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台灣閩南語彙 書面化的問題

台灣閩南語彙 書面化的問題. 台灣大學 楊秀芳. 閩南語的書寫符號. 漢字 閩南戲文、閩南十五音韻書 教會羅馬字(白話字) 台灣府城教會報、廈門音新字典 日本假名 台日大辭典、日台大辭典. 教羅系統的特點. 利用有限的語音符號拼寫,學習容易。 不負載語義訊息,同音詞分辨困難。 phang phang. 漢字系統的特點. 文字構造複雜,學習負擔大。 以圖像表現,可看字辨義。 「 芳 」 「 蜂 」. 書寫系統的選擇. 表義、拼音各有優缺點 考量與傳統的接軌問題.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灣閩南語彙 書面化的問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閩南語彙 書面化的問題 台灣大學 楊秀芳

  2. 閩南語的書寫符號 • 漢字 閩南戲文、閩南十五音韻書 • 教會羅馬字(白話字) 台灣府城教會報、廈門音新字典 • 日本假名 台日大辭典、日台大辭典

  3. 教羅系統的特點 • 利用有限的語音符號拼寫,學習容易。 • 不負載語義訊息,同音詞分辨困難。 phang phang

  4. 漢字系統的特點 • 文字構造複雜,學習負擔大。 • 以圖像表現,可看字辨義。 「芳」 「蜂」

  5. 書寫系統的選擇 • 表義、拼音各有優缺點 • 考量與傳統的接軌問題

  6. 以漢字書寫的問題 • 有音無字 • 音字脫節

  7. 以漢字書寫的選擇 • 使用本字 • 訓讀 • 假借 • 造字

  8. 本字為古漢語同源詞 • 方言學中,為方言語詞考求古漢語同源詞,稱為考本字。

  9. 本字為地方詞 • 某方言語詞若為特殊的地方詞,但曾受過漢字規範,考其來源,亦稱為考本字。如「囝」。

  10. 如何纔算是考得本字? • 本字的音韻地位,與閩南語詞的語音要具有規則對應關係。 • 本字的語義,與閩南語詞要相同,或具有演變的關係。 • 要有其他方言或文獻的用例,以說明該本字或者為漢語同源詞,或者為特殊的地方詞。

  11. 關於閩南語的形成 • 方言分支早,在詞彙的繼承上獨具特色。 「骹」(腳) • 漢人進入閩地,與底層的非漢語混雜融合。 唐顧況詩自注「閩俗呼子為囝」 • 僻處南方,與北方漢語音變規律不同。 「芳」(香) • 漢人多次南下,形成語言層積。

  12. 周禮考工記輪人鄭司農注「人脛近足者細於股,謂之骹」周禮考工記輪人鄭司農注「人脛近足者細於股,謂之骹」

  13. 語言層積造成層次異讀 • 早期移民帶來早期的北方漢語,在非漢語底層上疊積沈澱,形成閩語白話層。日常語言口耳相傳,不靠文字為媒介,常致音字脫節。 • 晚期移民帶來晚期的北方漢語,在白話層之上疊積形成新的語言層。閩人學習這類外來語,需以文字為媒介,形成文讀系統。

  14. 層次異讀 • 層次異讀互競,有些落敗消失,有些得以倖存,形成一字多音現象。一般稱為文白異讀。 一字二音「性命」「命令」 一字三音「石頭」「石榴」「蔣介石」

  15. 白話詞彙音字脫節的原因 • 承自古語,詞彙特殊,少為人知。 「骹」(腳) • 音變規律特殊,少為人知。 「芳」(香) • 構詞特殊,少為人知。 「事志」(事情) • 虛詞承自古代實詞,變化少為人知。 「傷大」(太大)

  16. 考求本字的觀念 • 語言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結構均衡整齊,使本字考求成為可能。

  17. 考求本字的方法 • 運用歷史語言學的比較法,掌握規則對應的系統性,可以根據已知的系統規律表現,考求未知的個別本字。 • 因語詞發展條件不同,本字考求有覓字、尋音、探義三種途徑。

  18. 比較法:構詞規則對應的證據 • 「費心」vs.「努力」 • 「胳肢窩」vs.「胳下空」「胳下豅」 • 「黑洞洞」vs.「烏豅豅」 • 「眼睛」vs.「目珠」

