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新聞採訪與寫作

新聞採訪與寫作. 第一單元 授課老師:高瑞坤. 新聞事業. 「新聞事業」是一個很廣泛的詞。近年來,由於傳撥摩體的快速發展,新聞事業涵蓋的層面越趨廣泛多元,所以新聞事業又被稱為「大眾媒體傳播媒介」( Mass Communication Media )或「大眾傳播事業」 (Mass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 新聞事業一詞,是指凡能把新聞和新聞評論介紹給大眾的一切事業機構而言。 以廣義的立場看「新聞事業」,則凡是能夠促使人類思想、意志、知識等訊息交流的媒介,都可以歸屬於新聞事業。. 一、新聞事業的演進.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聞採訪與寫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聞採訪與寫作 第一單元 授課老師:高瑞坤

  2. 新聞事業 「新聞事業」是一個很廣泛的詞。近年來,由於傳撥摩體的快速發展,新聞事業涵蓋的層面越趨廣泛多元,所以新聞事業又被稱為「大眾媒體傳播媒介」(Mass Communication Media)或「大眾傳播事業」(Mass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 。 新聞事業一詞,是指凡能把新聞和新聞評論介紹給大眾的一切事業機構而言。 以廣義的立場看「新聞事業」,則凡是能夠促使人類思想、意志、知識等訊息交流的媒介,都可以歸屬於新聞事業。

  3. 一、新聞事業的演進 依照新聞演進的過程,通常我們可以將新聞事業區分為: 「口述新聞」 、「手寫新聞」、「印刷新聞」、「電子新聞」 、「網路新聞」等五個時期。 (一) 「口述新聞」 時期 此新聞傳播實用功能是----兩人或一群人以語言建立和諧的關係, 藉以覓食、禦悔、避災,亦即基於營生之需要,而非如現代文明 人類的交談,具有多種複雜之意義。

  4. (二)「手寫新聞」時期 「手寫新聞」係產生文字發明以後,至今至少已有數千年之歷史。 文字發明之後,新聞傳播立即具備了持久性及廣達性,訊息的記 載也有了相當存真性。 (三)「印刷新聞」時期 印刷術以及活字版發明之後,新聞事業及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傳播 時效和發行數量都迅速提高,政府合了新聞事業擴張的要求。印刷 新聞亦稱傳統新聞,它是在文字印刷的條件下產生。故喻印刷術為 人類第一次科技革命,且為人類進步基本動力,誠不誣也。

  5. (四)「電子新聞」時期 正當傳新聞蓬勃發展,幾近高峰的時候,依然無法完全克服空間的 問題,換言之,亦即有其傳播上的死角;直到科學家們有幾項偉大 的發明,無意中引起傳播界的震撼,也為「電子新聞」創造了必要 的條件。一八九五年,無線電技術發明,電波傳訊克服了新聞傳播 時空的困難,新聞事業終於再一九二零年美國KDKA電台開播後, 步入電子新聞時期。一九四四年,以電子傳遞影像的黑白電視發明 成功,一九五三年彩色電視問世,使電子新聞兼具文字,聲音及影 像,結合三者於一體,更為多采多姿。 (五)「網路新聞」時期 新聞事業隨著科技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的進步神速,由於 電腦、電纜、通訊衛星及網際網路的發明應用,使新聞再起革命性 的轉變。

  6. 人類新聞演進過程,是從「口述新聞」時期至「手寫新聞」時期,進入「印刷新聞」時期,在躍入「電子新聞」時期,今日再借助電腦科技及網際網路的發展,進入「網路新聞」時期。 「口述新聞」時期是人類最初的原始的傳播時期。那時候,人類根本沒有文字,溝通意見、全靠口傳。有了文字之後就進入「手寫新聞」時期印刷術發明之後,藉著印刷品的傳播,人類進入「印刷新聞」時期。隨著印刷述的改良,至公元時九世紀初,近代以報紙為主的新聞傳播媒體發展完成。 「電子新聞」時期是人類再六十年內新發明的,不藉文字而藉空中電波傳撥的新聞,也就是廣播和電視。

