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7

第七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七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内 容 提 要.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生物活性稳定性、疗效稳定性、毒性稳定性五种稳定性。 本章只限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尤其对易水解、易氧化、易互变、易聚合的药物进行重点讨论。包括化学降解途径、化学动力学基础、影响降解的因素与稳定化措施、预测稳定性的方法,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药物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只作衔接性的复习,详细参看物理化学教材。. 第一节 概 述.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summ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 内 容 提 要 •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生物活性稳定性、疗效稳定性、毒性稳定性五种稳定性。 • 本章只限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尤其对易水解、易氧化、易互变、易聚合的药物进行重点讨论。包括化学降解途径、化学动力学基础、影响降解的因素与稳定化措施、预测稳定性的方法,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 药物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只作衔接性的复习,详细参看物理化学教材。

  3. 第一节 概 述 一、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安全、有效、稳定。稳定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药物若分解变质,不仅可使疗效降低,有些药物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故药物制剂稳定性对保证制剂安全有效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药物制剂已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大生产,若产品因不稳定而变质,则在经济上可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药物制剂稳定性是制剂研究、开发与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4.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药物制剂的品种越来越多,某些抗生素制剂、生化制剂、蛋白多肽类药物制剂、维生素制剂及某些液体制剂的稳定性问题甚为突出。 • 注射剂的稳定性,更有意义。若将变质的注射液注入人体,则非常危险。药物产品在不断更新,一个新的产品,从原料合成、剂型设计到制剂研制,稳定性研究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 • 我国已经规定,新药申请必须呈报有关稳定性资料。因此,为了合理地进行剂型设计,提高制剂质量,保证药品疗效与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重视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研究。

  5. 二、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任务 • 药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个方面。 • 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 • 物理稳定性方面,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主要是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 • 生物学稳定性一般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

  6. 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任务,就是探讨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提高制剂稳定化的措施,同时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制订药物产品的有效期,保证药物产品的质量,为新产品提供稳定性依据。 • 关于物理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在本书其它章节已作了介绍,故本章不再赘述。

  7. 第二节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 20世纪50年代初期Higuchi等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来评价药物的稳定性。化学动力学在物理化学中已作了详细论述,此处只将与药物制剂稳定性有关的某些内容,简要的加以介绍。

  8. 一、反应级数 • 研究药物降解的速率,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反应级数是用来阐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 反应级数有零级、一级、伪一级及二级反应;此外还有分数级反应。 • 在药物制剂的各类降解反应中,尽管有些药物的降解反应机制十分复杂,但多数药物及其制剂可按零级、一级、伪一级反应处理。

  9. (一)零级反应 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受其它因素影响的反应,称为零级反应,其它因素如反应物的溶解度,或某些光化反应中光的照度等。零级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为 (11-1) 积分式为C0-C=k0t或C=C0-k0t 式中,Co——t=0时反应物浓度;C——t时反应物的浓度;ko——零级速率常数,其量纲为[浓度] .[时间]-1,单位为mol.L-1s。C与t呈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 ko,截距为Co。复方磺胺液体制剂的颜色消退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

  10. (二)一级反应 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其微分速率方程为 (11-2) 积分式为 lgC= + lgCo或C=Coe-kt 式中,k——一级速率常数,其量纲为[时间]-1,单位为S-1(或min-1,h-1,d-1等)。以lgC与t作图呈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2.303,截距为lgCo。

  11. 通常将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半衰期(half life),记作t1/2,恒温时,t1/2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11-3) 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恒温时,t0.9也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11-4)

  12. 如果反应速率与两种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 • 若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大大超过另一种反应物,或保持其中一种反应物浓度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则此反应表现出一级反应的特征,故称为伪一级反应。例如酯的水解,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可用伪一级反应处理。

  13.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药物稳定性预测 一)阿仑尼乌斯(Arrhenius)方程。 大多数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更为显著,温度升高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Arrhenius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出了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即著名的Arrhenius经验公式

