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DNA 的 复 制 DNA replication

DNA 的 复 制 DNA replication. 一、 DNA 复制假说. Watson 和 Crick 提出的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方式;. 全保留复制:亲代 DNA 分子完整的转移到子代中;. 散布式复制:亲代 DNA 片段分散在子代 DNA 分子中。. Meselson - Stahl 实验.

sve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DNA 的 复 制 DNA replic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DNA 的 复 制 DNA replication

  2. 一、DNA 复制假说 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方式; 全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完整的转移到子代中; 散布式复制:亲代DNA片段分散在子代DNA分子中。

  3. Meselson-Stahl实验 1958年, Meselson和Stahl首先将大肠杆菌在含重同位素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约十五代,使所有细菌都被15N标记。然后移至只含有轻同位素14N的培养基中同步培养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提取DNA,作CsCl密度梯度离心,观察DNA的位置。

  4. 混合 123 15N-DNA 14N-DNA

  5. 对15NDNA、14NDNA杂交分子经加热变性,对于变性前后的DNA分别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对15NDNA、14NDNA杂交分子经加热变性,对于变性前后的DNA分别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 结果变性前的杂交分子为一条中间密度带,变性后则分为两条区带,即重密度带(15NDNA)和低密度带(14NDNA)。

  6. *1963年Cairns用放射自显影方法阐明了大肠杆菌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且DNA是环状分子。*1963年Cairns用放射自显影方法阐明了大肠杆菌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且DNA是环状分子。 *1957年Taylor用3H脱氧胸苷的溶液标记蚕豆,证明了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也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的。 ●DNA分子是以半保留凡是进行复制,不管是原核还 是真核生物。

  7. 二、半保留复制 1、定义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8. 模板 • 原则 • 特点 • 亲代的DNA双链,每股链都可作为模板 • 按碱基配对原则指导新链的合成 • 合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碱基顺序与亲代分子完全一样 • 一条链来自于亲代的DNA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链 规律

  9. 亲代DNA 子代 子代 新合成 的链 半保留复制

  10. 2、DNA半保留复制的类型 1)线性双链: 双向、多重起始双向

  11. θ型双向 2) 环状DNA:θ型(双向、单向)、 D型、滚筒

  12. 滚筒复制

  13. φX174RF是一个合成单链病毒圆环的模板

  14. D型复制

  15. 1)底物:四种脱氧核糖核酸: 即dATP,dGTP,dCTP,dTTP 3、参与DNA复制的物质 2)模板: 亲代DNA链作为模板。 3)引物: RNA作为引物(primer) ;原核生物:通常为50~ 100个核苷酸、真核生物:约为10个核苷酸; 其顺序与其模板DNA的碱基顺序相配对

  16. 4)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 • 以dNTP为前体催化合成DNA • 需要模板和引物的存在 • 不能起始合成新的DNA链 • 催化dNTP加到生长中的DNA链的3’-OH末端 • 催化DNA合成的方向是5'→3'

  17. Kornberg酶(1956年) • 400个酶分子/每个细胞 • 单链多肽(109kD) • 大小二个片段(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 DNA聚合酶Ⅰ(DNA PolymeraseⅠ, PolⅠ) • DNA聚合酶有三种 • 具有多种酶活性的多功能酶 • 参与DNA复制的主要是polⅢ和polⅠ。 A原核生物聚合酶

  18. 5’ 3’ 外切酶 3’ 5’ 5’ 3’ 外切酶 聚合酶 N C 小片段 大片段( klenow片段) (常用的工具酶) 76kD 34kD

  19. 5‘-3’聚合活性: ♦模板; ♦3‘-OH末端引物; ♦ 方向从5’-3‘。

  20. 切除错配核苷酸 错配硷基 正确 核苷酸 复制方向 3´ 5´ 3´ 3´ 5´ DNA聚合酶Ⅰ的校对功能(3’-5’ 外切酶活性)

  21. 5’-3‘外切酶活性: ♦ 从5’-P端依次切除,可连续切除多个核苷酸; ♦ 只切配对的5’-P末端核苷酸; ♦ 既可切除脱氧核苷酸也可切除核苷酸; ♦ 对只有5’末端的切口也有活性。

