • 下列哪些城市曾舉辦過同志大遊行? • 1 東京 6.馬德里 • 2.香港 7.阿姆斯特丹 • 3.台北 8.斯德哥爾摩 • 4.紐約 9.巴黎 • 5.曼谷 10.舊金山 • 答案是:台北觀光G點拼經濟
全民G測大考驗 • 爸爸說他看不懂斷背山在演什麼,妳/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是。。。
全民G測大考驗 • 榮獲2006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的電影是 • 1.藝妓回憶錄 • 2.傲慢與偏見 • 3.衝擊效應 • 4.斷背山
全民G測大考驗 • 下列哪些是同志相關電影(或有同志情節或有同志演員) • 1.斷背山 6.盛夏光年 • 2.自由大道 7.費城(Philadelphia ) • 3.魔戒 8.刺青 • 4.哈利波特 9.曼谷愛情故事 • 5.十七歲的天空 10.愛在暹羅
PART 2 性別ABC • 校園中的多元性別議題 • 主題性別氣質(表現)多樣化
何以叫性別,而不是兩性? • 「兩性」否定了第三性的存在生理構造既是男也是女,人數或許不多,但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 • 希望打破二元對立的性別角色認同,提升人們的潛力、自主權與選擇權。 • 生理性別的男性經驗多元多樣,生理女性的女性經驗也有很大的差異!
看見且承認『性別不平等』 歷史感與跨文化的視野 『個人的就是政治的』 檢視自己;看見結構 去個人化, 見樹又見林 差異與平等 由兩性到性別 多元文化的觀點 從意識到行動 Do or say something 性別意識
到底是哪幾題 • 議題 • 問題 • 主題(主體) • 客體
情感性慾(性傾向)多樣化 • 我愛一個人,是因為他 / 她 的… • LGBT什麼? • Lesbian (女同志) • Gay (男同志) • Bisexual (雙性戀) • Transgender (跨性別) • 異性戀中心預設 VS.同性戀恐懼症
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 • 簡稱「恐同症」,指恐懼同性戀的心理和行為。 • 對同性戀抱持偏見,認為同性戀都會得愛滋病、同性戀都是心理變態、同性戀都來自不健全家庭。 • 對同性戀施加言語羞辱、不公平待遇、甚至暴力殺害。
異性戀中心預設/強迫異性戀 • 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異性戀、異性戀才是自然正常的唯一選擇。 • 當有人沒有表現異性戀行為時,就會被認為不正常、還沒發展成熟。 • 當我們看到一個女生,我們會問她喜歡哪一型的白馬王子;看到未婚男性,就會問他:什麼時候結婚?
同志認同階段(Cass,1979) • 認同困惑期(identity confusion) • 認同比較期(identity comparison) • 認同容忍期(identity tolerance) • 認同接受期(identity acceptance) • 認同驕傲期(identity pride)
Gay marriage • 愛是唯一 • 不做你的朋友 • 麥當勞廣告想找個伴篇 • Kylie Minogue- All the Lovers • Gay McDonald's ad in France • 電影<為巴比祈禱> • Discovery 頻道 聚焦台灣:彩虹大道
You are beautiful • You are beautiful no matter what they say Words won't bring you downYou are beautiful in every single wayYes, words won't bring you down • (妳/你是美麗的,不論別人怎麼說, 都不能將妳/你擊倒)
PART 3 當代同志文化 • 社會中的同志現況 • 國外經驗
名牌設計師是GAY • 喬治‧亞曼尼→Giorgio Armani創辦人兼設計師,雙性偏同 • 克利斯丁‧迪奧→Christian Dior創辦人兼設計師,雙性偏同 •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創辦人兼設計師,男同 • 伊夫‧聖羅蘭→YSL創辦人兼設計師,男同 • 吉尼‧凡賽斯→Gianni Versace創辦人,男同 • 約翰‧加利亞諾→現任Christian Dior創意總監‧男同 • 湯姆‧福特→前GUCCI及YSL創意總監,男同 • DOLCE & GABBANA → D&G
