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01:58

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一). 2010- 8 - 27. 01:58. →. 教什么?. 怎么教 ?. ↘. ↙. 教得怎么样?. ◆ 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 课程第二学段目标( 3 — 4 年级阅读目标). △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 关键词句 在 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 …… △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01:58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一) 2010-8-27 01:58

  2. 教什么? 怎么教? ↘ ↙ 教得怎么样?

  3. ◆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程第二学段目标(3—4年级阅读目标)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4. ◆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句:对文章内容、形式能起到重要作用的词句。 要体会这些词句在课文这一特定语境中的某些重要作用:既要有内容层面的,又有形式层面的;既要求理解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而不只是“概念”的知晓。例:《悉尼歌剧院》中的比喻句)

  5. 【课例】:《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艺术表演中心,又叫海中歌剧院。为什么一个歌剧院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呢?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美丽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撑开的莲花,又像几张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的白帆。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远处雄伟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是巧夺天工。 表达效果=好的内容+好的语言形式

  6. 本册教材教学要求:(P5,9条) • 识字:335个生字,音形义(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 拼音: • 词语:积累本册313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会运用。 • 句子: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体会逗号、句号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 听: • 说: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 • 读:正确、流利(语速较适当),背诵课后要求积累的语段。…… • 写:规范、端正、整洁。…… • 培养阅读兴趣

  7. 拼音 字:音、形(加强辨析)、根据词语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词语理解: *继续用举例、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重点训练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用用反义词转换的方法理解词语。 *词语的合理搭配(以积累为主);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辨析近义词。 句子: *能根据提示写简单的比喻句。 *掌握因果关系的复句,能根据所给原因写结果,或根据结果补写原因。 *了解转折、并列关系的复句。 *围绕关键词,把句子写具体。 *学习写“连动式”句子。(第19课课后练习) *能正确听写句子。(字数在30个以内)

  8. 阅读: *学习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来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内容;继续练习用联系课文有关内容的方法来理解句子。 *学习圈画句中的关键词。 *学习抓句中关键词提出问题。 *在语言环境中体会比喻、拟人句的作用。 *初步了解总分、承接、并列关系的自然段。 *学习用摘句的方法,用上提示的词语等方法归纳小节的主要意思。

  9. 写作: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用总分(或概括与具体)的方法写段。 *能用上表示时间先后的连接词按做某件事的先后顺序把一段话写清楚,写连贯。 *学习根据单幅图、多幅图展开合理想象,写清楚一件事情。 *能用日记记录自己感兴趣的的生活内容,做到语句通顺连贯,意思清楚。 * 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10.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篇课文往往有许多教学点,教学设计要抓住“语文的核心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课要重视教学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 市教研室要求各区、各校近2年,强力推进“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研究。

  11. 期望教师: 1、深入认识学科本质 “言语形式是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它是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之一。 为“语言表达”而教学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理性诉求。 2、科学确定教学内容 3、加强课堂有效实施 ☆探索有效的教学实施途径 ☆形成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积累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

  12. 一、引领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学习作者的表达。一、引领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学习作者的表达。 1、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 4、学习作者的选材组材。 5、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对比、铺垫、衬托) 6、学习作者的语言应用。 ①从意义精当的角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②从色彩鲜明的角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③从修辞使用的角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薛峰)

  13. 二、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情境,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二、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情境,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 1、技能性表达。 就语言能力形成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的基本表达技能大体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概括和复述,仿说、表达形式的转换等。 其能力指向是:对所阅读信息的重组能力——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逻辑性。教师在这些基本表达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引领学生有效梳理文本内容,达成语言的积累的过程。

  14. 2、诠释性表达。 以文本为依托,通过“丰富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表达中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和形式。它的目标指向一是文本的理解,借助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片断式的“议论、抒情、叙述、描写、说明”等,达成对文本的解释、说明、理解、评价;二是完成片断式的表达训练。 表达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得以外显。应讲求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并训练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表达,逐步养成遣词造句谋篇的好习惯;

  15. 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情境,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情境,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吕叔湘 “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 ——叶圣陶

  16. 【片段一:课题入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智烧敌舰》】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故事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齐来读课题。(生齐读)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阿基米德的什么事情?看看课题,加上时间、人物,连在一起简要地说说。 生:这篇课文写了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智烧敌舰。 师:阿基米德一个人烧吗? 生:带领大家一块儿烧。 师:能连起来说吗? 生:这篇课文写了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带领大家一起智烧敌舰。 师:这个“大家”指的就是希腊的老百姓。你们看,这个课题虽然只有四个 字,但是很重要,它已经概括出了课文所写的这件事情,我们利用课题,加上时间、人物,就能简要地把事情说清楚了。谁再来说说。 课题往往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提炼,从课题入手,来指导学生有序表达不仅是概括能力的训练,还是一种阅读策略的指导。

  17. 【片段二: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概括,训练学生有序表达】【片段二: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概括,训练学生有序表达】 二、学习故事,研读词句,感受行文思路 师:课文一至三小节为下文的“智烧敌舰”做清楚的交代。默读课文四至六节,找到描写阿基米德做了什么的句子,划下来。(生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出示表现阿基米德行为的句子,生校对。 师:阿基米德有条不紊地做了哪些事情呀?他先干了什么? 生答,师随机板书:劝人别慌、发动取镜、指挥照帆 师:能不能把阿基米德做的这些事情连在一起说一说? 生:阿基米德先劝大家不要慌,然后发动大家把家里的镜子全都拿来,再指挥大家用镜子把反射的阳光照所有的布帆。(师提示:一字排开,挨着顺序) 师:这位同学说的时候用上了“先、然后、再”这些连接词,说得非常有条理,学着他的样子说一说。(生自由说) 把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静思默想,提炼相关信息,训练学生完整、有条理的表达,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仅知晓故事“写什么”,还明白了故事是怎样有序地写清楚的。

