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期货品种与合约介绍1

期货品种与合约介绍1. 概况. 期货合约的概念 :期货合约是由 交易所统一制定的 、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是期货交易的对象。. 概况. 目前国内有 4 家期货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上市品种一共 25 个. 交易时间 :各品种的交易时间安排由交易所公告 最后交易日 :交割月份中进行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过了这个期限的所有未平仓合约,必须进行实物交割。 交割日期 :所有权转移,了结未平仓合约的时间 交割等级 :合约标的物的质量等级。用替代品进行交割时需要升贴水

sab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期货品种与合约介绍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期货品种与合约介绍1

  2. 概况 • 期货合约的概念: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商品的标准化合约。是期货交易的对象。

  3. 概况 • 目前国内有4家期货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 大连商品交易所 郑州商品交易所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 上市品种一共25个

  4. 交易时间:各品种的交易时间安排由交易所公告交易时间:各品种的交易时间安排由交易所公告 • 最后交易日:交割月份中进行交易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过了这个期限的所有未平仓合约,必须进行实物交割。 • 交割日期:所有权转移,了结未平仓合约的时间 • 交割等级:合约标的物的质量等级。用替代品进行交割时需要升贴水 • 交割地点:在指定交割仓库进行。 • 交易手续费:按比例或者按手数 • 交割方式:实物交割、现金交割 • 交易代码A、B、C、FU、RU、CU、AL、M、WS、WT CF等

  5. 上期所 • 铜Cu • 铝Al • 锌Zn • 橡胶Ru • 燃油Fu • 黄金Au • 螺纹Rb • 线材Wr • 铅Pb

  6. 一、铜的基本知识介绍 • 1、铜的基本属性及世界主要分布 • 2、铜的生产量与消费量 • 3、铜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 二、影响铜价的变动因素 • 1、供求关系 • 2、宏观经济情况 • 3、进出口政策 • 4、铜消费的拓展和替代 • 5、基金的交易方向

  7. 铜资源主要分布 • 世界铜矿资源较为丰富。根据2005年美国矿业局统计,世界金属的可开采储量为4.67亿吨,储量基础为9.37亿吨。可开采铜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美国。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铜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共有五个: 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和大坪谷地区;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加拿大东部和中部。

  8. 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中国、秘鲁、赞比亚、独联体、印度尼西亚、波兰、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上述国家的铜矿资源量占到了全球铜资源总量的87.2%。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98%。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中国、秘鲁、赞比亚、独联体、印度尼西亚、波兰、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上述国家的铜矿资源量占到了全球铜资源总量的87.2%。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98%。

  9. 铜的生产量 • 铜的产量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得到急速发展,1950年全世界精铜产量只有315万吨,到1974年达770万吨。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铜消费的萎缩从而使铜产量大幅下降。90年代铜产量再次迅速增加,其中智利于199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2006年,中国超越智利,跃居世界第一。 •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统计:2008年全球精炼铜产量达1470万吨,同比增长约3.4%,而中国精炼铜产量超过380万吨,同比增长10%,继续保持领先。

  10. 铜的消费量 • 铜消费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西欧是世界上铜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中国从2002年起超过美国成为第二大市场并且是最大的铜消费国。2000年后,发展中国家铜消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西欧、美国铜消费量占全球铜消费量的比例呈递减趋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除日本以外)国家和地区则成为铜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 2008年全球消费精炼铜约1390万吨,较2007年增长约1.9%。 • 中国依然是铜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动力,2008年精铜消费量达510万吨,增幅高达10.2%。

  11. 主要贸易国 • 铜精矿主要出口国:智利、秘鲁、美国、印尼、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 铜精矿主要进口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等。 • 精铜主要出口国:智利、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赞比亚、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 精铜主要进口国:中国、美国、日本、欧共体、韩国、中国台湾等。

  12. 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有西藏玉龙铜矿、驱龙铜矿,江西德兴铜矿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云南普朗、羊拉铜矿。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有西藏玉龙铜矿、驱龙铜矿,江西德兴铜矿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云南普朗、羊拉铜矿。 • 2000年之后,我国自产铜精矿(按含铜量计算)一直徘徊在56-65万吨水平,但近年来铜精矿产量有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95.1万吨,较2006年增长8.93%。 • 我国是世界最大精炼铜生产国,2008年精炼铜产量达3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31%。自产铜精矿不能满足需求,需大量进口。