  7. 電腦及網路的發明,使電子新聞如虎添翼,新時代的「網路新聞」使新聞的傳遞進入十倍速的時代,新聞媒體與閱聽人的互動關係更為繁密。 「網路新聞」彌補了「傳統新聞」的很多缺憾,也開括了多采多姿,無遠佛屆的新聞天地。

  8. 二、新聞事業的特性及功能 現代新聞事業分為「傳刷媒體」、 「電子媒體」以及新興的 「網路媒體」 。 第一節、印刷媒體 在人類有印刷之前,一切紀錄,都用手寫,後來才漸漸地用印刷來代替。 就新聞的傳播而言,不論是用手寫或印刷,都無非是藉文字之記載, 以傳播新聞。

  9. 一、報紙 • (一)中國之詩,春秋與邸報 中國古代最早的報紙雛形,應推《尚書》、《詩》與《春秋》三者。《尚書》內容,多為政事之報導,應為我國最古之新聞記載。  《詩》中之「風」,是由中央政府的採風官員,到各地觀察時,採集而來,從採集上,政府當局就可以了然於各地民情風俗如何,像「有女同車」、「出其東門」等表現淫靡等等。 宋王安石稱《春秋》為「斷爛朝報」,「朝報」是宋時「邸報」之別名, 「斷爛朝報」應該就是殘缺不全的政府公報的意思。 中國真正報紙的最古老的形式,唯「邸報」足以當之。邸報大底始於漢、唐。邸報是中外傳播史上最具歷史性之文字傳播制度,約起源於公元前200年。

  10. 韓翊久家居,一日夜將半,客扣門急,賀曰「員外除駕部郎中知制誥」,翊愕然曰,「誤矣」,客曰「邸報制誥缺人,中書兩進君名,不從又請之。」韓翊久家居,一日夜將半,客扣門急,賀曰「員外除駕部郎中知制誥」,翊愕然曰,「誤矣」,客曰「邸報制誥缺人,中書兩進君名,不從又請之。」 • 這是唐德宗年間的事,約當公元第八世紀之末。從這段記載看來,可能「邸報」一詞,已經被使用了很久,也許在唐之前,乃至晉魏東漢時代,就已有「邸報」之名,而無被記載的機會,或被記載,而亡失不存,也未可知。

  11. 小報是中國古代最重要之民間報紙制度。小報產生之因事-宋代內則黨爭紛擾,外有強敵壓境,社會一股新聞需求強烈,士大夫以至關心國事之太學生必賴小報了解時局,議論時政,於是而有小報之生。小報是中國古代最重要之民間報紙制度。小報產生之因事-宋代內則黨爭紛擾,外有強敵壓境,社會一股新聞需求強烈,士大夫以至關心國事之太學生必賴小報了解時局,議論時政,於是而有小報之生。 • 小報的內容是-「或是朝報未報之事,或是官員陳乞未曾實行之事」,以及「朝廷之差除,臺諫百官之章奏。」 • 宋代之小報,在我國傳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證明國民關心政治,表達意見,報紙乃不可缺少之制度。

  12. 至唐玄宗時代,雕版印刷的「開元雜報」出現,這無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報紙。即宋代「朝報」、「邸報」,仍為世界印刷新聞的先驅。至唐玄宗時代,雕版印刷的「開元雜報」出現,這無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報紙。即宋代「朝報」、「邸報」,仍為世界印刷新聞的先驅。 • 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年)畢昇發明活版印刷,從由蒙古人傳至歐洲,影響了歐洲印刷術的發明。

  13. (二)西方之紙草故事與新聞信 • 西方古代報紙之起源,似乎應自埃及開始探索。古埃及人的「紙草故事」,可能是公元四千年前就有了。所謂「紙草故事」,就是拿當地所產的一種寬葉草,當作紙用,把故事寫在上面,以便流傳。故事未必全有時間性,也未必全為真實故事,但其目的是在流傳,所以我們也不妨把它當作一種原始的報紙來看。 • 原來,古羅馬政府,習慣上都將其各種政令公告,貼在其大門前的布告欄內。這種政令公告,經人手寫,分行全國,變成了與我國邸報頗相類似的「新聞信」。