  18. 【片断三:仿说、表达形式的转换】 在具体语境中的训练;体现年段的特点; 《瑞雪》 学习第5节,理解孩子高兴地原因。 (1)填上合适的动词:( )雪人 ( )雪球 ( )雪仗 ( )雪橇 (2)选择其中的几个词组说一句话。 (3)用”你看见了……还听见了……不禁赞叹道:……”练习说话。 (4)以“雪停了,我们走出家门。”为开头,说几句连贯的话。

  19. “文字语言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要想离开内容去注意它的形式,多少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内容更不同,总算是依照了儿童生活情形编造的,内容的吸引力更大,更容易叫读的人忽略形式方面。”“文字语言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要想离开内容去注意它的形式,多少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内容更不同,总算是依照了儿童生活情形编造的,内容的吸引力更大,更容易叫读的人忽略形式方面。” (摘自夏沔尊先生《学习国文的着眼点》 ) 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被课文的内容所打动时,不可久恋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还应头脑冷静跳将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言语的表达特点,表达方式、表达效果。

  20. 课堂教学有所“转变”: 1、教学目的从“感悟、懂得”转到“学习知识技能并运用”。 教学中不过于注重理性分析,应强调在语言实践中模仿运用。 为“用”而教。教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语言的运用。 要注意淡化知识的理性理解,而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 2、教学重心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到“学习言语形式”。 3、教学方法从“讲解分析”转到“语言实践活动”。

  21. 阅读教学,建议抓住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语言”。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关注表达不一定是一堂好的语文课,但不关注表达一定不是一堂语文课。 ——市教研员 薛峰

  22. 市教研室要求各位语文教师进一步认真思考: “充分关注表达 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各年段“关注表达”的内容有哪些?各自的重点是什么?各自的联系是怎样的? 学习作者的表达与表达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关注学习作者的表达和训练学生的表达的同时,怎样兼顾学习习惯、态度、情感等方面教学内容的落实? ……………… (各校教研组期末要提供研究课例、经验总结、论文等)

  23. 09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24. 一、试卷内容概述 试卷包括三大部分 • 积累 (25分) • 阅读 (40分) • 作文 (30分) 书写 (5分)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拼音(多音字在语境中的正确读音) • 词语(成语)的积累 • 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 了解句子间的关系 • 体会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 • 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能概括节意 • 综合表达(作文) 其中包括了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考查

  25. 二、概况:

  26. 三、命题分析 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9% (1)把句子补充完整。 ,中国登山队员终于。 (2)围绕关键词,把句子写具体。 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 热拉尔终于见到了离散多年的小女儿,他激动得。 (一)基础部分 既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又考核学生围绕句中关键词,把句子写具体的能力。 启示: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最基本的语言因素,重视字词句的教学,防止课堂教学中脱离语言训练的空洞感悟及漫无边际的课外扩展的现象,引导教师不可忽视语文课本中的最基本的字词句段的掌握。

  27. 二、阅读部分 联系上下文,完成填空。4% (1)第②节中朋友担心“接下去的场面一定很难堪”。句中“难堪”的意思是让人下不了台。朋友想象中的难堪场面可能是。 对词语的理解反对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2)第④节中的比喻句:“远远望去,校园仿佛成了花的海洋。”形象地写出了。(哪里什么怎么样) 学生仔细读文理解后,结合语境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组织语言表达,不能“照抄”。 启示:语文教学要摆脱“从内容到内容”,关注作者表达“怎样写”,倡导培养学生精心阅读、边读边思、正确表达的良好阅读习惯,注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容量。

  28. 1)短文是围绕“”这句话写的。(第1学期) 3.读短文,概括两小节的主要内容。4% (第2学期) (1)第③节主要写。 (2)第④节主要写。 (原句:樱桃不仅果子好吃,而且花也十分美丽 。) 初步的概括能力的考核。 启示:概括能力是语文的一项基本技能。基于阅读教学背景下,概括能力的目标指向是:帮助学生厘清段落层次,文章的推进过程和方式,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学习作者的表达。(用怎样的形式来表达“所概括的内容”。) 课堂上要循序渐进地结合课文的特定语境加以训练,要交给学生基本的概括方法。

  29. 主要问题: *错别字多。(坚苦) “ 识字”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读题能力不强。 本学期我们通过学习课文,领略了各种各样的世界奇观。我最欣赏(人名、课题),因为。 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的再次重组,并组织语言完成填空,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炼有效信息、连贯表达能力不强。 你觉得这位总裁是个怎样的人?用二、三句话写清楚理由。 阅读教学中缺少思维训练的力度、缺少利用语境训练表达的练习、作业设计。对学生散点的答案缺少归纳,作业的设计和课堂练习缺少一致性。

  30. 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为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为学习者的学习而服务”,还需进一步努力。课堂教学要真正做到“为学习者的学习而设计”,“为学习者的学习而服务”,还需进一步努力。

  31. 谢 谢

More Related