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 家庭农场 ” 的经济学逻辑

“ 家庭农场 ” 的经济学逻辑. 一、选题背景. 1. 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社,到 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工业化背景下的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经营,到今天经营规模为 200亩左右的家 庭农场,可谓回环曲折,代价沉重。. 2 . 2011 年城镇化率达51.27%,首次过半. 3 . 地方政府推动工商企业下乡流转土地,种植 粮食,但在实践中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家庭农场 ” 的经济学逻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家庭农场”的经济学逻辑

  2. 一、选题背景 1. 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合作社,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工业化背景下的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经营,到今天经营规模为200亩左右的家庭农场,可谓回环曲折,代价沉重。

  3. 2. 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首次过半

  4. 3. 地方政府推动工商企业下乡流转土地,种植 粮食,但在实践中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为了实现政府的规模经营目标,当地政府出台了各项针对工商企业的奖补措施。大户每亩每年可以获得60元的奖励、10元的柴油补贴、10元的中央财政补贴。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的大户,还可以获得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但三年的实践下来,绝大多数工商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 学.科.网

  5. 4. 武汉市试点 从2011年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99家,并下发《2011年家庭农场项目指南》,扶持资金354.7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获得财政补贴3.58万元。2012年该市发展家庭农场68个,安排扶持资金210万元。

  6. 5. 认识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7. 二、材料组织 2008年开始,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场地方政府推动工商企业下乡流转土地的热潮。各地政府在竞相攀比中,将大量工商资本吸引到农村经营土地。新华社的报道称,到2012年6月底,流入到工商企业的耕地面积达2500万亩,比2009年底增长了84.6%。 在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并主推它的发展模式。在城镇化背景中,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农民工,谁来种地?土地制度如何改?土地如何流转?成为决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8. 学.科.网 承包土地的安徽巢湖人的出现,解救了陷入水深火热的工商企业。他们经营的规模都不大,约在200亩左右,正是1号文件所说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能赚钱,关键在于他们规模适当、雇工较少,这些职业农民有较为熟悉的水稻种植技术,其产量高于工商企业甚至高于大多数的小农。 为了实现政府的规模经营目标,当地政府出台了各项针对大户的奖补措施。大户每亩每年可以获得60元的奖励、10元的柴油补贴、10元的中央财政补贴。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的大户,还可以获得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但由于这些工商企业技术有限,加之劳动力成本增加,更对于大面积的土地耕作乏力,出现大面积亏损。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家庭农场”获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9. 三、命题思路 本题以城镇化为背景,以“家庭农场”为话题,主要考查资源配置的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 学.科.网

  10. 四、试题分析 分析“家庭农场”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中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 “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并主推它的发展模式。明确“家庭农场”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既政府的宏观调控,包括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另外从工商企业的失败到“家庭农场”的成功说明家庭农场适应了市场的需求,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同时,作为企业的工商企业没有确立正确的经营策略,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而“家庭农场”立足实际,不盲目追求大面积、大利润,取得了成功。 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首次过半,农业人口、农村土地相应减少,在此背景下,土地谁来耕种?粮食安全如何保证?成为迫切问题。本题设问让学生围绕“家庭农场”的成功进行归因论证和开放性探究,考查学生的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11. 分析“家庭农场”成功的意义可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来思考,从理论层面,它的成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扩大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价格;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顺产业结构;有利于探索出更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制度模式,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从现实层面,它的成功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提高耕地有效利用率,提高生产力。 学.科.网

  12. 五、参考答案 “家庭农场”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 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到重要作用,“家庭农场”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鼓励迈出重要一步。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规模适当、雇工较少,优于具有较大资金规模的工商业企业,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要求。 • 家庭农场确立了较为合理的经营策略,适当规模的种植面积、较少的雇工较少了其生产成本。

  13. “家庭农场”能获得成功的现实意义: •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落实科学发展观。 • 有利于扩大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价格。 • 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理顺产业结构。 • 有利于探索出更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制度模式,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 • 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综合国力。 • 有利于提高耕地有效利用率,提高生产力。 学.科.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