  14. 新聞信既是取材自政府的公告,政府的公告當然包羅萬象,如各種政令、征伐、法庭審判,以及貴族結婚、生子、怪異、災變,甚至體育活動等等都有,這一切都是新聞信的好材料。新聞信的寫寄,可能是一種私人的事業。新聞信既是取材自政府的公告,政府的公告當然包羅萬象,如各種政令、征伐、法庭審判,以及貴族結婚、生子、怪異、災變,甚至體育活動等等都有,這一切都是新聞信的好材料。新聞信的寫寄,可能是一種私人的事業。 • 中世紀的時候,新聞信繼續流行,在歐洲各大城市之間,傳達政治與商業新聞。其時,威尼斯為歐洲商業及交通的中心,威尼斯商人乃將各地政治及經濟的消息供應各國貴族、地主,以及金融界,其情形頗似現代暢行之專業新聞信。

  15. (三)近代報紙之起源 • 印刷術、活字版,以及紙的製造,雖為我們中國人所發明;但具有近代形式的報紙,卻是西方的產物。 • 英國最早的報紙-「信使報」,創立於1621年,以前是在荷蘭出版,多翻譯日爾曼各地的新聞小冊,在英國出版後,則又特別標明它刊登來自義大利、日爾曼、匈牙利、西班牙與法蘭西各地的新聞。 • 法國第一家報紙是-「公報」,創立於1631年,後來改名為「法蘭西公報」。 • 北美洲在1638年,就有第一部印刷機的裝設,但正式報紙的出現,卻在1690年。那依年的9月25日,本˙哈瑞斯發行了他的唯一一份的「公眾時務報」,因而成美國報紙的濫觴。

  16. (四)近代我國報紙之出現 • 我國近代報紙,大體源出於西方。也就是說,我們仿照西方人士的辦報方法來辦近代的報紙的。而且,最先再我國境內發行的一份近代報紙,又為西方人士所創辦。這個報紙就是戈公振先生在他的中國報學史中所稱述過的「察世俗每月統紀傳」。 • 以中文印刷的、最早的日報,為香港孖刺報的中文晚刊-「中外新聞」。此「中外新聞」,係於民國前54年,及1858年,由伍廷芳先生所提議創辦的。開始時為兩日刊,不久後,即正式改為日報。 • 在中國大陸上編印的,最早的中文日報為「上海新聞」,他於咸豐11年,即1861年1月所創立,為「字林西報」的中文版,開始時亦為兩日刊,後來才又改為日報。 • 正式發行的中文日報,則應首推「申報」。申報創立於同治11年,即1872年,為英人美查所有,其後由國人席子佩、史量才所接辦,且成為中國人之財產。

  17. 我國報紙自民國成立,以迄抗戰前後,皆有蓬勃發展。但自大陸變色,僅有南京中央日報於民國38年遷來臺灣,連同原有與在臺創刊之報紙,在報禁解除之前,共有日晚報31家。其中以中央日報歷史最為悠久,其餘重要報紙尚有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新生報、新聞報、經濟日報、大華晚報、民族晚報、自立晚報,以及英文中國日報等。我國報紙自民國成立,以迄抗戰前後,皆有蓬勃發展。但自大陸變色,僅有南京中央日報於民國38年遷來臺灣,連同原有與在臺創刊之報紙,在報禁解除之前,共有日晚報31家。其中以中央日報歷史最為悠久,其餘重要報紙尚有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新生報、新聞報、經濟日報、大華晚報、民族晚報、自立晚報,以及英文中國日報等。 • 儘管報紙的生存環境日益艱困,但傳播學者認為,報紙將會像收音機一樣,在面臨電視及電腦網路的嚴酷衝擊下,還是能以其獨有之特性打造出一條出路,只是報紙的改造及轉型是勢在必行,也是大勢所趨。