同性戀名人 • 齊景公,中國春秋時代齊國君主 • 衛靈公,中國春秋時代衛國君主,寵幸對象為彌子瑕、宋朝 • 漢高祖,中國西漢皇帝,寵幸對象為籍孺 • 漢惠帝,中國西漢皇帝,寵幸對象為閎孺 • 漢武帝,中國西漢皇帝,寵幸對象為韓嫣、韓說、李延年、衛青、霍去病、以及為武帝弄兒的金日磾之子 • 漢哀帝,中國西漢皇帝,寵幸對象為董賢 • 苻堅,中國五胡十六國前秦皇帝,寵幸對象為慕容沖 • 鄭燮,中國清朝文人,又稱鄭板橋,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 • 袁枚,中國清朝文人
哪些人是同性戀 • 白先勇,台灣作家 • 林懷民,台灣雲門舞集創辦人 • 蔣勳,台灣作家、藝評人 • 蔡康永,台灣藝人、作家 • 邱妙津,台灣作家 • 陳俊志,台灣紀錄片導演 • 羅文,香港藝人 • 林奕華,香港文化界人士 • 張國榮,香港藝人
哪些人是同性戀 • 詹姆斯一世 (James I of England),英國國王 • 艾爾頓‧強 (Elton John),英國歌手,音樂家,作曲家 • 佛萊迪‧摩克瑞 (Freddie Mercury),英國樂隊『皇后』 (Queen) 主唱 • 三島由紀夫 (Yukio Mishima),日本作家 • 喬治‧麥可 (George Michael),英國歌星 • 馬克‧菲海利 (Markus Michael Patrick Feehily),愛爾蘭西城男孩樂隊成員 •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文藝復興時期知名的雕塑家 • 織田信長 (Nobunaga Oda),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 (君主
哪些人是同性戀 • 安‧海契 (Anne Heche),美國雙性戀演員 • 彼得大帝 (Peter the Great),俄國國王 • 蘇格拉底 (Socrates),古希臘哲學家 • 舒伯特 (Franz Schubert),浪漫派音樂家,有歌曲之王之稱 • 武田信玄 (Shingen Takeda),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 • 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俄國音樂家,《天鵝湖》的作者 • 王爾德 (Oscar Wilde),十九世紀英國作家 • 維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奧地利哲學家 • 維吉尼亞‧伍爾芙 (Virginia Woolf),英國作家,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之一
關於瑞典同志運動的相關發展 • 1944 同性戀除罪化(性行為為合法) • 1978 同志之同意性行為年齡與異性戀相同(age • of consent equal),均為15歲,之前 • 為同志18歲,異性戀15歲 • 1987 歧視同性戀為非法 • 1994 同志伴侶法(registered partnership) • 1999 反職場性傾向歧視法[1] • 2002 同志可領養小孩;煽動歧視為非法 (agitation illegal) • [1]職場反歧視法保障的範圍中還未包括跨性別(transgender)者。
幾個反思—從社會層面 • 從國外的經驗我們看到什麼 • 台灣的同志人權
Part 4 BACK TO SCHOOL • 回到學校的校園脈絡
教育情境中的異性戀假設 • compulsoryheterosexuality • 異性戀霸權hegemony 在媒體或是學校的權力下,受到社會主流或是主政者的意識形態操控,將異性戀思維合理正當的灌輸在每位學生身上
腦力激盪時間 • 請想想還有哪些教育情境的異性戀假設 • 假設大家都是異性戀? • 忽略校園中的多元族群? • 學校辦的活動符合了哪種性傾向學生的需求?沒有滿足哪些學生的需求?(他/她們不都是有繳學費的嗎?)
