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k likes | 2.59k Views
转变观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进一步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水平. 北京大学 王兴邦 2010.04.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评审进展. 目前, 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 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验、实践 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按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的指示,将“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E N D
转变观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水平转变观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水平 北京大学 王兴邦 2010.04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评审进展 • 目前,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验、实践则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 按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指示,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 因此目前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各类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实验队伍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实验教学中心,并在各高等学校中予以宣传推广就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大致进展情况: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大致进展情况: • 国家原计划建设100个(05年25个,06年59个),到06年底,共建设了11个学科门类的8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带动全国建设了9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覆盖了392所高等学校。
07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纳入“十一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规划,07、08、09年继续评审,总数量增为500个,学科类别增为32个+1,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主要学科领域。07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纳入“十一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规划,07、08、09年继续评审,总数量增为500个,学科类别增为32个+1,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主要学科领域。
07年全国评出16个学科门类135个(原定140个)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传媒原定8个,初评只通过3个,5个缺额),三年共评出2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来自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个高校。07年全国评出16个学科门类135个(原定140个)国家级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传媒原定8个,初评只通过3个,5个缺额),三年共评出2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来自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个高校。
2008年共评出141个(原定14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示范中心和建设单位360个,覆盖22个学科门类,31个省市自治区,东部181个,中部95个,西部84个。2008年共评出141个(原定14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示范中心和建设单位360个,覆盖22个学科门类,31个省市自治区,东部181个,中部95个,西部84个。 • 覆盖207所高校(71所部属高校,195个中心,136所地方高校,165个中心),共建设了约2200个省级示范中心。
2009年开展了土建类、环境类、临床技能类、法学类、艺术类、文科综合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能源动力类、资源勘探类、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水产类、农林工程类、中医类、公共卫生类、考古类、其它类等17个类别预计共14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评审工作2009年开展了土建类、环境类、临床技能类、法学类、艺术类、文科综合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能源动力类、资源勘探类、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水产类、农林工程类、中医类、公共卫生类、考古类、其它类等17个类别预计共14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评审工作
2009年评审中的政策倾向 • 充分考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本地区的学科布局和学校分布 • 尽量减少同一地区同一类别重复申报和一校多报、过分集中少数学校的现象。
注重扶持文科相关类别,特别是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文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注重扶持文科相关类别,特别是文科综合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适应新时期文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 加强文科各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 重点关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空白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 2009年度每所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数量一般不超过1个。
目前评审状况 • 一、2005-2008前评审结束的学科 • 学科 原定数 实评数 增减 结束年份 • 物理30 34 +4 2008 • 化学36 37 +1 2008 • 生物30 30 0 2008 • 电子40 40 0 2008 • 机械 20 21 +1 2008 • 工训 32 33 +1 2008
学科 原定数 实评数 增减 结束年份 • 力学 15 15 0 2007 • 计算机 10 10 0 2007 • 经管 28 29 +1 2008 • 传媒16 13 (08未完成-3) 2009 • 中医 2 2009 • 医学基础 16 18 +2 2008 • 药学 6 6 0 2007 • 材料 12 12 0 2008 传媒原计划08年结束,实际09年结束,共16个; 06年医学评出2个中医,09又评8个中医,共10个
学科 原定数 实评数 增减 结束年份 • 地学 10 11 +1 2008 • 植物 15 15 0 2008 • 动物 10 10 0 2008 到2008年底共16个学科评出360个
二、2009年评审的学科情况 • 学科 定额数 08年评审 09年评审 土建 16 6 10 环境 12 (原定6)实评2 10 临床 18(19) 7 11(12﹡) 法学 10(9) 5-1﹡ 5 艺术 18 (原定7)实评4 14 中医 8(加06年2个共10个) 8 文综 10(11)(原定5)实评0 10(11) 传媒3 ﹡原定11个,后加一个四军大 ﹡减辽大法学1个
学科 评审数 • 能源动力 6 • 资源勘探 6 • 交通运输 6 • 航空航天 5 • 轻纺食品 10 • 水产 6
学科 评审数 • 农林 6 • 公共卫生 6 • 考古 4 • 其它14 • 合计2009年共评出 140(142﹡)个 • ﹡文综增加1个,临床技能增加1个(四军大)共142个。因辽大减法学1个,四军大为军队院校,总计500+1个
实验教学改革与示范中心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 1、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2、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3、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3、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4、建设仪器设备先进(精良)、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 5、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6、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点 • 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 观念 思路--境界 • 加强实践、实验环节 • 理论实践关系、实验实践的地位 • 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的改革思路 • 整合资源,鼓励学科融合、交叉 • 实践、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 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关系 • 政策 措施 • 规划 方案
自主、开放式学习: • 兴趣--内容--方式--方法--可用性--(个性) • 开放--可选性(时间、内容、条件、方式) • 教学体系 :多层次 模块化 • 相应的队伍建设 • 设备条件与环境 • 相应的管理 • 相应的信息化建设 • 实践性 研究性—与科研结合,联系实际与应用 • 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 • 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
个性化教学的案例 • 北京海淀区48所因质量不高、生源少濒临撤并的小学,由于开展30人以下个性化小班教学而成周边择校的热点。清华东路小学本着“张扬个性,人文关怀”的原则,注重个性化教育,教学灵活,因材施教,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改革的结果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创新 •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 • 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 模式创新 • 体制创新 • 机制创新 • 实验教学体系内容项目创新 • 方式方法创新
特点 特色 • 效果 成果 • 建设策略与实施 • 理念、观念与思路 • 抓住关键点 • 深化改革 • 善于总结凝练 • 突出特点特色 • 抓好几个环节:申请、建设、复审、验收
关于基础与专业的结合 • 基础和专业可以互相结合 • 注意加强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在建设中,要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本科专业,加大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专业品牌和特色。 • 引导专业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模式的创新,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加重视: • 改革的理念、思路 • 改革的深度、力度 • 创新的精神和成果 • 具备的特点、特色 • 能够发挥或已经发挥的示范作用 • 不是单纯地评先进、评优