  18. 二、雜誌 • 雜誌與報紙之間,甚難劃一極清楚之界線。如以形式為區分,則凡裝訂成本者未必皆為雜誌;西班牙之報紙,大都為小型,看起來像一本一本的大期刊。如以出版日期之間隔為區分,則凡非每日發行之讀物,未必不是報紙;倫敦之「世界新聞」,即為每週發行之報紙。過去我國出版法,以六日刊以內之出版品為報紙,七日以上至三月內之出版品為雜誌,可能是一種不得已之劃分辦法。 • 如以某一出版品是否刊載新聞來作為衡量雜誌與報紙區分之主要依據,也許比較合理。因為,新聞具有時間性,凡屬報紙,都必須爭取時間,以免其所爭取之新聞,變為「明日黃花」,即每週出版一次,亦必以刊登最新之新聞為職志。

  19. (一)雜誌之源流 • 和近代報紙一樣,近代定期雜誌,亦大體源出於西方。世界最早之雜誌,應以1665年1月5日在巴黎創刊之「史萬雜錄」為其先驅。 • 「史萬雜錄」則是第一個單獨創立的一種書評雜誌。其主要目的,就是把當時在歐洲印行的重要書籍的藥典加以評介,並旁及名作家的生活和他們的參考書目,以及其他有關哲學、文學或科學的近況。這種最早期的雜誌,可以說是報紙的分枝,從此兩者分道揚鑣,各自發展。

  20. 在日爾曼地區,最早的Acta Eruditorum 雜誌,是一種拉丁文期刊,它自1682年開始在來布尼茲出現。 • 我們在17世紀的歐洲大陸上,發現有以刊載書評為主或其他學術性論文的雜誌出現;在18世紀的英國,我們卻又能看見一種「定期小品文」的流行。這種小品文對於英國的文學與新聞學都有很大的貢獻。因為它是第一個企圖以文藝的筆法,來表達社會公意的工具。而且這個工具,也被用得相當成功。

  21. 美國最早的雜誌,應為布來德福於1741年1月所創辦的「美國雜誌」。班哲明˙佛蘭克林的「普通雜誌」雖也標明是於1741年1月創刊,但卻比前者遲問世三天。這兩個雜誌都很短命,前者只維持了三個月,後者長了一倍,也只有六個月。至其內容、印刷各方面,也都很平常,只得讓它們的後繼者,尤其今日在發行中的美國許多雜誌去專美了。美國最早的雜誌,應為布來德福於1741年1月所創辦的「美國雜誌」。班哲明˙佛蘭克林的「普通雜誌」雖也標明是於1741年1月創刊,但卻比前者遲問世三天。這兩個雜誌都很短命,前者只維持了三個月,後者長了一倍,也只有六個月。至其內容、印刷各方面,也都很平常,只得讓它們的後繼者,尤其今日在發行中的美國許多雜誌去專美了。

  22. (二)我國的早期雜誌 • 我國最早的雜誌,你如說是「察世俗每月統紀傳」,那也沒有人能提出異議,因為這一出版品,實在也談不上有多少新聞,而它的本名也就叫做「雜誌」。 • 民國成立後,有影響力的雜誌不斷地出現,如民國元年九月創刊的「獨立週報」(上海),十二月創刊的「庸言」(天津),四年九月創刊的「新青年」(上海),十一月創刊的「清華學報」(北平)等。這些雜誌以及它們的後繼者,亦漸漸地成為報紙以外的最重要的流行讀物。

  23. 根據行政院新聞局統計,我國現行雜誌截制九十一年十月底止,共計登記有8140家,其中公開銷售發行700種,其特色如下:根據行政院新聞局統計,我國現行雜誌截制九十一年十月底止,共計登記有8140家,其中公開銷售發行700種,其特色如下: • (一)多元化      由於市場區隔,內容大幅改變,消費、女性及生活娛樂等專業休閒雜誌尤其受讀者喜愛。 • (二)國際化      某些雜誌已在資金、編採、內容、廣告及發行等方面與國外雜誌集團進行雙向交流。   (三)集團化      本土雜誌受到市場國際化影響,積極開拓分眾市場,朝集團化的方向發展,以擴大市場競爭力。   (四)科技化      雜誌線上出版,以是時代趨勢,並擴展到網際網路,媒體間之界線日趨模糊。

