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k likes | 1.55k Views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1 –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3 – 4)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5—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0—1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概要. 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对科学发展观提出背景的新认识 : 一个“重大变化” 两个“没有变” 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8个阶段性特征 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主要内容.
E N D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1 –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 (3 – 4)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5—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0—1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概要
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对科学发展观提出背景的新认识: 一个“重大变化” 两个“没有变” 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8个阶段性特征 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主要内容
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 是 发展 核 心 是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 是 统筹兼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准确把握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深刻领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不断开拓谋求科学发展的新视野 三、准确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奋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一、准确把握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一、准确把握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深刻了解科学发展观 产生的时代背景,真正领会“发展”的新觉醒 (二)深刻了解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的实践基础,理解“发展”的新要求 (三)深刻了解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渊源,推进“发展”的新实践
一、准确把握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一、准确把握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深刻了解科学发展观 产生的时代背景,真正领会“发展”的新觉醒 科学理论产生的条件: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主题、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一脉相承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 第一次飞跃———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实践的飞跃,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第三次飞跃———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时代主题由战争与和平的时代转向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由战争与和平的时代转向和平与发展。 • 国际上民族矛盾缓和——国际政治上由战争走向和平 • 殖民国家衰落,殖民地体系瓦解 • 民族国家兴起, 宗教国家衰落 • 两大阵营对立消除,核恐怖下的均衡与和平 • 抑制战争的力量强大 • 国内阶级矛盾缓和——国内政治由革命走向发展 • 社会主义的竟争与资本主义的调整 •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 选举和政党竞争 • 民意的表达机制完善(舆论、民间组织、工会、农会) • 法制的健全(用法律来约束政治权利和个人权力) • 追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主流,国际政治环境以和平为主流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国际环境。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两个前所未有:发展的机遇和发展的挑战 机遇:国际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主旋律 三个趋势: 1、世界格局多极化 欧盟、俄罗斯力量加强、发展中大国兴起 、区域组织活跃 2、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获取比较利益提供机遇 3、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技术跨越的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现实可能性
决定世界格局的核心因素 主要力量之间实力对比 主要力量之间相互关系 美国是超级大国,但力量不足以支配整个世界 存在多个相互制约的力量,不构成领导关系 一超多强,多边共存
美俄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争端 2007.1 美国与波兰、捷克谈判(导弹防御基地) 波兰 : 10 枚导弹拦截装置 捷克 :雷达 预警装置 2007 .2 普京 :美国在全球滥用武力 2007.8 恢复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 2007.12 .12 俄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 2007.12.18 俄军方表示要在2008年1月制订出针对 美国在东欧建立的反导系统的军事计划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 年份 进出口总额 进口 出口 差额 实际利用外资 • 1980 381.4 200.2 181.2 -19 • 1985 696 422.5 273.5 -149 46.5 • 1990 1154.4 533.5 620.9 87.4 120.9 • 1995 2809 1321 1488 167 481.3 • 1999 3606 1657 1949 292 527 • 2000 4743 2251 2492 241 594 • 2001 5097 2436 2661 225 497 • 2002 6207 2951 3256 295 550 • 2004 1180 5800 6000 200 606 • 2005 14221 7620 6601 1019 603 • 2006 17607 7894 9713 1819 600 • 2007 21738 9558 12180 2622 847