  13. 国内主要铜企业

  14. 国内铜的消费领域 •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铜的消费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是促进铜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战略也是我国铜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 过去20年中,中国的精铜消费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不断攀升,到2007年,中国精铜消费462.1万吨,占全球铜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25.46%。 • 国内铜消费结构大致如下:电力53%、电子6%、交通运输9%、建筑2%、空调10%、冰箱2%,其他18%。

  15. 我国铜的进出口情况 • 我国是世界最大铜消费国和生产国,同时铜资源相对短缺。随着近年来国际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铜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国内铜精矿自给率由1995年的80%下降到2008年的22%左右,每年需进口大量铜精矿。 • 当前我国铜及铜制品的进口构成中,从市场流动性的角度来分,原料比重较大,主要包括精铜、粗铜、废杂铜和铜精矿;铜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从台湾省、智利、韩国和日本进口;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主体,进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等地区。

  16. 当前我国铜出口量较少,且以半成品、加工品为主;铜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主要出口地是香港、东盟、韩国和日本;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大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当前我国铜出口量较少,且以半成品、加工品为主;铜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主要出口地是香港、东盟、韩国和日本;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大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

  17. 影响价格变动因素 • 供求关系 •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交易的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库存。 • 非报告库存,又称“隐性库存”,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18. 宏观经济形势 •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 • 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

  19. 进出口政策 • 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某一商品的进出口量来平衡国内供求状况的重要手段。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对精铜进口执行零关税,对高纯精炼铜出口税率为5%。对铜母合金实施10%的出口税率(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79号),进出口税率均有所下调。

  20. 铜消费的拓展和替代 • 消费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 IBM公司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这些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铜的消费。 • 铜的生产成本 • 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成本和精练成本。不同矿山测算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用“现金流量保本成本”,该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20世纪90年代后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目前西方国家火法炼铜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70-75美分/磅,湿法炼铜平均成本约45美分/磅。湿法炼铜的产量目前约占总产量的20%。国内生产成本计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 加工费(TC/RC)问题:加工费(TC/RC)变动反映铜产业链中矿山和冶炼厂博弈地位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铜矿资源趋向集中,冶炼产能迅速增长,TC/RC呈逐年下降趋势。

  21. 基金的交易方向 • 基金业的历史虽然很长,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从最近十年的铜市场演变来看,基金在诸多的大行情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从COMEX的铜价与非商业性头寸(普遍被认为是基金的投机头寸)变化来看,铜价的涨跌与基金的头寸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 而且由于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具有“先知先觉”,所以了解基金的动向也是把握行情的关键。从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铜价的走势看,基金是铜价快速大幅上涨背后的巨大动力。 • 基金有大有小,操作手法也相差很大。一般而言,基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基金(Macro fund),如套利基金,它们的规模较大,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主要进行战略性长线投资。 • 另一类是短线基金,这是由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小,一般在1亿美元左右,靠技术分析进行短线操作,所以又称技术性基金。

  22. 相关商品如石油的波动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 原油和铜都是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材料,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经济的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价和铜价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快慢有较好的相关性。正因为原油和铜都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就出现了铜价与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但两者只是表现为趋势上的一致,在短期价格波动上并不必然一致。

  23. 汇率波动 • 国际上铜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标价,而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随着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国际外汇市场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由于这三种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经常发生较大变动,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铜价也会受到汇率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1994-1995年美元兑日元的暴跌和1999-2000年欧元的疲软及近年以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中反映出来。 根据以往的经验,日元和欧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铜价短期波动,但不会改变铜市场的大趋势。美元汇率对铜价的影响尤为重要,并被广泛认为是2003年以来铜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24. 铝及铝产品分类 • 1、电解铝的生产过程: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 • 2、按照铝锭的主成份含量可以分成三类:高级纯铝(铝的含量99.93%-99.999%)、工业高纯铝(铝的含量99.85%-99.90%)、工业纯铝(铝的含量98.0%-99.7%)。 • 3、按照铝锭的市场产品型态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加工材,如板、带、箔、管、棒型、锻件、粉末等;一类是铸造铝合金、盘条线杆电缆等;一类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铝制品等。 • 铝的主要用途 • 近五十年来,铝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 • 尤其是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包装业,这三大行业的铝消费一般占当年铝总消费量的60%左右。

