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基础写作 (1)

基础写作 (1).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分校辅导教师:李兴伟 电子邮箱: nklxw7055@126.com. 绪言. 第一节 基础写作课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 写作课的性质 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 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 加强思想修养 二 积累生活经验 三 扩展知识 四 学习语言 五 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 作文过程 第一节 写前的准备. 一 感发和发现 二 确定写作目的 三 选取材料 四 形成构想 五 编写提纲. 第二节 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tatum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基础写作 (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础写作(1)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分校辅导教师:李兴伟 电子邮箱:nklxw7055@126.com

  2. 绪言 第一节 基础写作课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3. 第二节 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 一 加强思想修养 • 二 积累生活经验 • 三 扩展知识 • 四 学习语言 • 五 磨练写作技巧

  4. 第一章 作文过程 第一节 写前的准备 • 一 感发和发现 • 二 确定写作目的 • 三 选取材料 • 四 形成构想 • 五 编写提纲

  5. 第二节 起草 •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 四、初稿一气呵成

  6. 第三节 修改定稿 •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 二、改好表现形式 • 三、用原稿纸誊清

  7. 第二章 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 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8. 第二节 确定主题 •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 三、主题的限定

  9. 第三节 明确读者 •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10. 第四节 发 想 • 一、发想的一般过程 • 二、创意的整合

  11. 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第一节 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 一、材料 • 二、素材、题材 • 三、资料

  12. 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 一、材料的出处 • 二、材料的获取 • 三、材料的积累

  13.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 一、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 二、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 成的基础 • 三、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 主题的支柱

  14.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 一、材料要确实 • 二、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 三、材料要有魅力 • 四、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15.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第一节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 一、列举 • 二、自然的顺序 • 三、对应联系的顺序 • 四、叙议结合的顺序 • 五、阐述的顺序 • 六、论述的基本顺序 • 七、容易了解的顺序 • 八、增强印象的顺序 • 九、习惯的顺序 •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16. 第二节 编写提纲 • 一、编写提纲的意义 • 二、编写提纲的方法

  17. 第五章 构 段 第一节 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 一、段 • 二、自然段、意义段 • 三、兼意段、单意段

  18. 第二节 构段的要求 • 一、统一 • 二、完整 • 三、有序 • 四、融为一体 • 五、长短适度

  19. 第三节 段旨及其展开 • 一、段旨的明与隐 • 二、段旨的展开

  20. 第四节 段中句子连接关系的基本类型 • 一、并列关系 • 二、承接关系 • 三、递进关系 • 四、选择关系 • 五、转折关系 • 六、因果关系 • 七、条件关系 • 八、目的关系

  21. 第五节 开头段与结尾段 • 一、开头段 • 二、结尾段

  22. 第六节 段的衔接 • 一、从内容方面看 • 二、从形式方面看 • 三、从技巧方面看 • 四、文章的照应

  23. 第七节 段的变化 • 一、开阖 • 二、抑扬 • 三、层迭 • 四、疏密 • 五、虚实 • 六、宾主 • 七、擒纵 • 八、正反

  24. 第八节 段的侧重 • 一、以位置表示侧重 • 二、以笔墨的轻重表示侧重 • 三、以反复申说表示侧重 • 四、以提行、分段表示侧重 • 五、以交代、照应表示侧重

  25. 第六章 造 句第一节 清晰明确 • 一、正确 • 二、清晰 • 三、合情合理

  26. 第二节 重点突出 • 一、明确突出重点的方向 • 二、通过特殊句式强调 • 三、观点鲜明地强调 • 四、形象化地强调

  27. 第三节 通顺流畅 • 一、文气贯通 • 二、文意缜密 • 三、结构顺当 • 四、简洁精练

  28. 第四节 富于变化 • 一、动静变化 • 二、虚实变化 • 三、详略变化 • 四、句式变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