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492 Views
主题二:学习的基本理论. 1 . 宗旨 建构关于学习理论基本知识的框架。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说,合适的学习理论不能象医生的处方那样告诉我们怎样进行教学。但是,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最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这些原理是简要地用中介的心理过程和因果关系的词语陈述的。再者,借助合适的学习理论,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学与教情景中重要因素的方法。. 2 、学习的目标. 1 ) 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 2 ) 重点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 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学习理论,用它来解释你成功学习的经验,形成你自己的学习观。. 3 、学习内容.
E N D
主题二:学习的基本理论 1. 宗旨 建构关于学习理论基本知识的框架。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说,合适的学习理论不能象医生的处方那样告诉我们怎样进行教学。但是,它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最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这些原理是简要地用中介的心理过程和因果关系的词语陈述的。再者,借助合适的学习理论,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学与教情景中重要因素的方法。
2、学习的目标 1) 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 2) 重点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 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学习理论,用它来解释你成功学习的经验,形成你自己的学习观。
3、学习内容 1)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学习过程 • 做:列举一到两个你自己最成功的学习(教学)活动(方法),并用文字把这个学习过程仔细地描述出来(学习的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结果状态)。 • 列举一到两个你自己最失败的学习(教学)活动(方法),并用文字把这个学习过程仔细地描述出来(学习的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结果状态)
反 思 • 仔细思考一下,在这两类学习过程中,哪些是导致你成功的因素(主客观)?哪些是导致你失败的因素?为什么?
学 习 1)阅读提供的学习材料(主要的学习理论),与邻座讨论并用铅笔填写下表: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 在过去的20世纪,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60年代后,认知主义的观点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而到了20世纪末,建构主义成为学习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 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学到什么,怎么学习的都是环境刺激决定的。当环境刺激与个体的行为反应的联系巩固下来,相应的行为习惯就形成了,这就是学习。在众多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中,斯金纳和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影响最大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两种,像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叫应答性行为,而书写、讨论、演讲等具有自发性的行为是操作性行为。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个体完全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到新的行为反应。强化也不是增强了行为出现的频率,而是为个体提供了信息或诱因,使他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班杜拉相信观察是最基本的学习过程。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学习,并不需要出了车祸才知道要遵守交通规则,也没必要因为偷窃被惩罚了才懂得这是违法的行为。孩子不会游泳,但通过观察模仿他人也可以学会游泳;初上讲台的新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观察优秀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行为来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反应习惯。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制约于自身的内部心理机制的差异。当代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所代表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以及加涅所代表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学生的认知学习就是获得知识结构的过程。①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类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三基。主要的不同在于,基本结构不仅指一般原理的学习,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何去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呢?布鲁纳认为应采用发现的方式学习,所谓发现是指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②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是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自行去发现材料的意义,从而自主地获得基本原理或规则 。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 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强调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即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接受学习才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主要是把教师讲授的内容整合进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以便将来能够提取或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两个条件就是:第一,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应该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或靠机械背诵的。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
折中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 • 托尔曼(E.C.Tolman)作为整体性行为主义者,接受了格式塔学习观的观念。他对S-R联结说的解释不满,首先提出了中间变量的概念。他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动物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它们学习的实质是脑内形成了认知地图(即认知结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者的共同信仰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 。人本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他是怎样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知觉世界的。因此,他们非常重视一个人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方式。 由此,人本主义者认为:“行为与学习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他对自己看法的结果”(Combs,1962)。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即成为(becoming);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思想被认为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
对教学的启示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 在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重要作用 强调教学中多向社会中和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建构的重要性,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学习可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的不同层次。 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学习需要走向“思维中的具体”。 重视活动性学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与教学 • 一、认知灵活性理论极其随机通达教学 • 一方面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 • 随机通达教学: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 自上而下的展开教学进程:呈现整体性的教学任务---学生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的子任务---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 • 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知识是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开始或进入。即教师既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给一个规则入手。
三、 情 景 性 教 学 • 教学首先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其次,教学的过程应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教师并不是将准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的问题解决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给以指导;最后.情景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或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景化的评估。(知识观)
四、支 架 式 教 学 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即是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包括: • 预热---探索---独立探索(教师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新的假设所推翻、所取代。人类的知识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就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最可靠的解释。对知识的应用,认知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普遍性,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应用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境。人们面临现实问题时,不可能仅靠提取已有的知识就能解决好问题,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对已有知识进行改组、重建和创造。知识的高度主观性和情境性决定了学习是终生的活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猜测、质疑、检验和批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认知主义把学生看成是信息的主动吸纳者,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并不是一个经验的无产者,而是能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起新的意义,从而充实丰富和改造了自己的知识经验,他们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而是在已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去形成新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而是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学生观更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探索性,确保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落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观 认知主义更多地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而建构主义更愿意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创设良好的、情境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在其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学习;组织学生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实际工作者进行广泛的交流,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有力的社会性支持。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师显然不是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具有挑战性的新职责。
应 用 将你认为最能解释你成功学习(教学)经验或活动的学习理论,并把它写在大白纸上。与选择和你相同理论的人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A、用这种学习理论解释你成功的学习活动,并分析它的优点和长处及适宜的学习情景。 B、用这种学习理论解释你失败的学习活动,并分析它的不足和局限性及不适宜的学习情景。 C、对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