  24. (五)媒體經營電子化       許多雜誌另闢電子版,可連結網際網路及電視,以提供讀者另一種閱讀及視覺享受。   近年來,雜誌內容、雜誌市場及讀者口味均產生重大變化,固然有不少雜誌停刊,但新興雜誌也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上市,其中尤以資訊雜誌儼然成為主流雜誌,在雜誌市場中領導風騷。

  25. 第二節、電子媒體 • 人類在無線電發明之後,電子新聞開始大放異彩,新聞事業呈現一番新面貌。 • 一、廣播     自從1895年義人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之後,都相繼起而研究。1902年,無線電橫越大西洋成功,於是用無線電作為傳播工具之研究,乃又受到更大之鼓勵。 美國第一個無線電節目,於1906年自馬薩諸塞州的布蘭特拉克一個試驗電台發出。在半徑數百英里以內的聽眾,都可以藉著一種簡單的收音機聽到它們。

  26. 繼菲氏之後,福雷斯特於1908年在巴黎鐵塔有一次很成功的無線電廣播表演。到1910年,福氏又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裝設一個五百瓦的發射臺,從事節目的廣播。繼菲氏之後,福雷斯特於1908年在巴黎鐵塔有一次很成功的無線電廣播表演。到1910年,福氏又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裝設一個五百瓦的發射臺,從事節目的廣播。 • 至KDKA建立後之次年,即1921年,全美已有8家電臺之多。它們的建立與發展,至少有兩項動力,一為廣告之收益,一為製售收音機,可營巨利。至目前為止,散在全美各地的獨立電臺,已不計其數,其中最著名而又有全國廣播網之大廣播公司,約有國家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等。各公司除無限電廣播外,也都兼營電視。

  27. 我國之無線電廣播事業,也像報紙和雜誌一樣,最先為外人所創辦。民國十一年,即1922年,有美商亞斯本在上海設立中國無線電公司,建立廣播電臺,試播商業節目,但不久即因效果不佳而停辦。我國之無線電廣播事業,也像報紙和雜誌一樣,最先為外人所創辦。民國十一年,即1922年,有美商亞斯本在上海設立中國無線電公司,建立廣播電臺,試播商業節目,但不久即因效果不佳而停辦。 • 民國十七年,中央廣播電台在南京建立,於是年八月一日正式開播,由蔣總司令首先播音致詞,繼由陳果夫、戴季陶演講。 • 民國二十一年,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成立,三十五年又改組為中國廣播公司,其所屬電臺,已有四十一座之多。來臺後,我國電臺,除中廣外,尚有軍中、正聲、臺灣等多家。 • 國內廣播電台早期原有33家,政府自民國八十二年起開放電台申設,截至九十一年十月底止,合法存在之廣播電臺家數為174家,其中正式營運的約有130家。 • 各電臺為求生存,往往透過系統聯播聯營或策略聯盟方式擴大其收聽範圍,並採取「類型電臺」經營方式,針對不同聽眾的需求將節目予以區隔,使得節目內容更多元化。

  28. 二、電視 • 電視的基本原理,雖然在上世紀末就已經被奠立起來,但在福雷斯特於1907年發明了熱電放大器之後,它才真正走上了實用之途。 • 在1910年至30年間,研究人員曾經做了很多工作,也做了很多改進,最成功的實驗表演,是在20年代由馬爾德與堅肯斯分別在英國與美國舉行的,尤以1926年巴爾德的實驗最為著名。但是這些實驗,還只能映出黑影,真正由網線構成的人影,則是在20年代快要結束之前,由一批研究者如亞歷山大生等人所發行。

  29. 我國電視媒體發展時間已逾四十年的歷史,目前國內電視依其頻道及電訊傳送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大類別:我國電視媒體發展時間已逾四十年的歷史,目前國內電視依其頻道及電訊傳送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大類別: • (一)無線電視      我國首家無線電視臺-臺灣電視公司係於民國五十一年成立,其後中視、華視於民國五十八年、六十年相繼成立,民視則於八十六年六月十一日開播,成為我國第四家無線電視臺;另收電視台於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一日成立,俾對提共開放的公共領域、提高本土電視節目製作水準、服務弱勢族群的需要有所助益。 • (二)有線電視      政府於民國八十二年十月起開放有電視籌設申請,共計有229件申設案,分六梯次進行審議,計發出有線電視籌設許可證156家。由於科技發展,直播衛星興起,加以數位技術頻道壓縮技術、多媒體的運用日益廣泛,使頻道數目大量增加,更提升資料傳送的容量與品質,滿足社會民眾對電視節目多元化與專業化的需求。