情感教育失落的一環 • 誰的情人節 西瓜節 蘋果節 • 美國加州發起的Day Without A Gay • 12/10國際人權日 • 2004年的一部電影“没有墨西哥人的一天”的啟發。這部電影設想加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因為没有拉美裔移民的辛勤工作而陷入混亂。
對同性戀的否認式定義 • 學生:「老師,我是同性戀嗎?」 • 老師:「不,這只是青春期過渡階段,長大就好了」、「不,妳/你是因為現在不被允許交男女朋友,所以才變這樣」、「不,妳/你是被XX帶壞了」、「這不是『真的』同性戀,它只是『假性』同性戀」 • 像這些說法都是屬於「否認式」的定義。它就是要否認同性戀的存在。
代換練習 • 學生:「老師,我是異性戀嗎?」 • 老師:「不,這只是青春期過渡階段,長大就好了」、「不,妳/你是因為現在不被允許和同性交往,所以才變這樣」、「不,妳/你只是被異性戀帶壞了而已」、「這不是『真的』異性戀,它只是『假性』異性戀」
對同性戀的假開明式定義 • 另外一種是屬於「假開明式定義」,它雖然不否認同性戀的存在,但透過嚴格的定義,使得能符合這樣定義的人變得很少。製造出「同性戀就是一小群人」的印象。 • 如,同性戀是指:「不可抑制地想要和同性有親密行為的幻想」、「對異性的性行為有排斥或噁心的反應」、「年齡應滿二十歲或二十五歲」
同志議題(北市教育局公文事件) • 主旨:請告校加強督導社團活動,防止假社團名義誘導吸收學生從事不合宜之同志交誼活動,以維護學生健康適性發展,請 查照。說明:一、 根據台北市政府民政局99年1月28日北市人口字第 • 09930418200號函有關台北市議員民政委員會審查99年度 • 地方總預算暨附屬單位預算案同志公民政策附帶意見辦理。二、 台北市議員民政委員會審查99年度地方總預算暨附屬單位 • 預算案有關同志公民政策附帶意見如下:「請研議如何防止 • 高中、職(含)以下學校社團,假藉該社團名誘導吸收學生 • 從事同志交誼等活動,以保障學生自然適性之發展空間。」三、 請各校加強並督導社團活動,防止假社團名義誘導吸收學生 • 從事不合宜之同志交誼活動,以維護學生健康適性發展。
性別平等教育法 • 第二章 學習環境與資源 第十二條 • 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 • 學校應尊重學生與教職員工之性別特質及性傾向。 • 學校應訂定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規定,並公告周知。 第十三條 • 學校之招生及就學許可不得有性別或性傾向之差別待遇。但基於歷史傳統、特定教育目標或其他非因性別因素之正當理由,經該管主管機關核准而設置之學校、班級、課程者,不在此限。
性別平等教育法 • 第十四條 • 學校不得因學生之性別或性傾向而給予教學、活動、評量、獎懲、福利及服務上之差別待遇。但性質僅適合特定性別者,不在此限。 • 學校對因性別或性傾向而處於不利處境之學生應積極提供協助,以改善其處境。 • 學校應積極維護懷孕學生之受教權,並提供必要之協助。
性別平等教育法帶來的思考 • 法條明確載入性傾向字眼 • 但仍屬鼓勵學校應維護權益方向 • 但實質上仍有曖昧模糊的空間 • 如果學校不做,會怎樣?
我與同志輔導/同志教學的連結 • 輔導老師的教學現場體驗(多元性別氣質的學生/同志的聯想) • 對只有異性戀課程的不滿(異性戀課程看不到同志的可能性—多單調的世界) • 實際遇到的同志學生
理解重點—同志學生本身 • 不只有個人化的觀點 • 從集體處境思考(可能是共通的經驗) • 例如:交不到其他同志朋友/想告白卻又沒有勇氣/ • 困境是如何產生的 • 請想想看同志學生的校園處境(人際關係/感情/交往/失戀/暗戀/未來的想像/家人關係/職場) • 友善的語言 • 提供友善的資源 • 個案系統中有何助力 • 多元性別//同志對社會的貢獻
理解重點—同儕團體 • 如何表達友善的聲音 • 去除歧視的可能性 • 增加人際支持 • 提供法律的見解 • 說明同志對社會的貢獻
理解重點—教師 • 推薦參加相關研習 • 送他/她認識同志手冊 • 從日常生活中開展多元性別意識的可能性 • 提醒歧視也是一種騷擾
向老師出櫃? • 師生間距離遠近 • 有沒有學生跟你出櫃 • 你會不會看到同志學生的存在? • 你的態度跟反應又是? • 同志學生也會做風險評估
校園氛圍 • 女校-較被接受 • 男校-隱藏壓抑 • 男女合班 -關注異性戀 -異性作為確立自我性向參考 •校園霸凌 ‧網路—隱密性、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