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46 Views
全国社会工作师培训之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考点 1 :社会工作研究. 1. 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 社会工作研究是发现事实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中,研究者依托专业伦理和研究伦理,适应社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资料,协助达到社会工作目标。 2. 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 以困难群体及其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注重采用社会工作的视角:人在情境中 体现社会工作伦理 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实务及提升理论,从而推进民众福利 研究者可以是资料的收集者、分析者和结果应用者. 3. 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 信守研究选题的伦理 恪守社会工作的伦理
E N D
全国社会工作师培训之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全国社会工作师培训之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 第八章 社会工作研究
考点1:社会工作研究 1.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 社会工作研究是发现事实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中,研究者依托专业伦理和研究伦理,适应社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资料,协助达到社会工作目标。 2.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 • 以困难群体及其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 • 注重采用社会工作的视角:人在情境中 • 体现社会工作伦理 • 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实务及提升理论,从而推进民众福利 • 研究者可以是资料的收集者、分析者和结果应用者
3.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 • 信守研究选题的伦理 • 恪守社会工作的伦理 • 遵守社会研究的伦理 4.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功能 • 发展社会工作知识:检验知识与发展理论 • 优化实务过程
考点2、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1、定量研究 2、定性研究 3、两者的特点与差异 •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 研究与理论的关系 • 研究策略 • 描述事实的手法 • 资料特性 • 结果范围等
考点3、问卷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的含义与种类 • 问卷调查就是依托问卷收集资料,其中问卷设计时,应该将问题按照被研究者的态度、行为、状态等顺序次序排列,同时注意问题排列时的逻辑顺序。 • 问卷分类: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2、问卷的内容构成 标题、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编码、其他
问题和答案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关于答案: • 封闭式问题的答案必须满足穷尽性和互斥性 • 开放式问题应注意空间大小的适当性 2、关于语言: 应简短明了,避免双重含义,不要有倾向性,对敏感问题注意提问方式 3、关于排序: • 被访者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封闭式问题可以置于前面 • 行为、态度、背景、敏感的问题放在后面 4、关于题数: 一份问卷最好是被调查者在3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3、问卷设计的原则 • 要有可信度与效力 • 考虑研究目的或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围绕基本问题展开,解释性研究围绕研究假设展开。 • 以回答者视角为主 • 考虑阻碍问卷调查的因素 • 整合研究目的、内容、样本特征和资料处理方法等因素,保证调查的可行性 4、研究设计的步骤 • 进行探索性工作,认识待研究的问题:是问卷设计的基础 • 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和框架法 • 试用和修改:专家或可能对象 • 定稿和印制
5.问卷调查方法的优点与限制 • 优点: • 因采用匿名访问,有利于获得真实资料 • 收集了较多对象的资料,有利于中和个别人士的极端回答 • 收集数据的内容、时间、格式基本统一,标准化程度高,从而在处理时相对容易也便于量化分析 • 在同一时段访问众多对象可节省不少资源 • 限制: • 要求调查员有较好的素质,在大规模的研究中较难达到 • 要求被研究者有一定文化,对地域也有一定要求 • 某些类型的问卷调查中调查员无法当面指导和记录,填答质量可能难于保证
考点4、个案研究方法 1、概念 个案研究是从整体上对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组织、社区、学校或部落等)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2、个案研究的特征 • 非规模化 • 手段和资料的多样化 • 详尽性 • 应用性
3、个案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 优点: • 可以了解研究对象各方面的状况,全面和深入 • 有助于澄清概念和确定变量,从而有利于作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 有助于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重要的变项以及提供有用的范畴,从而拟定假设或建立理论 • 资料广泛深入,有利于客观、深入、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问题、需要及其原因机制 • 有利于提出有效和具体的处理办法或解题方案 • 缺点: 由于研究对象由研究者主观选择而确定的,因此研究的结果并不具有一般性,不能得出推断性结论。
考点5.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概念 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的研究方法。具有对行动进行研究、为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研究的多重含义。 2、行动研究特点 • 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非理论建构 • 对象是行动者的实践情境,研究者是社会工作实务者 •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行动者进行伙伴式合作,边行动边研究 • 研究发现只适用于所研究的案例,而不能推论 • 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实务工作者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增强其实践能力,实现其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考点6:社会工作研究过程和步骤 1、定量研究过程 研究准备——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总结提升 2、定量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 单变量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 双变量之间的相关刮泥,以及多变量之间关系探索。 • 基本统计指标运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
3.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准备工作(确定研究对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总结 资料收集方法: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访谈法(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无结构式访谈包括重点访谈、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 4.撰写研究报告 • 总结报告:标题、引论、研究问题、目标和意义、文献回顾、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讨论和建议、附录、参考文献 • 实务研究中的项目方案书:主题、项目背景、问题描述、基于文献或实证研究的原因分析和工作目标等。 • 实务研究中的项目总结:主题、项目背景、社会问题、基于文献或实证研究的原因分析、工作目标、理论基础等。
考点1.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1、社会政策是政府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为的总和。具有以下6个特征: • 社会性的目标——满足人们的需求,解决社会问题 • 社会性的价值——社会公平、社会关照 • 基本需要原则 • 福利性原则——以社会关照、社会补偿为交换原则 • 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 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相协调。
考点2.社会政策的目标 • 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 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考点3.社会政策的功能 社会政策的功能,是指社会政策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领域能够发挥的作用。 • 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社会控制 • 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功能、调节经济运行功能、激励劳动积极性功能 • 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考点4.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1、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交融 • 相似的背景:对工业化所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回应 • 发展初期尽管运行方式不同,但是目标相似:解决社会问题,满足民众需要 • 发展后期两者渐行渐远,逐渐成为一个过程和一套制度的两个方面 2、当代社会中的关系 • 差异和分工:具体的行动内容和方式不同 • 相同性和关联性:一是有共同的目标——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二是有共同的原则——社会公平、社会关照和福利性;三是同属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四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功能关系。
考点5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实施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 政策制定阶段:社工扮演政策倡导者 • 政策实施阶段:社工扮演政策实施者,把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把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给社会政策对象。
考点6.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考点7.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考点8.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 考点9.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方式 考点10.婚姻家庭政策法规考点11.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考点12.劳动就业政策法规 考点13.医疗保障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