  30. (三)衛星廣播電視      我國有線電視業者為了滿足觀眾多元選擇的需求,多數節目皆經由衛星頻道供應。目前衛星頻道繁多,節目多元化,使台灣地區民眾能迅速接受各類資訊、對社會之進步、開放頗有助益。尤其八十八年一月十五日立法院通過「衛星廣播電視法」將強化有限產業的管理機制,也顯示直播衛星事業時代的來臨,更提升我國電子媒體產業之競爭力。

  31. 三、通訊社 • 中央通訊社於民國十三年四月一日創立於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播遷臺北,民昨六十二年四月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並再民國八時四年超越歷史轉折點,於十二月二十九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賦予國家通訊社法源,民國八十五年一月十七日由總統明令公佈實施,並成立財團法人中央通訊社,國家通訊社法律地位於茲底定,成為由全國大眾傳播媒體和海外華僑報業所共有、共享、卻是獨立經營的財團法人。 • 民國七十九年,中央社實施發稿電腦化,是中華民國新聞界最早利用電腦網路收發新聞的機構。此一深具遠見的計畫,立刻促使臺灣各個媒體相繼跟進,在資訊傳遞中,與時俱進,向資訊高速公路進軍。

  32. 中央社每日為國內新聞界、海外僑報及國際媒體提供以下的新聞服務:中央社每日為國內新聞界、海外僑報及國際媒體提供以下的新聞服務: • (一)國內新聞服務:每日對國內各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供應國內外中文新聞,約23萬字。對企業界提供30萬字商情新聞。八十三年元月,中央社增加語音新聞及網路即時文字新聞,對金融股市與海內外網站供稿。 • (二)國外新聞服務:每日對全國100家以上僑報供應中文新聞及特稿,讓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了解過去24小時之中,中華民國、中國大陸及國際重要的新聞資訊。 • (三)國際新聞服務:對國內外媒體供應英文新聞,並對拉丁美洲供應西班牙文新聞。 • (四)八十五年四月起,中央社架設網站,並把每日採發的即時新聞,包括中文新聞、英文新聞、西班牙文新聞及新聞照片等,掛上網際網路,讓國內外都能上網查看中央社最新消息。 • (五)為因應時代變遷,與世界同步發展,中央社於民國八十三年及民國八十四年先後成立商情新聞部與民意調查部。商情部提供全球商情新聞,民調部則針對重大問題辦理民意調查,並接受政府及民間委託民調案。

  33. 第三節、網路媒體 • 由於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加上www(全球資訊網)的普及,寬頻時代的來臨,造成網路媒體的產生,這種e世代的新興媒體現在已大行其道,塑造成網路世紀的來臨。 • 國內新聞媒體無論是印刷媒體或電子媒體,有鑑於網路媒體所掀起的資訊傳播革命來勢洶洶,紛紛於四、五年前成立網際網路事業部,開始積極投入網際網路的發展。 • 聯合報於八十八年六月一日成立網際網路事業部,九月十四日成立聯合新聞網後,推出「人力資源網站」,頗有與中時「人力勞務網」分庭抗禮之勢,足見平面媒體的戰火,已慢慢延燒到網際網路。 • 民國八十九年二月,雖稱國內第一家「網路原生報」-「明日報」創刊,這是一份完全透過電腦網路上線瀏覽的電子報,也是沒有油墨、紙張的報紙,該報分八個新聞中心,十七個分版,每天提供一千則新聞,每天發送三次電子新聞信。

