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43 Views
國立竹å—高級ä¸å¸ Chunan Senior High School æ¡è¿Žè’žè‡¨æŒ‡å°Ž. æ ¡å‹™ç°¡å ±. 2008.11.24. 叿 ¡æ²¿é©. 民國四åä¸€å¹´è‹—æ —ç¸£ç«‹ç«¹å—åˆç´šä¸å¸å¥‰å‡†è©¦è¾¦é«˜ä¸ï¼Œæ‹›æ”¶äºŒçå¸ç”Ÿ , 改åè‹—æ —ç¸£ç«‹ç«¹å—ä¸å¸ã€‚ 民國五å一年八月,é…åˆæ”¿åºœ 『 çœè¾¦é«˜ä¸ï¼Œç¸£è¾¦åˆä¸ 〠政ç–,縣立竹å—ä¸å¸é«˜ä¸éƒ¨ä¸ƒç,改隸çœç«‹è‹—æ —é«˜ä¸ï¼Œå®šå為 『 çœç«‹è‹—æ —é«˜ä¸ç«¹å—分部 〠。 民國五å七年實施ä¹å¹´åœ‹æ•™ï¼Œæœ¬æ ¡å¥‰å‡†ç¨ç«‹è¨æ ¡ï¼Œæ£å為 『 臺ç£çœç«‹ç«¹å—高級ä¸å¸ 〠。 民國å…åä¸‰å¹´å› æ‡‰åœ°æ–¹çŸ³åŒ–å·¥æ¥ç™¼å±•,è¨ç«‹åŒ–工科,æ¯å¹´æ‹›æ”¶å…©çï¼Œå…¼è¾¦è·æ¥é¡žç§‘。
E N D
國立竹南高級中學Chunan Senior High School歡迎蒞臨指導
校務簡報 2008.11.24
學校沿革 • 民國四十一年苗栗縣立竹南初級中學奉准試辦高中,招收二班學生,改名苗栗縣立竹南中學。 • 民國五十一年八月,配合政府『省辦高中,縣辦初中』政策,縣立竹南中學高中部七班,改隸省立苗栗高中,定名為『省立苗栗高中竹南分部』。 • 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教,本校奉准獨立設校,正名為『臺灣省立竹南高級中學』。 • 民國六十三年因應地方石化工業發展,設立化工科,每年招收兩班,兼辦職業類科。 • 民國八十八年:改隸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一日更名國立竹南高級中學。
教學環境 本校位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正路98號,校園環境清幽,交通方便,校地面積4.2764公頃,主要建築有:行政大樓、教學大樓、化工大樓、科學館、資源館、圖書館、藝能教學大樓、中正堂、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宿舍等。 自民國77年起至87年止,經二期五年校務發計畫,校舍規模初具,並於84學年度起陸續完成壓克力球場及三百米PU跑道、化工新館、視訊自動播放系統、天象館、電腦網路教室、視聽教室等等、同時佈建校園網路線路。 近年各班級及專科教室均設置空調設備,網路電腦及大螢幕液晶投影設備。辦公室設施更新OA、並於95年新建完成科學館;各項工程設備,均嚴謹規劃施工,對提升教學效果,著有績效。
校長:范瓊盛 博士 年齡:1952年生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理學博士 人生理念~實踐理想、止於至善 教育理念~適性發展、全人教育 學校經營願景~溫馨和諧、創意、競爭力
學校經營具體措施 • 提昇學生來源素質、強化升學進路發展。 • 構建和諧的校園氣氛 • 擴大行政參與層面,鼓勵教師參與校務 • 培養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的能力