  14. (11-5) 式中, A——频率因子;E——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上式取对数形式为 lg k= +lgA或 lg (11-6)

  15. (二)药物稳定性预测 • 药物稳定性预测有多种方法,但基本的方法仍是经典恒温法,根据Arrhenius方程以lg k对1/T作图得一直线,此图称Arrhenius图,直线斜率=-E/(2.303R),由此可计算出活化能E。 • 若将直线外推至室温,就可求出室温时的速度常数(k25)。由k25可求出分解10%所需的时间(即t0.9)或室温贮藏若干时间以后残余的药物的浓度。

  16. 实验时,首先设计实验温度与取样时间。计划好后,将样品放入各种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定时取样测定其浓度(或含量),求出各温度下不同时间药物的浓度变化。 以药物浓度或浓度的其它函数对时间作图,以判断反应级数。若以lg C对t作图得一直线,则为一级反应。再由直线斜率求出各温度的速度常数,然后按前述方法求出活化能和t0.9。

  17. 要想得到预期的结果,除了精心设计实验外,很重要的问题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化学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k 、E、t1/2)的计算,有图解法和统计学方法,后一种方法比较准确、合理,故近来在稳定性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 下面介绍线性回归法。例如某药物制剂,在40℃、50℃、60℃、70℃四个温度下进行加速实验,测得各个时间的浓度,确定为一级反应,用线性回归法求出各温度的速度常数,结果见表11-1

  18. t/℃ 1/T×103 k×105/h-1 lgk 40 3.192 2.66 -4.575 50 3.094 7.94 -4.100 60 3.001 22.38 -3.650 70 2.913 56.50 -3.248 表11-1 动力学数据表

  19. 将上述数据(lgk对1/T)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将上述数据(lgk对1/T)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lg k=-4765.98/T+10.64 E= - (4765.98)×2.303×8.319=91309.77(J/mol) =91.31(kJ/mol) 求25℃时的k lgk=-4765.98/298+10.64 k25=4.434×10-6h-1 t0.9= 年

  20. 由于药物反应十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此种方法预测稳定性与实际尚有一定距离。故此法目前在新药研究中只作参考,不能作为制订有效期的依据,药物制剂有效期,仍以长期试验来确定,详见本章第六节。由于药物反应十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此种方法预测稳定性与实际尚有一定距离。故此法目前在新药研究中只作参考,不能作为制订有效期的依据,药物制剂有效期,仍以长期试验来确定,详见本章第六节。

  21. 第三节 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 • 药物由于化学结构的不同,其降解反应也不一样,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二个主要途径。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些药物中也有发生。有时一种药物还可能同时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

  22. 一、水解 • 水解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属于这类降解的药物主要有酯类(包括内酯)、酰胺类(包括内酰胺)等。 • (一)酯类药物的水解 • 含有酯键药物的水溶液,在H+或OH-或广义酸碱的催化下,水解反应加速。特别在碱性溶液中,由于酯分子中氧的负电性比碳大,故酰基被极化,亲核性试剂OH-易于进攻酰基上的碳原子,而使酰-氧键断裂,生成醇和酸,酸与OH-反应,使反应进行完全。 • 盐酸普鲁卡因的水解可作为这类药物的代表,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与二乙胺基乙醇,此分解产物无明显的麻醉作用。

  23. 对乙酰水杨酸的水解过程曾作过详细的研究,在所研究的范围,有六个不同的降解途径,但仍然可用伪一级反应来处理。酯类水解,往往使溶液的pH下降,有些酯类药物灭菌后pH下降,即提示有水解可能。对乙酰水杨酸的水解过程曾作过详细的研究,在所研究的范围,有六个不同的降解途径,但仍然可用伪一级反应来处理。酯类水解,往往使溶液的pH下降,有些酯类药物灭菌后pH下降,即提示有水解可能。 内酯与酯一样,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开环。硝酸毛果芸香碱、华法林钠均有内酯结构,可以产生水解。