  25. 铝供给与需求 • (一) 国际市场 • 目前已探明的铝土矿储量约为250 亿吨,但在世界各地分布极不均匀,储量在10 亿吨以上的国家有几内亚、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牙买加及印度等,这些国家铝土矿总储量约占全球铝土矿的73%左右。 • 铝的供应来源除了原铝(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外,回收铝也占有很高比例。 • (二)国内市场 • 中国铝土矿97%分布在山西、河南、贵州、广西、四川、山东、云南七个省,特点是铝硅比低,生产工艺复杂。露天矿少,开采成本相对较高。 • 从进出口贸易看,中国在2001 年以前是铝的净进口国。2001 年以来国内原铝产量的大幅增长不仅满足了国内铝消费的需求,也使中国开始由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

  26. 影响铝价变动的因素 • 1、供求关系的影响 • 2、氧化铝供应的影响 氧化铝成本约占铝锭生产成本的28%-34%。由于国际氧化铝市场高度集中,全球大部分氧化铝(80%~90%)都通过长期合约的方式进行销售,因此可供现货市场买卖的氧化铝少之又少。 • 3、电价的影响 电解铝产业又称“电老虎”行业,目前国内外铝厂吨铝平均耗电均控制在1.5万kwh/t 以下。西方国家铝锭生产的经验显示,当电费超过铝生产成本的30%时被认为是危险的生产。 • 4、经济形势的影响: 铝的消费已经与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此外,与铝相关的一些金属价格的波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各国产业政策的变化都会对铝价产生影响。 • 5、进出口关税、国际汇率的影响 • 6、铝应用趋势变化的影响:仅以汽车制造为例,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仅小轿车及小型载重汽车对铝的需求量就将增加80%,即由目前每年的580 万吨增加到1050 万吨。 • 7、铝生产工艺的改进与革新对铝价的影响

  27. 锌是常用的有色金属之一,其产量与消费量仅次于铜和铝。 锌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电、化工等领域。 • 从我国的锌的初级消费结构来看,目前镀锌占42%,干电池占11%,铸造锌合金占20%,铜合金占13%,氧化物占12%。广泛应用于建筑(40%)、交通运输(8%)、轻工(15%)、日用五金(16%)、家电(5%)、电力(4%)、电信(4%)、基础设施及其他(9%)。

  28. 锌的分布 1、国际市场 世界锌资源分布: •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数据,2004年世界锌资源量有19亿吨,锌储量2.2亿吨,储量基础为4.6亿吨。世界锌储量和储量基础较多的国家有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哈萨克斯坦、南非、摩洛哥和瑞典等国,上述国家合计分别占2004年世界锌储量基础的 75%。

  29. 锌的产量 • 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建立了炼锌工业,世界锌生产的主要国家地区有中国、加拿大、韩国、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锌生产国。近年来全球锌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截止到2005年,全球锌产量已经达到 1023万吨,08年产量超过1100万吨。 • 锌的消费: • 世界上主要的消费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意大利和印度等。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量表现稳定,而新兴市场由于其工业化进程加快成为锌消费的主要增长力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锌消费国,2008年全球锌消费量达到1178万吨。

  30. 2、国内市场 锌资源分布 • 我国的锌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国土资源部地质报告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已经查明的锌矿产地(矿区)884处,锌资源储量为9781万吨,资源量6025万吨,基础储量3756万吨,其中储量2518万吨。比较丰富的地区包括云南、内蒙、甘肃、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川、河北和陕西等,上述十个地区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8%。 锌的生产 • 近年来,我国锌产量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锌精矿产量为255万吨,占全球锌精矿产量的25.1 %;锌产量27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27.1 %。 锌的消费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锌消费量快速增加,特别是建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锌消费量的快速增长。2005年,中国锌消费量达到 310万吨,占全球锌消费量的28.9%。

  31. 锌的冶炼工艺 锌的冶炼分为两大类:湿法冶炼和火法冶炼。 其中火法冶炼又分为:密闭鼓风炉冶炼、电热法和竖罐炼锌 法。目前全球锌冶炼厂家在300家以上,采用湿法冶炼工艺 的大约占80%,密闭鼓风炉工艺占10%, 竖罐占7%左右,其他占3%。