榮譽~九十六學年度 • 苗栗縣語文競賽:劉秀美老師(高中教師組國語朗讀第2名),學生組:林欣樺(國語組朗讀第1名)、黃珮瑜(閩南語演說第1名)、羅建閔(客家語演說第1名)、蕭夢誼(客家語朗讀第1名)、高慕驊(賽夏語演說第1名)、張立委(閩南語朗讀第2名)、廖翊迪(國語組演說第3名)、張 軒(高中組書法第3名)、許展尉(高中組作文第4名) • 302劉姿秀榮獲96年全國高中職類科化工科技藝競賽化驗工組全國第4名金手獎 • 管樂隊參加96年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榮獲管樂優等。 • 化工科二年級同學參加第48屆分區科展榮獲佳作2件。作品:氯不濾有關C(201吳振源、201徐啟維),你跟誰有染(202陳芳宜、202林佩璇、202陳思萍) • 303林欣樺同學榮獲96年度國立暨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品德優良楷模比賽優等獎。 • 307張峻維同學榮獲96年度國立暨私立高級中等學校人權小故事比賽佳作。 • 203徐瑋廷同學榮獲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高中職B組大提琴優等第一名。 • 203黃翊銘同學榮獲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高中職B組梆笛獨奏優等第二名。 • 208林雅棠同學榮獲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高中職B組女聲獨唱女高音優等第二名。
榮譽~九十六學年度 • 210羅鈺鎂同學榮獲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高中職B組女聲獨唱女中低音甲等第二名。 • 203黃郡儀同學榮獲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高中職B組女聲獨唱女中低音甲等第三名。 • 207吳佩穎同學榮獲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高中職B組鋼琴獨奏甲等第五名。 • 203陳育萍同學榮獲全國音樂比賽苗栗縣初賽高中職B組鋼琴獨奏甲等第七名。 • 214林惠珍同學、314林恩宇同學榮獲全國舞蹈比賽苗栗縣初賽現代舞高中職組甲等。 • 陳廷宇老師、302高筱喬同學、313胡炯茗同學榮獲苗栗縣97年優秀青年。 • 教育部95學年度「春暉專案」績優單位,本校專案承辦人黃淑美教官於97年4月8日接受表揚。 • 女子排球隊榮獲 苗栗縣97年度縣長盃排球錦標賽高中女子組冠軍,隊員如下:蕭淞齡、陳婕婷、 鄧雅婷、陳冠穎、陳思婷、蔡宜娟、黎憶如、鍾孟君、范雅雯、郭元安、黃真雅。
榮譽~九十六學年度 • 本校田徑隊參加97年苗栗縣中小學運動大會成績優異 • 一.團體組成績:高中男子組田賽季軍、徑賽季軍;高中女子組田賽亞軍、徑賽亞軍。 • 二.個人優勝成績:第一名:202胡全評(鏈球);第二名:102陳孟謙(鏈球),210溫致凱、212羅文銘、210胡治方、307劉正賢(1600公尺接力),303林欣樺、303賴雁婷、103范雅雯、204 陳思婷(1600公尺接力);第三名:108郭元安(女子七項混合),103范雅雯(女子鉛球),209林昱廷(男子跳高),210溫致凱(男子110高欄),210胡致方(男子400中欄),309陳瓊文(女子鏈球),201林己傑(男子三級跳遠),307劉正賢(男子400公尺);第四名:313彭亦祥、212羅文銘、101 羅興宇、211溫致凱(男子400公尺接力),308江宜芳、108郭元安、103 范雅雯、303賴雁婷(女子400公尺接力),201李吳鎧(男子三級跳遠),210胡治方(男子110高欄),303林欣樺(女子1500公尺),210溫致凱(男子400中欄),103范雅雯(女子標槍),203羅翊云(女子七項混合) • 97年度縣長盃棒球賽青年組第三名。 • 97年度縣長盃龍舟賽學生組冠軍,完成二連霸。
學校特色 • 地理環境優越,鐵公路交通便捷,生活機能良好,是中港溪生活圈重心所在的學校;閩、客文化在此交流,也是培育學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最佳場域。 • 設置校內師鐸獎、振鐸獎,教職員工生日校長親自送賀卡及禮券致意,以激勵士氣,並營造溫馨和諧之校園文化。 • 推展資訊教育及校務行政電腦化,班班有電腦及單槍投影機,設置網站,鼓勵資訊融入教學。 • 設置天象館,研發天文多媒體教材供教學之用,落實社區化資源共享機制,開放附近中小學、幼稚園及機關團體參觀。