  22. DNA聚合酶Ⅰ的5‘-3’外切酶活性和聚合活性同时作用可进行切口翻译,制造放射性探针。DNA聚合酶Ⅰ的5‘-3’外切酶活性和聚合活性同时作用可进行切口翻译,制造放射性探针。

  23. MW为120KD • 100个酶分子/每个细胞 • 聚合作用:只有DNApolⅠ的5% • 3’→5’外切酶活性 • 无5'→3'外切酶活性 • 对作用底物的选择性较强 • 不是复制的主要聚合酶 DNA聚合酶Ⅱ(DNA Polymerase Ⅱ, Pol Ⅱ)

  24. pol Ⅲ由十种共22个亚基组成 • α亚基具有5’→3’聚合DNA的酶活性 • 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的活性 • θ亚基具有促进ε亚基外切酶的活性 DNA聚合酶Ⅲ(DNA Polymerase Ⅲ, Pol Ⅲ)

  25. 在复制叉处为一二聚体 • 核心酶(core enzyme):α、ε、θ。α:聚合作用;ε:3’-5’外切;θ:与亚基结合有关; • γ、δ、δ’、χ、ψ提高反应速率和持续性; • β:使DNApol能结合在DNA上。β亚基结合于DNA时消耗ATP;如同一个夹子,使DNApolⅢ结合于DNA。 • τ:使两个DNApol单体形成二聚体,分别在复制叉的两个链上作用。

  26. B真核生物聚合酶 五种 • DNA聚合酶α • DNA聚合酶δ和PCNA • DNA聚合酶γ • DNA聚合酶β、ε 功能: • 参与随从链的合成 • 参与前导链的合成 • 参与线粒体DNA的合成 • 参与DNA的修复

  27. 真核细胞几种主要DNA聚合酶的性质 DNA聚合酶 α β γ δ ε 蛋白质分子量(KD > 250 36-38 160-300 170 256 细胞定位 核 核 线粒体 核 核 5’ →3’聚合酶 有 有 有 有 有 3’ →5’外切酶 无 无 有 有 有 引物酶 有 无 无 无 无

  28. 5)解链酶(unwinding enzyme/ helicase )

  29. 6) 引物酶(Primase) ♦本质: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 Ecoli:60kD,DnaG 编码 ♦ 引发体(primosome):引物酶+引发前体(蛋白 因子i、n、n”、dnaC、n’、dnaB)

  30. 3 DnaC Helicase(DnaB) primosome 3´ 5´ primase

  31. 蛋白因子i、n、n”与蛋白dnaC跟引物预合成有关;蛋白因子i、n、n”与蛋白dnaC跟引物预合成有关; • 蛋白因子n’和蛋白dnaB与识别复制起始点有关,并具有ATPase活性。

  32. 7)单链结合蛋白 • 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 • 能够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子 • 稳定单链DNA,不形成发夹结构 • 保护单链DNA,不受DNA水解酶作用 • 可重复使用,在滞后链上不断摆动,冈崎片段合成

  33. TOPO酶:切割DNA链,使其松弛后再连接。 不需ATP,切割双链DNA中的一链,使DNA松弛后, 连接切口。 ♦TOPOⅠ: 切割DNA双链,此时不需ATP;尔后由ATP供能,使DNA分子成负超螺旋再连接切口。 ♦TOPOⅡ: 8)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可使DNA拓扑异构体互变的酶。

  34. 功能:与DNA形成共价结合中间体,使DNA磷酸二酯 键断裂,形成DNAnick,DNA的一条链进行解 旋旋转改变DNA分子的拓扑结构。 参与复制、转录、重组。 ♦ 效应:可使DNA发生:连环化(catenate)、脱连环化 (decatenate)、打结(knot)、解结(unknot)。

  35. 拓扑异构酶Ⅰ:MW=100kD,单肽链,含3-4个Zn 作用: • 每次改变一个连环数; • 结合DNA,使该处溶解; • 形成酶-DNA复合物; • 切割双链中的一股,使DNA中的一股链穿越切割点; • 断裂单链连接

  36. 拓扑异构酶Ⅰ作用机理示意图

  37. 拓扑异构酶Ⅱ:又称旋转酶。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作用: • 使正超螺旋转化为负超螺旋。每次改变两个连接数。

  38. 拓扑异构酶Ⅱ的作用机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