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6

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 加快渝东北科学发展 —— 市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宣讲

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 加快渝东北科学发展 —— 市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宣讲. 向秀美. 2013 年 9 月 13 日至 14 日召开 。. 全会主题 :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研究部署重庆市 功能区域划分 行政体制改革 工作。. 《 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 ,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 孙政才书记作报告. 审议通过:. 《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 》 《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 》 《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 黄奇帆市长

Download Presentation

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 加快渝东北科学发展 —— 市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宣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 加快渝东北科学发展——市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宣讲 向秀美

  2. 2013年9月13日至14日召开。

  3. 全会主题: •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重庆市 • 功能区域划分 • 行政体制改革工作。

  4. 《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注入新的动力活力》 孙政才书记作报告

  5. 审议通过: 《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议》 《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黄奇帆市长 作《意见》《方案》说明

  6. 关于行政体制改革

  7. “两个必然” ●这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对于重庆来讲,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进一步发挥直辖市体制优势的必然选择 。

  8. “七项任务”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三是深化扩权强区强县改革 四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五是加快完善两江新区及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 六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七是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制度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9. 五大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 • 五大功能区的功能定位 •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发展任务

  10. 一、五大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定性阶段

  11. 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79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社会主义 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资本主义

  12. “三个没有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012年人均GDP89位)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13. 中国经济发展的困惑

  14. 三不问题: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两约束:资源环境约束 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上升到56.7%,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 我国年均缺水量达536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面积已接近18亿亩红线; 我们的人口比美国多10亿,美国的耕地比我们多11亿亩。 印度的人口比我们少一个亿,但是印度的耕地比我们多6亿亩。 三大差距: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 (18大报告)

  15. 坚持主题、 科学发展 贯穿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化同步。 推进经济建设的总要求

  16. 四化同步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十七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7. 推进经济建设的新目标 •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8. 市情分析 我国人口最多3200万、面积8.2万平方公里最大的直辖市, 具有中等省的规模。 发展阶段呈现“两个欠发达”的基本特征: “处在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 “四大” 加“一大”: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 城乡区域差异很大; 目前,重庆GDP总量突破万亿大关,但仍排在全国第23位,与直辖之初没有变化。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区域间差异很大。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3.12:1,“圈翼”人均GDP之比2.16:1;18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14个集中在“两翼”;202万农村贫困人口中,80%集中在“两翼”。 “三化”水平不高,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2011年全市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高达44%,而工业则主要集中在“一圈”;城镇化率为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高达39.1%。

  19. 四个关键节点

  20. 在统筹区域发展,做强主城、发展县域,推动区域功能明晰、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关键节点在统筹区域发展,做强主城、发展县域,推动区域功能明晰、分工明确、协同发展,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关键节点 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 在破除体制机 制深层次矛盾,激 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在夯实基础、积蓄 能量、调整结构、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

  21. 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等差异很大。 • 因此,各区域的 • 发展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支持政策也理应体现差异性,从而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全市发展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整合的最大效应。 • 就像人的身体有功能划分一样,吃饭用嘴,听用耳朵,谁也不会往耳朵里喂饭,用嘴巴去听人家讲话。同样道理,一个高山地区和一个平原地区,一个交通优势区域和一个海拔在3000米高山上的区域,他们的功能定位显然也是不一样的

  22. 直辖以来重庆区域发展战略演进

  23. 2000年,“三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 ——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 都市发达经济圈 渝西经济走廊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24. 2005年,“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2005年,“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 ——渝东北、渝东南、渝西经济走廊、都市发达经济圈 主城 三峡库区 渝西 渝东南

  25. 2006年,“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 ——一小时城市经济圈、渝东北翼、渝东南翼

  26. 分类指导战略让这个年轻的直辖市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先后圆满完成了分类指导战略让这个年轻的直辖市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先后圆满完成了 • “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阶段性任务,并实现了 • “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目标—— • 从1996年到2012年, • 财政收入增长30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3倍和4.9倍,全市366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脱贫。 •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27.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区域板块及各区县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区域板块及各区县 • 功能定位不清晰, • 规划区域特色不足, • 政策导向不明晰, • 产业同质化, • 招商引资恶性竞争, • 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 • 资源配置不合理, • 生态环境约束趋紧, • 全市整体功能弱化等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28. 2013年9月 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都市功能核心区 都市功能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29. 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是对历届市委、市政府“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创新, 是对“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创新, 是对重庆区域发展认识的深化、细化和具体化。

  30. 第一,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第一,有利于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 明确各区域发展定位和主要方向,切实加强分类指导, • 既可以促进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又能做到全市一盘棋,实现 • 全市一体化 • 区域发展差异化 • 资源利用最优化 • 整体功能最大化

  31. 第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重庆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32. 中央对重庆发展寄予厚望 ● 2007年3月,“314”总体部署 (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 2007年6月,设立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 2010年,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

  33.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 • 国家竞争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区域竞争, • 而区域竞争则更多地依赖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 优势更优,特色更特 • “拳头握紧才有力” • 整体性、互补性和联动性

  34. 第三,有利于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第三,有利于加强重庆与周边省市的协调合作,加快成渝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区等建设。 • 重庆在西部地区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优势、 • 水陆空交通枢纽优势以及直辖体制优势、 • 产业基础优势, • 渝新欧铁路大通道的开通进一步凸显了这种优势。 • “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起于重庆团结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全程运行时间约17天。 • 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可以进一步发挥各功能区域的特色和优势,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深化重庆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兄弟省份的合作,促进重庆和周边区域及长江流域互利共赢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意图。

  35. 第四,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 重庆各功能区域及各区县情况差异较大, • 不能搞“一刀切”,实行一样的政策、一样的目标 • 突出首要任务,明确发展重点,彰显发展特色 最大限度地激发各区县的 • 动力、活力和创造力, • 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

  36. 科学发展的“新抓手” • 继往开来的“新谋划” • 顺应大势的“新潮流”

  37. 新经济地理理论: •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开创。 • 工业区、农业区应该角色固定,优势“锁定”,才能体现规模效应,呈现收益递增。 • 重庆此时推出功能分区,顺应了改革发展的方向,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

  38. 德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实行了严格的国土空间规划。 通过“空间鼓励”、 • “空间准入” • “空间限制” • 等手段,协调城市和乡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9. 德国,按照人口密度和城市规模等级,将空间结构分为中心空间、边缘空间、过渡空间三种类型;德国,按照人口密度和城市规模等级,将空间结构分为中心空间、边缘空间、过渡空间三种类型;

  40. 荷兰,政府对国土空间实行“红线”、“绿线”管制,并划定了需要重点保护的“绿心”区域;荷兰,政府对国土空间实行“红线”、“绿线”管制,并划定了需要重点保护的“绿心”区域;

  41. 日本, 编制三大都市圈规划来实现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 在都市圈内部保留较高比例的农地、林地等绿色空间。

  42. 中国,过去没有国土空间规划,也未实施主体功能区划分。很多地区因中国,过去没有国土空间规划,也未实施主体功能区划分。很多地区因 • 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 发展方式粗放, • 环境遭到破坏,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同质化生产导致恶性竞争, • 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 中央“十一五(2006年——2010年 )规划”第一次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

  43.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 国发〔2010〕46号

  44.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

  45. 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

  46. 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通过的中央“十二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通过的中央“十二五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 2012年,“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再一次被写进党的十八大报告。 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47. 习近平讲话 5月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 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48. 6月,国家发改委下发 《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