  24. (二)酰胺类药物的水解 • 酰胺类药物水解以后生成酸与胺。属这类的药物有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等药物。此外如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也属此类药物。 • 氯霉素在水中的分解主要是酰胺水解,生成氨基物与二氯乙酸。

  25. 在pH2~7范围内,pH对水解速度影响不大。在pH 6最稳定。在pH 2以下或8以上水解作用加速。而且在pH>8时还有脱氯的水解作用。氯霉素水溶液120C加热,氨基物可能进一步发生分解生成对硝基苯甲醇。水溶液对光敏感,在pH 5.4暴露于日光下,变成黄色沉淀。对光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进一步发生氧化、还原和缩合反应所致。

  26. 青霉素类药物的分子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内酰胺环,在H+或OH-影响下,很易裂环失效。如氨苄青霉素在酸、碱性溶液中,水解产物为氨苄青霉酰胺酸。青霉素类药物的分子中存在着不稳定的-内酰胺环,在H+或OH-影响下,很易裂环失效。如氨苄青霉素在酸、碱性溶液中,水解产物为氨苄青霉酰胺酸。 • 氨苄青霉素水溶液最稳定的pH为5.8。pH 6.6时,t1/2为39天。本品只宜制成固体剂型(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在临用前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输液,但10%葡萄糖注射液对本品有一定的影响,最好不要配合使用,若两者配合使用,也不宜超过1h。乳酸钠注射液对本品水解有显着的催化作用,二者不能配合[1]。

  27. (三)其它药物的水解 阿糖胞苷在酸性溶液中,脱氨水解为阿糖脲苷。在碱性溶液中,嘧啶环破裂,水解速度加快。 另外,如维生素B、地西泮、碘苷等药物的降解,主要也是水解作用。 本品在pH 6.9时最稳定,水溶液经稳定性预测t0.9约为11个月左右,常制成注射粉针剂使用。

  28. 二、氧化 氧化也是药物变质最常见的反应。失去电子为氧化。在有机化学中常把脱氢称氧化。药物氧化分解常是自动氧化。即在大气中氧的影响下进行缓慢的氧化过程。自氧化反应常为游离的链式反应,如以RH代表药物,一般链反应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 链开始形成: 第一步链开始形成 第二步 链传播: RO + O2  ROO

  29. 过氧化根ROO从有机物中夺取H形成氢过氧化物:过氧化根ROO从有机物中夺取H形成氢过氧化物: ROO + RH  ROOH + R金属离子能催化此传播过程。 第三步 为链反应终止期,游离基抑制剂X,或二个游离基结合形成一个非游离基,链反应终止:

  30. 氧化过程一般都比较复杂,有时一个药物,氧化、光化分解、水解等过程同时存在。 • 药物的氧化作用与化学结构有关,许多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药物氧化后,不仅效价损失,而且可能产生颜色或沉淀。有些药物即使被氧化极少量,亦会色泽变深或产生不良气味,严重影响药品的质量,甚至成为废品。

  31. (一)酚类药物 • 这类药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如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等。 左旋多巴氧化后形成有色物质,最后产物为黑色素。左旋多巴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症,拟定处方时应采取防止氧化的措施。肾上腺素的氧化与左旋多巴类似,先生成肾上腺素红,最后变成棕红色聚合物或黑色素。 • (二)烯醇类药物 维生素C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分子中含有烯醇基,极易氧化,氧化过程较为复杂。在有氧条件下,先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然后经水解为2、3二酮古罗糖酸,此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为草酸与L-丁糖酸。

