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701 Views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新泰一中 刘丙伟. 向光生长. 胚芽鞘. 达尔文实验(1880年) 实验材料:胚芽鞘. 选材理由:生长快,向光生长现象明显。. 弯曲生长的本质: 尖端下部的不均匀生长. 胚芽鞘向光生长验证试验. 实验一. 尖端. 胚芽鞘纵切面分析. 背光侧. 尖端下部. 向光侧. 单向刺激. 探究: 尖端 与弯曲生长有关吗?. 尖端与弯曲生长相关性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胚芽鞘若干,刀片,光源. 实验二. 结论:单侧光下,尖端 促进 尖端下部弯曲生长. 探究: 感受 单侧光刺激的 部位 是尖端还是下部?.
E N D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新泰一中 刘丙伟
胚芽鞘 达尔文实验(1880年) 实验材料:胚芽鞘 选材理由:生长快,向光生长现象明显。
弯曲生长的本质: 尖端下部的不均匀生长 胚芽鞘向光生长验证试验 实验一 尖端 胚芽鞘纵切面分析 背光侧 尖端下部 向光侧 单向刺激 探究:尖端与弯曲生长有关吗?
尖端与弯曲生长相关性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胚芽鞘若干,刀片,光源 实验二 结论:单侧光下,尖端促进尖端下部弯曲生长 探究: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下部?
感光部位实验探究 实验三 实验材料:胚芽鞘若干,不透光锡箔纸若干,光源 自变量:尖端与尖端下部是否受单侧光
光 达尔文的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尖端下部传递某种“影响”,造成尖端下部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尖端 感光 促进 ? 弯曲生长 尖端下部 探究:如何验证尖端向下部传递某种影响的存在性?
良好的物质吸收能力和通透性 琼脂片 云母片 具有物质的不透性 詹森的实验(1910年) 尖端是否传递“影响”的验证实验 詹森的结论: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至尖端下部。 实验设计关键思路: 用“障碍法”验证传递的存在 推论: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某种“化学物质”。
拜尔实验(1914年) 逻辑迁移 尖端传递影响为何引起弯曲生长的探究 思考:尖端放在尖端下部一侧与单侧光照射有何关联? 拜尔结论:单侧光照射引起尖端产生的“影响”向尖端下部不均匀传递,造成弯曲生长。
朝对侧弯曲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尖端传递影响的物质性验证实验 温特实验实验四(1928年) 生长素 实验关键思路:良好物质吸收能力的琼脂块代替尖端 结论:尖端的确产生了某种促进尖端下部生长的物质。
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
光 ? 尖端 中场梳理:生长素四个部位 • 产生部位: • 感光部位: • 作用部位: • 弯曲部位: 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部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下部 较多︵生长较快︶ 较少︵生长较慢︶ 胚芽鞘尖端下部
植物激素: 继发现生长素之后,又陆续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调节物质。人们把这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课堂思考与讨论: 1.一棵植物始终是要长大的,不可能永远有胚芽鞘。长大后的植物没有胚芽鞘了,也还需要生长素,除了胚芽鞘的顶尖能产生生长素外,其他部位能不能产生呢? 2.从一系列实验可以看出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产生,却是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部起作用,应该有一个运输的过程,是如何运输的呢?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的种子和果实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光 横向运输: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侧 背光侧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尖端 伸长区 较多︵生长较快︶ 较少︵生长较慢︶ 运输特点:主动运输 形态学上端:植物体生长朝向的方向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探究) 对照组
重复验证 收获: 提出假设 观察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验证 认知过程比获取结论更快乐!
在新课程的道路上, 让我们一起努力 ! 谢谢大家! 课外实践: 找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借助今天所学,使其成“S’型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