  19. 《史記•司馬相如傳》「巖巖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豁兮谽火門牙」《史記•司馬相如傳》「巖巖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豁兮谽火門牙」 • 晉灼曰「谾音籠,古豅字」 。 • 蕭該云「谾或作豅,長大貌也」 。 • 《漢書•司馬相如傳》顏師古注「谾谾,深通貌。谷今,大開貌。」 • 《說文》「豅,大長谷也」 • 《廣韻》 「睛,目珠子也」

  20. 比較法:古今語音規則對應的證據 • 遇攝三等字「蛀樹住珠」 • 效攝二等字「膠教絞孝罩骹」 • 通攝一等字「東動蔥桶送空豅」 • 山攝三等字「燃件囝」 • 敷母字「麩紡覆蜂芳」

  21. 比較法:方言語音規則對應的證據 • 閩南語tsing1 sinn1 (動物的總稱) • 「精牲」? • 「精」為梗攝字,可讀tsing1,但語義不相關。 • 閩南通、梗、曾攝都可有ing韻母讀法。 ing韻母來源多端,本字考察不易。

  22. 蘇州方言tsong1 sann1(動物的總稱) 與閩南tsing1 sinn1 有同源關係。 • 通攝字在蘇州與閩南有ong:ing的規則對應關係,梗、曾攝則無。據此可知其首音節為通攝字。

  23. 佛教「眾生輪迴」以人和六畜同為進入輪迴的生命。佛教「眾生輪迴」以人和六畜同為進入輪迴的生命。 • 俗又以「眾生」稱人以外的動物。如《水滸傳》「眾生好度人難度」。

  24. 《廣韻》「眾」有平聲、去聲兩讀。蘇州tsong1 sann1、閩南tsing1 sinn1皆為平聲讀。 • 閩南以「眾生」平聲白讀tsing1 sinn1稱動物,以去聲文讀tsiong3 sing1泛稱有生之物。

  25. 比較法:文獻用例的證據 • siunn1 tua7(太大)本字為「傷大」 。 • 「傷」為陽韻書母字。 • 陽韻字有iunn韻母層次(娘箱張羊)。 • 書母字有s聲母層次(賞扇燒聲)。 • 陽韻書母字讀陰平調。

  26. 「傷」本義傷害。 《史記》「傷射以薨」(為射所傷而亡)。 《說文》「饖,飯傷熱也」(飯為熱所傷而發臭腐敗)。 以上二例「傷」為主要動詞 。

  27. 若「飯傷熱也」語義焦點後移,使性質動詞「熱」成為核心,「傷」便由主要動詞退居修飾成分,虛化為副詞。若「飯傷熱也」語義焦點後移,使性質動詞「熱」成為核心,「傷」便由主要動詞退居修飾成分,虛化為副詞。 • 閩南語「傷大」一語,副詞「傷」修飾「大」,表示「大」的程度超出應有的尺寸。

  28. 《隋書五行志》引北齊童謠「七月刈禾傷早,九月喫餻正好」 。 • 杜甫〈曲江二首之一〉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 」。 • 李商隱詩「柳訝眉傷淺,桃猜粉太輕」 。

  29. 覓字 增加新的文字知識 • 《廣韻》候韻「徒候切」「豆」讀tau7。 • 「徒候切」有同音字「脰」,義為「項脰」。 • 《公羊傳》注「脰,頸也」。 • 閩南有tiau3 tau7(懸頸上吊)一語, 本字為「吊脰」。

  30. 尋音 增加新的音讀知識 • tai7 (事情) • 莊系 「滓」tai2、「剷」thuann2、 「窗」thang1 • 之部 「駛」sai2、「滓」tai2、 「裏」lai7 • 本字為之部莊系崇母去聲字「事」

  31. 探義 增加新的語義知識 • tai7 tsi3(事情) • 敦煌變文「善惠問其僧眾有何事意」 • 共通語「事情 」 • 「意」心之所想 • 「情」心之所感 • 「志」 心之所向 • 本字為「事志 」

  32. 結語 • 使用本字,可以根據同源詞建立方言的親屬關係。 • 對於有音無字的語詞,書寫上可採取訓讀、借音、造方言字的辦法。 • 對於本有漢字的語詞,應該努力考其本字,以忠實呈現閩南語在漢語史上的地位。

  33. 敬請指教 謝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