世界三次大规模产业转移给中国带来的机会 • 1950年—1960年产业转移 • 契机是冷战和朝鲜战争:轻纺工业,劳动密集产业转移 • 1970年左右产业转移 • 契机是石油危机:高耗能产业和重污染生产环节转移 • 1980年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 契机是美国实现信息革命:美国和西方国家开始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度 • 中国全面参与此次产业转移,积极介入全球化 • 资源配置国际化给我国带来了机会 • 结论:中国有可能也有能力赢得20年的战略机遇期 • 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
举例说明—日本 经过1946-1955年的恢复,战后日本经济借助于向先进国家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对外国产品、工艺和组织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模仿,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1955-1975年的20年时间里,日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24.8万项,吸收和消化了全世界用半个世纪时间开发的全部先进技术。 但在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陷入了漫长的低迷期,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原生型的自主创新。这正是美国的技术原始创新模式和日本的技术模仿性创新模式的区别,才导致了两国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
国内: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 3、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社会政治长期稳定; 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还从未见过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在如此长的时期内(25年),有过如此迅猛的发展(年增长8—9%);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如此依靠外部世界(市场、技术、资本)帮助实现自己的起飞。”★“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还从未见过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在如此长的时期内(25年),有过如此迅猛的发展(年增长8—9%);也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如此依靠外部世界(市场、技术、资本)帮助实现自己的起飞。” ★“在过去1/4的世纪里,世界改变了中国;今天,中国正在 改变世界;明天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由于它辽阔的幅员和庞大的需求,动摇了石油、钢铁、黄金、小麦、技术、劳务等所有市场的稳定。它的冲击影响着一切。” ★“中国的影响在于三个要素:一是庞大的国度;二是独特的历史; 三是发展时机的独特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三大趋势搅乱了世界:因特网、中国及 零售业连锁店”。
挑战:国际 1、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2、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多; 4、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国内: “一个历史性巨变、两个没有变”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 1、 卢森堡 43,940 • 2 、挪威 43,350 • 3、 瑞士 39,880 • 4 、美国 37,610 • 5 、日本 34,510 • 6 、丹麦 33,750 • 7、 冰岛 30,810 • 8 、瑞典 28,840 • 9 、英国 28,350 • 10、 芬兰 27,020 • 11 、爱尔兰 26,960 • 12 、奥地利 26,720 • 13、 荷兰 26,310 • 14、 比利时 25,820 • 15 、香港特别行政区 25,630 • 16 、德国 25,250 • 17 、法国 24,770 • 18、 加拿大 23,930 • 19 、澳大利亚 21,650 • 20、 意大利 21,560 • 21、 新加坡 21,230 单位:美元 • 22 、西班牙 16,990 • 23、科威特 16,340 • 24 、以色列 16,020 • 25 、新西兰 15,870 • 26、 巴哈马 15,110 • 27 、澳门特别行政区 14,600 • 28 、希腊 13,720 • 29 、塞浦路斯 12,320 • 30、 葡萄牙 12,130 • 31、 韩国 12,020 • 32、 斯洛文尼亚 11,830 • 33 、巴林 11,260 • 34、 波罗黎各 10,950 • 35 、马尔他 9,260 • 36 、巴巴多斯 9,270 • 37、 安提瓜 9,160 • 38、 沙特阿拉伯 8,530 • 39、 阿曼 7,830 • 40、 帕罗 7,500 • 41 、塞舌尔 7,480 • 4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7,260
十七大报告概括出8个阶段性特征 : 1、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变; 2、改革面临深层次矛盾; 3、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 4、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5、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更高要求; 7、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
五个前所未有: 1、贫富差距过大前所未有; 2、待业、失业人数之多,就业压力之大前所未 有; 3、“三无”农民之多前所未有; 4、中国城乡地区差距之大前所未有; 5、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严重前所未有。
失业严重,潜藏严重社会危机 我国统计城镇失业人口1000多万,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产品国际竞争的需要,农业经济无法容纳巨量劳动力,导致失业和半失业人口剧增,现在已有1.2-1.5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农村仍有1-1.5亿劳动力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可以向城市转移,未来城市每年只能提供800多万个就业机会(在经济不出问题前提下)城市居民就将占有400万个左右,可容纳的就业机会有限。 1917年察哈尔省枪决106个盗匪,来源如下: 无业游民38人,苦力21人,士兵19人,农民8人,小贩5人,匠人4人,佣工3人,商人3人,伙夫2人,工人2人,医生1人 民国3年至14年,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处决的1105名土匪中,来源如下: 游荡无业860人,士兵70人,佣工苦力53人,其他78人 由民站土匪数量的80%,土匪的死亡率大约是38% 是什么导致如此风险还有人去卖命呢?