  32.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供求关系 •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商品的市场定价,当市场供求关系处于暂时平衡时,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会在一个窄小的区间波动;当供求关系处于失衡时,价格会大幅波动。 • 在锌的期货市场上,投资者可关注体现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个指标——库存。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 锌已成为重要的有色金属品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锌的消费与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而在国内锌与经济的正相关性也高于0.9。 • 进出口关税 • 锌应用趋势变化 • 随着铝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升级,铝对锌的替代性也需要加以注意。 • 锌冶炼成本 • 基金的交易方向 • 。

  33. 库存与锌价的关系

  34. 一、天然橡胶概况 (一)、自然属性 (二)、品种分类及质量标准 • 按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固体天然橡胶(胶片与颗粒胶)和浓缩胶乳。在日常使用中,固体天然橡胶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 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合约的交割等级为国产一级标准胶SCR5和进口烟片胶RSS3,其中国产一级标准胶SCR5通常也称为5号标准胶,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天然橡胶GB/T8081~1999版本的各项品质指标。进口烟片胶RSS3执行国际橡胶品质与包装会议确定的“天然橡胶等级的品质与包装国际标准”(绿皮书)(1979年版)。 (三)、主要用途

  35. 二、天然橡胶供求 国际市场 供给 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约占世界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的90%。 生产国主要有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中国、印度、越南、缅甸、斯里兰卡等,尤以前三国为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且将所产天然橡胶的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其中,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占产量比高达90%以上。 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割胶期一般在4月到次年2月。 需求 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东亚、美国和西欧。其中东亚是消费量居世界第一的地区,2002年,中国、日本、中国台湾合计消费占全球的30%,几乎占到三分之一强。 国内市场 供给 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云南两省。 一般情况下,海南割胶季节从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云南从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 需求 近些年,我国一直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天然橡胶第二大消费国,2002年我国天胶消费量居世界第一,同时自给率也从原先的50%左右下降到30%多。

  36. 三、天然橡胶流通特点 • 国际市场 从全球范围看,天然橡胶的流通特点是从赤道附近流向世界各地,尤其是主要用胶地,包括北美、东亚、西欧等地。 国内市场 我国天然橡胶流通特点是:国产天然橡胶流向为由南向北,以主要消费地上海、青岛和天津为中心向外辐射,另外,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也占相当比例;进口天然橡胶主要通过厦门、上海、青岛和天津等口岸,进口天然橡胶除了被主要进口消费地使用外,其余部分流向为由东向西。

  37. 四、天然橡胶价格影响因素 (一)天然橡胶国际供求情况 (二)天然橡胶国内供求情况及入世影响 (三)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 (四)主要用胶行业的发展情况 (五)合成橡胶的生产及应用情况 (六)自然因素 (七)汇率变动因素 (八)政治因素 (九)国际市场交易情况的影响

  38. 燃料油期价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求关系 (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 (三)、新加坡燃料油市场现货和纸货市场 (四)、产油国特别是OPEC成员国政策影响 (五)、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 (六)、地缘政治与突发因素 (七)、相关市场(汇率市场与利率市场) (八)、投机因素

  39. (一)、供求关系 世界燃料油市场供需状况 我国燃料油市场供需状况

  40. 世界燃料油市场供需分析 供应分析: 近两年世界燃料油供应呈下降态势 中东地区供应量有所增加 亚洲、北美、中东、西欧等地区均有下降 需求分析: 中南美地区燃料油需求上涨 亚太地区受船用油市场和二次加工需求的影响,同比增长 北美和欧洲地区燃料油需求同比减少

  41. 我国燃料油市场供应情况 我国燃料油生产情况: 中石油、中石化 占全国总产量的70%左右 生产地域集中:华东、东北

  42. 2007年中国燃料油进口来源分布

  43. 我国燃料油市场需求情况 • 首先,电力行业,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32%; • 其次,石化行业,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5%; • 再次,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2%; • 近年来,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轻工行业(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业),占消费总量的14%, • 钢铁部门的燃料油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为7%左右。

  44. (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 与纽约原油期价 关联度87% 与广东黄埔燃油现货价格 关联度97% 与华东燃料油现货价格 关联度96.7%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