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03 Views
口语交际 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 长春市宽城区浙江小学 : 窦继红. 一: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的口语交际,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
E N D
口语交际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 长春市宽城区浙江小学:窦继红
一:教材分析 “民风民俗”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的口语交际,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二:学生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愿意当众表达,所以创设 情境激发他们的口语交际积极性,有条理的表达成为口语交际的关键。另外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收集民风民俗的资料,展示收集整理后的资料也是在常规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而这一点正好借助多媒体。选择这一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期望借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 技能目标: 1、利用网络收集民风民俗信息,用PPT整理相关信息;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 情感目标: 通过交流了解祖国各地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从小树立为国增光的志向。 •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 划分小组; • 选择组员感兴趣的话题; • 在互联网中查找与本组话题有关的资料; •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PPT。
相关网络资源 • 百度:http://www.baidu.com/ • 中华文化信息网http://www.ccnt.com.cn/tradition/ • 国家地理网http://www.cctv.com/geography/mfms/20010706/5.html • 民族服饰http://www.chinaunix.net/jh/31/388168.html
小组交流 • 出示小组交流的要求 说: 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讲完后耐心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听: 认真耐心地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 评: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有条理。
小组交流 • 学生展示PPT • 小组内提出修改意见 • 确定展示形式 • 小组内演练
全班交流 • 再次出示要求: 说: 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在交流中注意语言美,讲完后耐心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听: 认真耐心地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 评: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有条理。
全班交流 •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他小组认真听给出评价,教师相机评价点拨。
多媒体运用的优势 • 直观的展示所收集的资料; • 音乐画面的运用为口语交际增添色彩; • 视频的运用使学生身临其境; • 多媒体的加入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展示交流空间。
教学反思 • 怎样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现代教师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