  32. 在无氧条件下,发生脱水作用和水解作用生成呋喃甲醛和二氧化碳,由于H+的催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中脱水作用比碱性介质快,实验中证实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在无氧条件下,发生脱水作用和水解作用生成呋喃甲醛和二氧化碳,由于H+的催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中脱水作用比碱性介质快,实验中证实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33. (三)其它类药物 芳胺类如磺胺嘧啶钠。吡唑酮类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噻嗪类如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等。这些药物都易氧化,其中有些药物氧化过程极为复杂,常生成有色物质。含有碳-碳双键的药物如维生素A或D的氧化,是典型的游离基链式反应。易氧化药物要特别注意光、氧、金属离子对他们的影响,以保证产品质量。

  34. 三、其它反应 • (一)异构化 • 异构化一般分光学异构化(optical isomerization)和几何异构(geometric isomerization)二种。通常药物异构化后,生理活性降低甚至没有活性。 • 光学异构化光学异构化可分为外消旋化作用(racemization)和差向异构(epimerization)。左旋肾上腺素具有生理活性,外消旋以后,只有50%的活性。本品水溶液在pH 4左右产生外消旋化作用。肾上腺又是易氧化的药物,故还要从含量色泽等全面质量要求考虑,选择适宜的pH。左旋莨菪碱也可能外消旋化。外消旋化反应经动力学研究系一级反应。

  35. 差向异构化指具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基团发生异构化的现象。四环素在酸性条件下,在4位上碳原子出现差向异构形成4差向四环素。现在已经分离出差向异构四环素,治疗活性比四环素低。毛果芸香碱在碱性pH时,a-碳原子也存在差向异构化作用,生成异毛果芸香碱,为伪一级反应。麦角新碱也能差向异构化,生成活性较低的麦角袂春宁(ergometrinine)。 • 1.几何异构化 有些有机药物,反式异构体与顺式几何异构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别。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是全反式(all-trans)。在多种维生素制剂中,维生素A除了氧化外,还可异构化,在2, 6位形成顺式异构化,此种异构体的活性比全反式低。

  36. (二)聚合 • 聚合(polymerization)是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分子。 • 已经证明氨苄青霉素浓的水溶液在贮存过程中能发生聚合反应,一个分子的-内酰胺环裂开与另一个分子反应形成二聚物。此过程可继续下去形成高聚物。据报告这类聚合物能诱发氨苄青霉素产生过敏反应。甲醛聚合生成三聚甲醛,这是大家熟知的现象。 • 噻替派在水溶液中易聚合失效,以聚乙醇400为溶剂制成注射液,可避免聚合,使本品在一定时间内稳定。

  37. (三)脱羧 • 对氨基水杨酸钠在光、热、水分存在的条件下很易脱羧,生成间氨基酚,后者还可进一步氧化变色。 • 普鲁卡因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也可慢慢脱羧生成苯胺,苯胺在光线影响下氧化生成有色物质,这就是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变黄的原因。 • 碳酸氢钠注射液热压灭菌时产生二氧化碳,故溶液及安瓿空间均应通以二氧化碳。

  38. 第四节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 影响药物制剂分解的因素很多,从处方因素与外界因素两个方面来讨论。 • 一、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 制备任何一种制剂,首先要进行处方设计,因处方的组成对制剂稳定性影响很大。pH、广义的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某些辅料等因素,均可影响易于水解药物的稳定性。

  39. (一)pH的影响 • 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也叫专属酸碱催化(specific acid-base catalysis)或特殊酸碱催化,此类药物的水解速度,主要由pH决定。pH对速度常数K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 k = k0 + kH+ [H+] + kOH- [OH-] • (11-7) 式中,k0——参与反应的水分子的催化速度常数;kH+,kOH-——H+和OH-离子的催化速度常数。在pH很低时,主要是酸催化,则上式可表示为: lgk = lgkH+ pH (11-8)

  40. 以lgk对pH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1。设Kw为水的离子积即Kw=[H+][OH-],故在pH较高时得:以lgk对pH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1。设Kw为水的离子积即Kw=[H+][OH-],故在pH较高时得: • lgk = lgkOH- + lgKw + pH (11-9) • 以lgk对pH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1,在此范围内主要由OH-催化。这样,根据上述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反应速度常数与pH关系的图形,如图11-1。这样图形叫pH-速度图。在pH-速度曲线图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座标,即为最稳定pH,以pHm表示。