  34. 第四節、新聞事業之相互關係 • 一、報紙與雜誌     有些具有新聞性的文字,在新聞性雜誌上是好材料,在報紙上亦然。事實上,許多在雜誌上登過的東西,報紙還會轉載,即使要出錢購買版權,也不在乎。這就表示報紙也在經常注意雜誌上所注意的材料,如果他能搶先得到,自然就不在話下,否則只好轉載,已收桑榆之效。     報紙能和新聞性雜誌競爭具有新聞性的背景題材。新聞性雜誌卻很少與報紙競爭新聞報導。除非它能得到一項獨家新聞,而又能把這新聞掌握至它出版的時間,它是無法在這方面有太多的表現的。     歐美報紙平日多有數輯,即除正輯外,還有商業、財政、地產、婦女等等。

  35. 報紙雜誌化是好是壞,是一個很難答覆的問題。作者認為報紙到底是報紙,而不是雜誌或書籍。他最基本的任務是報導和解釋新聞。如果他因為雜誌化而影響他的基本任務,那是不合宜的。報紙雜誌化是好是壞,是一個很難答覆的問題。作者認為報紙到底是報紙,而不是雜誌或書籍。他最基本的任務是報導和解釋新聞。如果他因為雜誌化而影響他的基本任務,那是不合宜的。 目前報紙的篇幅版面並沒有法令限制,在出版法廢止後,雜誌的出版發行更為自由開放,一般報紙仍以新聞事件的報導為主,偶爾有新聞專題的大篇幅報導出現,但還不至於報紙雜誌化,偶爾有報紙以夾報方式附帶發行週報,或另外發行週刊雜誌,但與報紙已有所區隔。 至於雜誌有不少新聞週刊發行,但多半側重在新聞事件的背景追蹤及深入報導,或做專題性的分析,與一般報紙的形式及內容明顯不同。

  36. 二、報紙、廣播、電視 • 報紙、廣播與電視,可以說是所有新聞事業中最主要的三項,它們也正分別代表了印刷與電子媒體二種新聞傳播方式。 • 廣播新聞,較報紙為快,其新聞以外之節目,亦多較報紙動人,但仍不如電視之有聲,而又有色,其能吸引公眾之注意力者,自然更強且大。 • 任何傳播工具,只要它能吸引公眾注意力,就能爭取大量的廣告。 • 當然,報紙亦有其優於電視之點,如: • (一)報紙的新聞報導,雖不若廣播傳聲之迅速,與電視除傳聲迅速外,更能有形而又有色,但廣播與電視報導,稍縱即逝,令人無法捉摸,不像報紙是一項紀錄,可以保存至任何時間,以被稽考。 • (二)廣播與電視之報導,都是一項大綱,不能及於細節,不像報紙可以把一件事物原原本本的報導出來,許多廣播聽眾或電視觀眾於收完廣播或電視新聞之後,還要找報紙來看就是這個道理。

  37. (三)報紙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早晨可以讀,晚上也可以讀,在家裡可以讀,出外旅行時亦可以讀,較不受時空限制。近年來有隨身聽式的收音機及電視問世,讓廣播及電視亦可隨時隨地收聽、收視。但就方便性而言,仍以報紙居首。(三)報紙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早晨可以讀,晚上也可以讀,在家裡可以讀,出外旅行時亦可以讀,較不受時空限制。近年來有隨身聽式的收音機及電視問世,讓廣播及電視亦可隨時隨地收聽、收視。但就方便性而言,仍以報紙居首。 • (四)在同一個周率或停到上,你不能有所選擇,而只能接收一個節目,如果你不樂意這項節目,你就得改換週率或頻道。報紙卻不然,在同一份報紙上,你可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就是說,你可以根據你的了解程度,與興趣之所嚮,讀你所要讀的東西,而絕無任何強迫性。 • (五)聲音或畫面,固然能引人入勝,但一篇寫作優美的報導,也會令人再閱讀時感覺到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有時會餘味無窮,甚至令人在心裡或喉頭裡默念不已。