學校特色 • 積極爭取設置語文及數理專班,發展全人教育,均衡人文與科技的素養。 • 推動各項升學輔導措施,包括夜間自習、週末輔導、補救教學等,教師犧牲奉獻,使升學率逐年提昇,受家長之肯定及讚賞。 • 辦理新生家長座談會,高一、高三親師懇談會,高二班級家長座談會和多次親職講座,做好家長和導師、學校的聯繫工作。 • 校區規劃具有前瞻性,重視綠化美化,校區環境優美。
學校特色 • 興建完成現代化科學館,成為科學教育的殿堂。 • 各科設有教學網站及研究會,教師們積極致力於創新教學。 • 南中藝廊、各項讀書會、學生社團蓬勃發展,為校園注入年輕活潑的生命氣息。 • 行政系統有組織、有計畫,校內各項組織發展健全,彼此配合,環環相扣,行政效率高,並有效支援教學。 • 96年8月起本校榮獲優質化經費補助,全體師生共同努力,建構12年國教優質教育的銜接環境
未來發展 -近程目標 • 配合教育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全力推動完成培養現代國民、建立台灣主體性、拓展全球視野、強化社會關懷等四大綱領之具體行動方案。 • 配合高中優質化方案,提供完善教育資源,增進教學成效 • 依據部頒新課程綱要,推動完成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建構適性學習系統。 • 以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全人教育為宗旨,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發揮潛能,自我實現的機會,並建構出熱情且負有責任感、充滿理想並具實踐的能力、有傳承文化和歷史的使命且能創新等新世紀人才特質。 • 於94學年度設置數理、語文實驗班,將因應社區的需求與期望,適時調整科班。
五、科學館新建工程 新建科學館工程,計5300平方公尺,金額八千七百萬元。 • 92.12.11公開遴選建築師 • 93.02.17地質鑽探公告招標 • 94.04 公告發包作業 • 94.09 開工 • 95.09 完工 3D影片介紹
未來發展 -中程目標 • 整合教學及實驗〈習〉空間,並配合校園網路化,實施網路教學,增進學習效果。 • 提供多元學習環境,激發多元智慧,增闢語言、視聽、音樂、韻律、美術及藝能等專科教室。 • 進行綠化美化校園運動,推動永續校園發展計畫,打造本校成為竹南地區的花園學校。 • 成立師生健康營造志工隊,並與地方醫療機構建立醫療資訊網,以建構優質生活環境。 • 充實圖書館內涵,完成社區化校際圖書共享網路系統,使師生有尋找資料,解決問題及終身學習能力。
未來發展 -遠程目標 • 以本校師資及設備之優勢,配合社區特色與需求,以產學合作方式從事科技人才之培育與研究,建立學科特色。 • 成立第二專長班或發展成為社區學院或社區大學分校,以因應社區民眾終身學習及學生進路發展需求。 • 成立「校務基金發展委員會」,藉以凝聚師生向心力,落實推動校務發展,提升辦學績效,發展學校特色。 • 營造國際化、本土化及個別化之數位學習環境,使本校成為社區學習發展中心。
遭遇困難 一、校舍老舊,硬體及軟體設備仍有待充實,原校舍大多只 有二層樓設計,導致班級教室、專科教室、集會場所及辦公室嚴重不足,土地使用效益極待提昇。 二、學生來源受鄰近學校的競爭壓力,宜積極發展學校特色,招收社區表現優秀的國中畢業生。 三、在升學進路方面,本校應屆畢業生的升學率已達98%,惟升國立大學20%的錄取率仍然偏低,因此如何提高本校學生升學方面質的問題,也是極待努力的方向。
因應策略 一、校舍不足方面:除了目前已經完成的科學館 外,將積極爭取經費,逐年改建行政大樓、 教學大樓等,完成校園空間整建計畫。 二、學生來源方面:加強各項招生策略,爭取財 源,廣設獎學金,鼓勵優秀學生就讀本校。並 與社區社區國中小學建立良好關係,爭取優秀 國中畢業生至本校就讀。 三、升學進路方面:實施全人教育,更積極加強各 項升學輔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