  41. lgk 图11-1 pH速度图

  42. pH-速度图有各种形状,一种是V型图,如图11-1。药物水解,典型的V型图是不多见的。硫酸阿托品、青霉素G在一定pH范围内的pH-速度图与V型相似。硫酸阿托品水溶液最稳定pH为3.7,因其kOH-比kH+大,故pHm出现在酸性一侧,本品0.05%、pH6.54的水溶液120C 30分钟分解3.4%,而在pH7.3磷酸缓冲液120C同样时间则分解达5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pH《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3.5~5.5,实际生产控制在4.0~4.5。青霉素G pHm为6.5,因kH+与kOH-相差不多。

  43. 某些药物的pH-速度图呈S型,如乙酰水杨酸水解pH-速度图,盐酸普鲁卡因pH速度图有一部分呈S型(如图11-2)。这是因为pH不同,普鲁卡因以不同的形式(即质子型和游离碱型)存在。 图11-2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图11-2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44. 令RCOOR代表普鲁卡因游离碱,RCOOR H+代表质子型普鲁卡因,则水解反应式可写成:

  45. 故动力学速度方程为: • 速度 = kH+[RCOORH+][H+]+k’ [RCOORH+] • + kOH-[RCOORH+][OH-]+kOH-[RCOOR][OH-] • (11-10) • 式中,kH+,kOH-——质子型普鲁卡因专属酸催化和碱催化二级速度常数;k——质子型普鲁卡因一级速度常数;kOH-——普鲁卡因游离碱专属碱催化二级速度常数。

  46. 根据上述速度方程,在pH2.5以下主要为质子型普鲁卡因的专属酸催化,而在pH5.5~8.5时,是质子型的碱催化。曲线S型部分是由普鲁卡因去质子作用而形成游离碱的结果。在pH12以上是游离碱的专属碱催化。如果在pH4,则上述动力方程可简化为根据上述速度方程,在pH2.5以下主要为质子型普鲁卡因的专属酸催化,而在pH5.5~8.5时,是质子型的碱催化。曲线S型部分是由普鲁卡因去质子作用而形成游离碱的结果。在pH12以上是游离碱的专属碱催化。如果在pH4,则上述动力方程可简化为 速度=k[RCOORH+] (11-11) • 可按一级反应处理。在其它pH范围,若用缓冲液控制其pH,也符合一级反应(伪一级反应)。这样对整个曲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47. pH值 5.0 5.5 6.0 6.5 7.0 t0.9/d 2800 900 280 90 28 • 盐酸普鲁卡因最稳定的pH为3.5左右,据研究本品水溶液t0.9与pH的关系如下表11-2。由此可见,pH对本品稳定性影响极大。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pH为3.5~5.0,实际生产一般控制在4.0~4.5。若pH=8,则37C时的t1/2仅为66.5小时。 表11-2 盐酸普鲁卡因pH与t0.9的关系(20C)

  48. 确定最稳定的pH是溶液型制剂处方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pHm可以通过下式计算 pHm = pKw lg (11-12) 一般是通过实验求得,方法如下:保持处方中其它成分不变,配制一系列不同pH的溶液,在较高温度(恒温,例如60C)下进行加速实验。求出各种pH溶液的速度常数(k),然后以lgk对pH作图,就可求出最稳定的pH。在较高恒温下所得到的pHm一般可适用于室温,不致产生很大误差。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最稳定的pH为9,就是用这种方法确定的。

  49. 一般药物的氧化作用,也受H+或OH-的催化,这是因为一些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依赖于pH值,对此可用醌与氢醌的例子说明. 根据Nernst方程 E=E0 + (11-1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