贫富差距: 基尼系数: 0.43 — 0.46 城乡、区域 恩格尔系数:2006 农村 43% 城镇 35.8% 发达国家:20%以下 10%以下 贫困: A、农村绝对贫困 693 元 2006年2148 万人 B、低收入人口694 —985 3550万人 占13亿人口 5% 绝对数5698万人 C、世界银行标准 每天收入小于1美元 365×7.8=2847 ¥ 人民币1460 元 1.3亿人
地区差距 人均GDP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近10倍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4万元,按目前汇率折算接近1800美元,比上年增长9.6% 东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7万元,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高1.24倍、1.55倍和4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省份为上海,2005年为51429元人民币(约6600美元),已达到上中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5340美元);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206元人民币(约670美元),仍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人均GDP450美元),还不到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1480美元)的一半。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加强 • (1)1994年分税制的实行与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博弈 • 2004年地方教育支出中地方比中央支出多14倍。 •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地方比中央支出多7倍。 • 地方支农支出地方比中央支出多10倍。 • 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导致地方政府不断强化聚财能力 • (2)房地产市场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 • GDP政绩观与速效政绩 • (3)金融领域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 • (4)政治权力集权和分权的博弈在增强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原因 • 现行政绩评价标准的影响:GDP崇拜症 • 民意评价的缺失,民主制度不健全 • 少数人选少数人的选拔制度
以中日比较为例: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业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 中国企业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并不断向外企流失。而每万名劳动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员数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为109.3人,高于美国的73.8人、法国的60.3人、德国的59.6人以及英国的4.8人。
以畅销全球的芭比娃娃为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以畅销全球的芭比娃娃为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一个售价在9.99美元的芭比娃娃,扣除原材料成本0.65美 元,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时总共增值9.34美元。“中国制造”在这 块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只分得了0.35美元,占不到4%,而美国的玩具厂商和零售商得到的却是“中国制造”的23倍。 • 罗技国际公司在苏州工业园生产的“旺达鼠标”,运到美国每只卖40美元,其中只有3美元返还中国,还要支付电费、仓储费、运输费、相关成本费及人员工资等费用,而它的设计者拿走8美元, 批发商拿走15美元。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经济资源 组织资源 文化资源 社会阶层的划分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 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 十大阶层 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 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的三种资源)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伴随经济发展社会分层演化加剧 (1)毛泽东的理想:经济上的平均主义,政治上的等级主义,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构建社会主体,消灭三大差别 (2)中国改革以来的社会分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占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人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 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7%,过渡性的特殊阶层3.1% (3)社会冲突加剧 2004年全国各地337个地级市1955个县发生未经批准的100人以上的游行集会活动事件,其中城市每天约200件,农村每天约120件。
全国群体性事件 • 1993年,8700多起。 最近几年每年数万起。 • 2004年10月,万州事件。 • 2005年6月,安徽池州事件。 • 2005年8月6日,黄石事件。 • 2006年11月,四川广安事件。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 经济标准、社会标准和政治标准来进行社会分层: 经济标准:个人经济收入及其用来交换商品与劳务的能力;社会标准:个人所获得的荣誉、声望所形成的个人地位; 政治标准:个人或群体为达到目的而拥有的反对对手的实力既权力。 他认为经济标准不是唯一的衡量尺度,地位和权力都可以作为单独的条件, 作为社会分层的衡量标准。虽然地位的原始根源是经济,但地位体系一旦确立,又可以不依赖于经济,而地位与经济相比,更具有持久性。阶级或阶层划分有重要意义,同一阶层或阶级的利益大体相同,所以抱有共同的利益目标,比较容易团结起来,各阶层或阶级的利益协调不好,就会出现阶级斗争和阶层冲突,激烈的结果就是革命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