  38. (六)報紙上也可以做形象的報導,雖然它不是活動的,但他卻可以攝取期「高峰行動」來作重點報導。這種「高峰行動」,一經照相機一照,就不會逃走,而可以一看再看。報紙上許多好鏡頭可以被人剪下來,貼在簿子裡,或懸掛在牆上隨時可閱讀。收音機的聲音、電視的畫面固然也可錄音、錄影保存,但要重聽或重看,則不若報紙方便。(六)報紙上也可以做形象的報導,雖然它不是活動的,但他卻可以攝取期「高峰行動」來作重點報導。這種「高峰行動」,一經照相機一照,就不會逃走,而可以一看再看。報紙上許多好鏡頭可以被人剪下來,貼在簿子裡,或懸掛在牆上隨時可閱讀。收音機的聲音、電視的畫面固然也可錄音、錄影保存,但要重聽或重看,則不若報紙方便。

  39. 三、廣播與電視 • 當電視初問世之後,美國許多廣播界人士都預感到廣播將無法與電視競爭,但由於下述四項理由,廣播也並未被電視所打倒,那就是: • (一)廣播的成本較低,一個小電臺,只要幾個人就可以維繫工作,節目也很有伸縮性,所以它很容易維持。 • (二)廣播的收聽不影響工作,所以它不愁沒有聽眾,有聽眾它就會有相當的廣告收入。 • (三)電視的廣告太貴,許多小廠家多樂於將他的廣告預算用到廣播上,所以報紙因電視的問世而感受到威脅,廣播卻因電視的問世而受益。

  40. 四、網路新聞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 (一)電讀、電子郵件 • 根據國際傳播學會的解釋:「電讀」是利用電子技術將文字與數字的資料發送到遠處,而呈現再螢光幕的一種系統。簡言之,「電讀」是播映供人閱「讀」的文辭。現在透過網路的傳送,可稱之為電子郵件。 • 「電讀」或「電子郵件」之所以成為一種革命性的傳播新媒介,是由於它具有下列的特點: • 1.「電讀」使傳統的單線道傳播成為雙線道傳播     「電讀」使傳統單線道傳撥成為雙線道傳播,在技術上完備的「電讀」是一種有來有往的雙線道傳播,它類似電話和電報,訊息再送出者和收受者之間往返。 • 2. 「電讀」使閱聽人得以控制傳播的內容      「電讀」使閱聽人的以控制每壹次傳播的內容。 「電讀」系統不只是播出資料,同時也收集、處里、儲藏、並為讀者調閱資料

  41. 3. 「電讀」使閱聽人得以控制收受傳播的時間      「電讀」的閱聽人如想知道國家大事的最近演變,它可隨時打開「電讀機」,按鈕閱讀三、五分鐘前的新聞演變的報導,而不必等待晚間七點半鐘的電視新聞。 • (二)電纜電視 • 1.這是一種雙向傳播,改變大眾傳播單向傳播的傳統局面,因為每一電纜具有大批的電訊通道。 • 2.在這新的傳播系統中,觀眾是主動的,它可以自行決定時間,自行「點」看自己想看的節目。 • 3.新系統不必以「大眾」為對象,發射臺可以同時用不用的通道,送出不同的節目,顧到許多特殊興趣的集團,也可成為社區中的「小眾媒介」,或電子化的社區服務中心,協助社區的健全發展。

  42. (三)通訊衛星的直接廣播 • 直接廣播是太空傳播的最後型態。此時的太空傳播衛星,將用原子能發電,電力須在三千瓦特以上。如此,衛星即可將電訊或影像直接送入家庭,不再需要衛星地面接受站,也不需要特殊的接受機,只要擁有新設計的適合人造通訊衛星轉播節目的電視機,就可以直接接收任何人造通訊衛星所播出的節目。 • (四)網際網路傳播  在全球資訊網(www)建立後,網際網路的傳播網已然全面展開,全球人口都已籠罩在網路的勢力範圍,由於網際網路結合電讀、通訊衛星、電纜電視及電腦科技之大全,人們只要手握一個輕巧的滑鼠,即可悠游於浩瀚的網路世界中;網路新聞擁有十倍速的絕對快速的時間優勢,加上集聲光影像的三度空間於一身,遠非傳統媒體所可比擬,故其對人類的生活型態將造成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未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只會更為快速,人類對他的依存度也越來越高。

  43. 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