大力开展实验项目创新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大力开展实验项目创新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 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进一步凝练和汇集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实验教学网站,加强示范辐射能力,承担相关师资培训等任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作用。要进一步凝练和汇集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实验教学网站,加强示范辐射能力,承担相关师资培训等任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作用。
文科类实验中心建设注意问题 • 整合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扩大实验实践的活动范围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实验、实训、模拟、仿真、见习等多种教学技术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建设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验实践与应用结合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参与教学活动 • 加强与社会相关产业发展实际的紧密结合与合作交流,建设有利与学生创新实践的环境
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科学调配、高效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建立体现本校学科专业特色、涵盖多科类、多专业的跨学科、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全校人文社科类实验教学的综合型基地。统筹规划、集中管理、科学调配、高效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建立体现本校学科专业特色、涵盖多科类、多专业的跨学科、综合型、现代化、开放共享的全校人文社科类实验教学的综合型基地。
艺术类实验教学中心应结合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与设备,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艺术类实验教学中心应结合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与设备,建设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升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平台; • 加强理论与实际、传统与现代、实验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增进实验教学与艺术发展实际的互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 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于其它类 • 为满足各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学科类别和实验教学中心类型齐全的实验教学示范体系,其它类将重点支持国家重点领域和紧缺人才培养急需、行业和区域特色鲜明、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领域建设成效显著、能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身心素质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够 个性化、自主学习不够 资源配置有效性不高 管理弱,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协调不够 重申报,轻建设 重结果,轻过程
几年来示范中心建设的主要经验与成果 一、示范中心建设推动了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 建设单位在自身人才培养传统和学科优势基础上,重新定位和确立了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了能够引导实验教学方向、对实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的新思想、新认识。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把实验教学和示范中心建设纳入高等教育创新体系,把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视为高等教育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致力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观念;
重基础、强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基本原则:重基础、强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基本原则: 把“重基础、强实践”作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特色教育思想,重视实践教育是本科教育中长期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实验教学是实践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大学实践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主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自主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如青岛大学提出了“三个结合”和“三个转变”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即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课程实验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实现由基础验证实验向综合应用实验转变,由规定性实验向自主性实验转变,由传统型实验管理向开放型实验管理转变。
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开放式管理: 太原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知识与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提高素质与能力、突出实践与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维”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多元化教育,适应个性化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坚持“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加强综合,引导创新,自我发展”为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引领下,构建了包含基础性、综合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工程实践性和个性化实验的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以评促建,初步形成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环境二、以评促建,初步形成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环境 • 建设单位重点支持示范中心建设 各建设单位在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等各方面明显加大了对教学实验室的投入,重点支持示范中心建设。
各校普遍研究并制定了示范中心建设的规划和计划,各校普遍研究并制定了示范中心建设的规划和计划, 出台了有利于示范中心建设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理论课和科研教师加入到实验队伍中, 扩大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面积,继续加大投入购置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 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的管理与辅助教学,形成了一个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环境。
2. 建设单位重视软条件投入 • 很多学校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实验教学管理运行、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加强教师培训交流等软条件建设投入。
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把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运行费标准从5年前的生均每天8元提高到2007年的16元;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把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运行费标准从5年前的生均每天8元提高到2007年的16元; • 西南交通大学设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技术研究基金”(每年20万元)和 “实验教材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 • 南京大学设立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专项基金(每年15万元)和本科生实验教学国际化实习项目(每年40万元)。
3. 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的实验室和基础设施 • 较大的投资力度,形成了一批典型的规模化实验室和基础设施,为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和升级创造了更加坚实的物质条件。
三、项目建设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 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设施与条件、实验安全保障措施等等,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既要重视各个环节与部门的优化,更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提升。
实验课程体系更加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课程结构更加科学。 • 实验教学课程比重得到提高,创新实验课程受到重视。 • 实验教材建设成果显著。 • 研究性实验、应用性实践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2、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丰富和优化 • 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教学模式,这些实验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 • “N+1”菜单式 、“3+3+2”实验教学模式 、“三阶段、四类型、五层次”模式 、“构思-设计-实现-操作”(CDIO)模式…
3、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得到不断改进 • 信息化技术得到全面采用。 • 积极研发自制新的实验设备。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的实验项目中,外购的实验设备占45%,部分自制的占7%,完全自制的占48%; • 购置先进和充足的实验设备。 • 增加投入发展新实验项目,提高实验项目更新速度。
4、不断改进和探索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 实验教学中心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建立起多元实验考核办法,其中包括:基础实验考核办法、提高综合实验考核办法、创新设计和研究型实验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